APP下载

对外汉语专业(2+2)跨文化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合肥学院为例

2013-04-07詹向红张发清

关键词:跨文化办学汉语

詹向红, 张发清

(合肥学院 中文系,合肥 230601)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的热门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经由20多年前的十余家激增到两百余家。相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急剧发展,一些高校尚缺乏培养对外汉语人才的经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就业去向等方面容易产生因不够成熟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近年来,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我校正式开办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本文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2+2)跨文化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现状谈谈我们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动因分析

1.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矛盾

对外汉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是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培养对外汉语师资和中外文化交流实践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事实上,现在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并没有真正实现上述目标。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所设高校在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各个高校在实施专业建设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社会符合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偏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棘手的问题,难以适应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优质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狭义地定位成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还是主要采用“汉语言文学课程+外语+对外汉语教学类课程 ”的模式。然而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北京语言大学二十多年来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近几年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直接进入该领域工作的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比例不到20%[1]。如何在新形势下对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改革培养模式,拓展学生的就业途径和社会适应面,是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是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尚未适应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性转变。国家汉办许琳主任指出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转变,重中之重是要建设一支适应海外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2]。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尚未适应这一转变,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必须具备的外语水平、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推进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以适应海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流的需要[3]。

三是对外汉语专业外语语种单一。根据我们的调研,现在绝大多数院校对外汉语专业都是以英语作为第一外国语。但随着国际上的汉语热,很多非英语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韩国、日本,还有使用法语、西班牙语的语区等。这也就是陆俭明先生指出的怎样“根据不同语区学习者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汉字、语音、词汇、语法教学”[4]。对外汉语专业可以利用学校的优势,以其他语种或一些小语种作为第一外语,来满足不同国家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多语种的汉语师资,既形成专业特色和错位发展,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竞争优势。

四是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薄弱。很多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国际交流较少,留学生数量有限,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实践活动。不少高校面临实习实践基地、跨文化体验平台薄弱等问题。

2.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与确立

著名教育家学家潘懋元先生指出:“专业培养目标,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总目标,又要结合各层次与科类的培养目标,还要根据专业特点来确定”。[5]这是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原则。此外,笔者以为还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优势加以综合考察。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必然出现新的格局,跨文化、国际化背景的趋势将日益明显。如何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汉语教师和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成为目前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6]。

针对上述分析的当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矛盾,结合专业性质、社会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等因素考虑,合肥学院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跨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结合世界汉语热尤其是韩国汉语热的背景和合肥学院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并根据安徽省扩大对韩交流的社会需求,从优化专业结构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对外汉语(韩语方向)专业,以韩语为第一外语语种,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同时开展与韩国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采取“2+2”人才培养,双方互认学分,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中、韩两国高校的学士学位,真正实践“跨文化环境培养跨文化人才”的目标定位。2006年对外汉语专业(2+2)中韩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并顺利招生,形成目前安徽省唯一一个以培养汉韩双语人才为主的专业特色较为明显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二、对外汉语专业(2+2)跨文化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为实现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严格按照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要求,在多方调研与沟通的基础上,就重点解决合作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与衔接、跨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跨文化背景师资队伍建设、跨文化体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跨文化人才培养有效管理等问题作了系统、科学、积极地研究与实践。

1.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与跨文化特色课程体系的优化

本着跨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与定位,围绕以下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高等教育跨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本专业以“跨文化环境培养跨文化人才”为办学特色,突出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充分发挥对韩合作优势,借鉴国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2+2”中韩合作共同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办学的跨文化环境,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实践能力强、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力求突出汉韩双语能力的训练,强化语言认知和语言实践,注重跨文化交流的应用能力培养,毕业生面向韩中各级学校、文化交流传播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既可以从事教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外事管理、国际贸易等涉外工作。

课程体系构建紧扣“国际化”专业特点,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模块,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中国语言文化类课程、韩国语言文化类课程、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流相关专业方向拓展课程,兼顾专业与视野、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在国内学习的前两年注重学生的双语、双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强化以及相关拓展专业的基础课程衔接;在此基础上,后两年学生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分别进入韩国合作高校教育、国际通商、新闻传播、行政管理等相关拓展专业学习,强化学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韩中文化交流、韩中贸易等方面工作的跨文化知识和应用能力。

处理好三大模块之间的关系,做好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是对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保证。方案实施过程中,积极与韩国合作高校加强沟通,注重解决合作培养过程中前后课程基础知识的铺垫和知识点贯通等问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双方经过多次论证,就培养方案的科学、合理衔接达成一致意见,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确保合作培养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合理对接。

2.跨文化背景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主体。加强对外汉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培养跨文化人才,亟需强化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和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建立一支具有国外教育教学背景及异文化体验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我们依托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加强对外汉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跨文化背景师资队伍建设上作了积极尝试:

一是通过学习培训,选派部分教师出国学习进修,提高其研究能力、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先后派出三名教师在韩国高校攻读韩国语、韩国文化方面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是选派教师出国任教,以提高其海外教学能力和适应能力,扩大教师的跨文化国际视野。先后派出10位教师赴韩国友好大学、2名教师受国家汉办委派分别赴埃及、塞内加尔等国高校从事一年的汉语教学与推广工作。

三是积极聘请韩国合作高校教师,以保证前后课程教学的衔接、适应及管理,每年保证有韩国合作高校派出的韩国语、韩国文学、韩国文化等学科的访问教授3人左右。通过教师出国进修、任教、互访、交流,建立了一支具有跨文化背景和海外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专业师资队伍。

同时在教师互派、互访中,加强了双方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通过共同举办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展开研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跨文化体验实践平台的构建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中必须解决但对不少院校来说又难以解决的实践教学体系薄弱、跨文化体验平台缺失的共性问题。我们通过实习基地、第二课堂以及国外留学等途径较好地构建了跨文化体验的实践平台。以校内留学生教学基地、在肥的韩国园区、韩国友好大学及其周边社区为海内外实训基地,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动态的语言环境、跨文化交际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这种互动和合作,无论对跨文化人才培养还是对跨文化研究,以及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校发展来说,都不失为是一种双赢的有效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充分发挥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的校内实习基地作用。利用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设立在中文系的有利条件,将外国留学生教学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收到“合则两利”之效。组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观摩、见习留学生班教学,担任助教、教学实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开展中外学生“一对一”互动学习计划。学院与韩国9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常年有韩国留学生70余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展与韩国留学生 “一对一”结对子活动,互为师生角色转化,并延伸到课外生活、社交活动中。在共同的活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双向的观察、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在校园里就得到跨文化交往的熏陶,无论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学习目的语和跨文化交际,还是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互相学习体验对方文化,都不失为一种有效模式。同时还加强与所在地区韩资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实施跨文化能力训练。

二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搭建实践性学习的平台。依托韩语俱乐部等专业特色明显的学生社团举办学生活动,将专业学习氛围融入进去,在社团活动中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的跨文化特点。此外,加强与所在城市、社区的互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徽省韩国文化周、资本对接会、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涉外活动的社会实践,担任翻译、接待等志愿者服务工作。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且不少专业教师加入到学生活动中,提升了第二课堂的学习意义,对学风建设和学生跨文化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三是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创造异文化体验的平台。通过后两年的国外留学,创造最佳条件使学生在 “自然”的、“原生态”的异域环境中直接进行文化体验。在韩留学期间,借助韩国友好大学和周边社区的社会资源,利用文化考察、汉语家教、毕业实习等方式构建海外跨文化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为促进学生跨文化接触的适应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任何其他教学方式都无可比拟的。这种有针对性的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是培养、验证、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这也是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中必须解决但对不少院校来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4.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有效管理

对外汉语专业中外合作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证明,还有一点不可缺失的,就是必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有效管理。具体实践中,我们的经验是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制度,中韩双方合作管理。在前期互访、调研,充分沟通、磋商基础上,达成双方高校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一致认同并签订正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协议书,严格界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就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选择、课程设置与衔接、学制、学分、学费、师资互派、实践教学、留学生管理等等问题,制定详细而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具体运行阶段,双方高校的项目负责人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实,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沟通、协调,并根据工作需要,项目负责人不定期地通过互访落实项目管理。同时互派教师加强教学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外派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作用。由于项目管理工作细致扎实,使中韩合作双方能及时有效地交换信息,不断对项目实施各环节进行监控、修正、评价及完善,确保了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良性运行。

5.跨文化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目前对外汉语专业(2+2)中韩合作办学项目进展顺利,2006、2007级共有68名学生通过友好大学入学考试进入后两年的国外留学阶段的学习,分别选择了教育学、韩国语、国际关系等相关拓展专业。截至2011年8月,68名学生全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顺利毕业。通过中外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该项目在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其一,毕业生韩国语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TOPIK等级认定考试中,获得四级以上证书者达84%,其中2人取得六级证书(这是韩国语能力考试的最高等级),24人获得五级证书。绝大部分毕业生同时获得四级英语证书。

其二,跨文化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后两年的留学阶段,学生都选修了韩国历史、韩国文化等方面的课程,通过文化考察、修学旅行等,对韩国文化、韩国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验。同时在韩国完成了实习任务,很多同学在中小学和相关文化培训机构兼任汉语教学任务,担任汉语家教,在企业、公司从事翻译等。这种“自然”的、“原生态”的异域环境中直接的文化体验,使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大加强。

其三,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1人通过国家汉办志愿者选拔,于2012年春前往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教授汉语,1人在韩国首尔贸易公司工作,23人目前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济南、南京、福建、合肥等省市国际学校、翻译公司、传媒机构、外资企业就业,主要从事教学、韩语翻译、新闻编辑、涉外秘书等工作。43人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已被国内南京师大、云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韩国庆熙大学、中央大学、外国语大学、西江大学等国内外10多所大学录取,主要就读韩国语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东亚语学、亚非语言文学、广告宣传、国际贸易等专业。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和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对该项目两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均给予了肯定与褒奖。无论是继续深造学业,还是回国就业,其外语水平、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都得到了相关高校或用人单位的肯定。对外汉语专业(2+2)中韩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1]林建萍.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J].北京教育.2007,(2).

[2]许 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讲话.[EB/OL].[2012-05-08].http://hi.baidu.com/liheming333/item/9834f6e863c4a9d0eb34c94a.

[3]姜 红.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J].江淮论坛 .2009,(3):189-192.

[4]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1):5-10.

[5]潘懋元.潘懋元文集·高等教育学讲座[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9-120.

[6]高 萍.汉语国际推广下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跨文化办学汉语
学汉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