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3-04-07张艳红
张艳红 张 爽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 宁夏银川 750004)
胸腰椎结核是骨科的常见病。手术采用内固定技术是解决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的唯一有效的方法[1]。为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确保手术的成功,注意围手术期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科43例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20例,女23例,年龄15~62岁,平均41岁,患者来自农村38例,占88%。发病至手术3个月~5年,平均15个月。病灶部位:单纯胸椎结核6例,腰椎结核17例,胸、腰椎结核同时发病者20例,其中9例不能行走。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进行至少15天1个月的正规抗结核治疗,待红细胞沉降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时即可接受手术治疗。本组手术为病椎切除,采用钢板进行椎体固定,取自体骨植骨融合术[2]。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首先,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安全性,介绍科内的技术力量;并安排同病种病例且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室,让其介绍自己的治疗过程,现身说法,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说明手术有严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手术植骨-髂骨是人体的“骨库”,按常规取骨对身体无影响;介绍其他患者治愈情况和没有手术治疗的严重后果。发放有关骨结核的治疗与护理知识的小册子,使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增加治疗信心。43例患者均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的整个过程。
2.2 饮食护理 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并发脓肿后更使机体消耗量增大,常出现低蛋白血症。患者面黄消瘦,如不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则很难耐受手术的创伤,术后易致伤口不愈合及再次形成脓肿和窦道。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合理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正确进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并选择色、味、美具全的饮食。每日保证2个鸡蛋和适量肉类、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早晚加餐饮用新鲜牛奶,提供方便洁净的就餐环境。
2.3 卧位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术前需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轻椎体压力,防止脊柱变形及神经受损,使病灶局限。患者卧床后,由于体位和习惯的改变,不能适应床上排便。我们告知其在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确方法,为术后长时间卧床做适应性准备。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病情观察
3.1.1 密切观察呼吸变化。胸椎结核手术易损伤胸膜,如果术中胸膜破坏小,则予以修补;若未发现,术后则易并发气胸,严重者可能发生纵隔摆动造成患者突然死亡,因此观察呼吸变化十分重要。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由于术中胸膜轻度受损未被发现,术后突然出现呼吸浅快、鼻翼扇动,自述胸闷气短,立即报告医生,并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迅速将床头抬高,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经以上及时正确地处理,患者症状消失。
3.1.2 观察切口渗血情况。由于胸腰椎结核手术创伤比较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切口处放置引流管。一般患者术后引流管接负压,术后引流量24h小于400mL。如果前4小时大于400mL,则应立即查血常规,急输新鲜同型血400mL,同时将负压引流改为自然引流。此外还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如为淡血性液应考虑是否有脑脊液漏,若有脑脊液漏则将平卧位改为头低脚高位或健侧卧位,减少脑脊液的渗出,同时胸腰段支具加压固定,以防翻身不当引起伤口疼痛及出血。咳嗽、打喷嚏时要先用手压住伤口,防止用力过大而造成伤口裂开加重出血,特别要注意对髂骨取骨处的观察。髂骨处出血液供应丰富,切口处易发生渗血,主要需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本组有5例患者切口处出血,敷料短时间即被血渗透,对此采取重新更换敷料并覆盖无菌纱布垫,再用腹带加压包扎,出血均能很快被控制,效果满意,而无需其他处理。
3.1.3 密切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尤为重要,通常与术前相比较。若功能改善,表示脊髓压迫已缓解,若功能变差或无恢复,则可能为脊髓水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因观察脊髓有效,本组43例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均有所恢复。
3.2 加强生活护理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先去枕平卧4~6小时,然后根据病情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必须保持正确的动作,防止脊柱扭转造成内固定和植骨块的松动、移位或脱落。翻身的方法是患者双腿稍屈膝,护士一手托患者肩部,一手托臀部,双手协同用力使患者侧卧于一侧;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的通畅,为保持椎体稳定,在腰背部垫一硬枕支持,两膝间放一软垫,嘱患者不要随意翻动;截瘫者足下放一硬枕防足下垂,卧气垫床。为保持椎体稳定,还要解决患者的排便问题。本组病例采取的方法是:将一块塑料布放于患者臀下,上面垫质地柔软的卫生纸,嘱患者双腿稍屈膝后平卧或侧卧位,排便后取出塑料布给予清洗肛门即可。由于术后精心护理,本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和植骨块的松动、移位或脱落的现象。
3.3 预防术后并发症
3.3.1 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教患者以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为1次,每30次为1组,每日不少于3组。如为胸腔闭式引流,保持引流管畅通,管道不打折、扭曲,每日用无菌盐水更换水封瓶里的液体一次,注意水柱波动情况,防止引流管松动。雾化吸入每日3次,以稀释痰液易咳出。鼓励患者吹气球,每日吹1~2次。许多患者术后惧怕疼痛,一个气球都不愿吹,我们向其解释吹气球有利于肺扩张,可以防止肺萎缩的发生。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均吹气球,无一例发生肺不张。
3.3.2 预防腹胀及便秘。术后患者如为胸腹联合切口,嘱其等通气以后再进饮食。一般后路术后6小时后方可进食,术后3天禁食牛奶及豆制品。这是因为术后肠管麻痹,肠蠕动慢再加上乳制品、豆制品产气,易引起腹胀。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按摩,方法是:患者双手交叉放于腹部,以脐为中心按摩,先以顺时针方向按摩30圈,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摩30圈为一组,每日做3组;用单手,双手放腹中部,做振颤动作,可调节胃肠功能。通过按摩无一例因便秘行清洁灌肠者。
3.3.3 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嘱患者随时做全身肌肉静止放松练习。在不影响脊柱稳定的情况下,强调四肢关节活动,对截瘫患者,我们协助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根据病情掌握锻炼量和方法。锻炼原则是从小运动开始,逐渐加大,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通过锻炼不仅避免和减少并发症,而且还可以增加食欲,改善睡眠,为患者生活增加了一份乐趣,患者很满意。
3.4 出院指导 坚持药物治疗。脊椎结核用药时间一般为6~9个月,服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听神经损伤的症状,如耳鸣、听力减退等。同时还应警惕功能受损及发生多发性神经炎的可能,定期检查肝、肾功、血沉、血象,并向医生报告主观症状。
[1]赵 宏,叶启斌,李世英,等.内固定技术用于脊柱结核治疗[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16(2):206
[2]张怀成,曾祥嘉,等.经后路病灶清除RF矫形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J].临床骨科杂志,2000,3(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