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兹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2013-04-07冯旺舟
冯旺舟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安德烈·高兹(André Gorz,1924—2007)是法国激进的政论家,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高兹的主要代表作包括《历史的道德》、《劳工战略》、《艰难的社会主义》、《劳动分工批判》、《告别工人阶级》、《天堂之路》、《经济理性批判》等。他认为,在当代西方,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应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要改变这种灾难的状况,就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劳动解放思想在其总体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认为只有实现劳动的解放才能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才能实现其生态社会主义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其相关文本的解读,从总体上揭示高兹劳动解放思想的理论特性并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期望通过对其劳动解放思想的阐述能进一步推进对其思想体系的认识,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
1 高兹劳动解放思想的贡献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是将异化劳动转变成真正自由的对象性活动,具有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上的含义,核心是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使劳动本身成为目的和消遣,成为自主性的活动,成为人本质的确认。高兹认为现在大部分工人已经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工作,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也没有认同感,当代资本主义“工作的乌托邦”已经处于破灭的边缘。高兹指出,微电子革命下的自动化生产,不仅大幅降低(货币)资本对生产的影响,也大幅减少了劳动时间,这是一种更具本质性解放意义的进展,“它将开创一门多元协商的时间政治学,并在尚未成形、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单独实现解放。”[1]103高兹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以其个体主义的人本主义立场为基础,揭示了劳动和人的异化的根源,深入批判了被经济理性和技术理性所控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他将劳动的解放和时间的解放联系起来,认为时间的解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劳动的解放,认为废除了资本主义的“付薪劳动”和劳动分工,实现劳动-闲暇的一体化就能实现劳动的解放和人的解放。
马克思强调劳动的解放蕴涵于劳动本身中,劳动解放是对现代异化劳动的克服,就是要消灭以抽象劳动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彻底废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没有反对所有的劳动,认为异化劳动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异化劳动也为劳动和人类解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高兹强调劳动外的解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已经完全异化,工人不能获得对劳动的支配,在劳动中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不能享受劳动的乐趣,只有脱离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束缚,在劳动以外的自由时间寻找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获得生活存在的意义,因此劳动的异化只有在自主性领域才能消除,在这个领域人才能充分获得自主性和创造性,劳动才能彻底解放。
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是其由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走向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桥梁。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具有生态维度。高兹将生态作为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新维度,将生态批判同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是以变革社会为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人的自由解放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反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神话和生态学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而不是我们的活动,它被剥去了所有独立的目的。异化劳动使金钱成为个体的主要目标。”[2] 33一方面,资本主义使劳动全面异化,工人丧失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资本的附庸;另一方面,将自然纳入资本扩展的领域,将自然当成谋利的工具和资源,自然界也无法摆脱异化的命运,导致生态危机的爆发。因此,要解决劳动和自然的双重异化必须消除经济理性、废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等级制,实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得到同等的承认。高兹的目标是生态社会主义,在这个社会,“主要的工业生产是中心计划的,……缩短劳动时间,并使每个人都参与劳动。人们在闲暇时间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人们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2]8-9工人支配生产组织和劳动过程,劳动成为人的目的和本质,成为人的力量之源,劳动的解放也就是自然的解放,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的解放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高兹劳动解放思想的局限
高兹认为,在他主的领域中劳动是异化的,人只有在自主性领域中才能从事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才能获得自由解放,而在他主的领域中异化劳动是不能被消灭的,人只能承受这种劳动的强制。高兹在他主领域和自主领域之外又设置了第三个层面:小规模的自由企业----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社区的,这种企业可以满足个体的发明创造,能反抗制度化生产的限制。这样的企业有两个作用:“或者为地方提供一些符合当地需要的可供选择的商品和服务;或者以一种较低的成本、不同的更好的方式来生产一些社会必需品。而后一种情况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效用----人们在其中进行的劳动将得到一个终身收益的保障。在前一种情况下,该企业就是一个与当地社区进行一定物品交换的自主生产者的联合体。”[1]62.
这样就废除了金钱关系,交换也以一种没有市场的形式存在,也实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社会目标。高兹指出人有三个层面的活动:“第一是通过社会整体来组织的确保社会运转和提供基本需要的他主性宏观社会劳动;第二是在地方上自己组织的并建立在自愿参与基础上的微观社会活动,当然是除了代替宏观社会劳动提供基本需要的那些活动;第三是个体、家庭和小团体的特殊愿望和目标相适应的自主性的活动。”[1]63高兹认为在他主性的活动、自主性的个体活动和可选择的微观社会活动之间的交流才能使生命平衡、个体自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价值和意义。高兹设想在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来解决自主劳动和强制劳动的矛盾,但高兹的设想是具有浓厚的乌托邦性质的,只有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在生产力极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劳动的解放和复归。
高兹认为后工业时代的新工人阶级能担当起劳动解放的重任,能成为废除异化劳动的主体。他们受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不会对资本主义产生认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化能通过使他们的时间自由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允许他们使他们的活动多样化;使他们的兴趣居中。代替压迫一生的征服和疲乏的赤贫的劳动,自动化通过占去较少的时间能创造尽可能多样的工作,能够成为一个仅仅是满足的生活空间,而不是必需的主要的空间。”[1]102.
这一方面让工人在自动化生产中逐渐边缘化,沦为生产的奴隶,另一方面又让他们漠视自身的劳动异化,并对自动化生产抱有一个美好的希望:越来越先进的生产,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好的生活。其实工人阶级本身已经处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控制下,受到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中都不会得到自由和解放,只能产生更多的压抑和失望。高兹忽视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渴望通过反对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战略将总体化人的实践从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高兹所认为的解放主体只是潜在的,并没有真正产生。高兹的“新工人阶级”说“从根本上并未超出马克思关于劳动与资本对立中的集体反抗逻辑,只是在当代权力空间强大的压力下发生的一些理论变形。”[3]他所主张的解放之路也是从其个体主义的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高兹强调科学技术对劳动的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必要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在自由时间里人能够从事自己想从事的事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享受。这将使原先在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中被遮蔽的劳动创造性的本质得到激发。高兹无限拔高科学技术的作用,表现在:一方面他认为科学技术能够决定劳动的异化形式和内容,认为要实现劳动的解放和社会的变革首先要实现工具的转变,而技术就是最重要的工具,“所有的劳动在社会生产中所展现的是必然的异化:无论什么样水平的技术是被需求,它的形式和内容是被独立于所有个体选择和解释的技术强制所决定的;这些强制严重限制个体判断和创造性的范围。这不意味着异化必然地显示压迫和主宰,厌烦和剥削。但是它必然地显示个体控制各种技术需求和整个集体劳动的目的的缺失,并且那是异化程度的表现。”[1]102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社会选择正以技术选择为借口而强加我们。……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关系已经铭刻在由资本主义馈赠给我们的技术之中。”[2]19这非常明显地将社会制度的变革归根于技术的变革,有技术决定论的色彩。高兹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时间上的延长和空间上的扩展,从而导致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只要人们将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够改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形成一种自愿的相互合作的生产关系,“超过资本主义实质是超过为了生产目的的生产体系,向一个用价值替代价值交换的社会靠近,因此,经济不能决定和支配社会关系,但是受附属的‘自愿合作’的社会关系的扩大的限制。即是为了超过资本主义我们必须首先结束商品关系的霸权----包括出卖劳动。”[1]高兹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归结于一种基于文化心理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反映了他的人本主义的立场。
3 高兹劳动解放思想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加深了我们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认识。在我国当前进行结构性产业调整、传统劳动岗位日益减少的情况下,高兹提出的“尽管劳动减少了但仍然让每个人能够劳动”的思想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他强调要把“挣钱的权利”和“劳动的权利”区别开来,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我们绝对不能把传统劳动岗位只集中于很少的“劳动精英”那里,而让大多数人离开传统劳动岗位,沦为只能从事围绕着“劳动精英”转的服务性工作。对于广大下岗者和失业者来说,仅仅给予他们基本的生活补贴、让他们能生存下去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不仅仅需要活下去,更需要一个能证明自身价值的天地。实践证明,每个人都有工作岗位、各得其所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高兹认为克服环境危机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在“先进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将被限制在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东西上,工作时间减少,人们获得更多自由时间,每个人的个性都将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劳动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题,它在人类历史与自然历史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社会劳动是在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一个物质性的临界面”,并指明了社会劳动的客观和主观的两种功能:社会劳动的客观功能是指创造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客观世界;社会劳动的主观功能则是建构自己的主观意识世界,以及对新的人类物质活动可能性的二重影响。劳动不仅是人类的特性,人类是通过“劳动”这一中介实现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并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特殊生态位置。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4]201-202人类通过劳动,一方面“获得自然”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产品);另一方面又把消费中不需要的废弃物返回自然,从而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循环。与此同时,“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获得受他自己控制。”[4]202人在通过劳动不断地改造和支配自然界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得到了改造,进而引起人类社会的变革。物质生产劳动是表征人的“类特性”的自觉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人所特有的生命活动。虽然所有生命体都是通过与外在自然进行物质交换来维持自己生命,而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是以自己的劳动为中介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恩格斯指出:“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还是劳动。”[5]517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他的劳动解放思想确立以劳动和劳动者为本的理念。劳动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劳动解放具有重要作用,劳动解放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真正的劳动是融有人的理性、意志、激情和理想的生命展开过程,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生存的资料,而且体验生命的意义。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是不可能实现“劳动解放”和真正的“体面劳动”的。在我国,实现体面劳动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旨归之一,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能否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并贯彻以劳动为本的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上,劳动者具有主动适应人类需要改造自然,创造人类财富,推进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和谐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延伸和结果。
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时间的解放和废除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这对我们认识现阶段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发。高兹认为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所导致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从而也导致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和自由时间的增加。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力,实现劳动在自然层面的解放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的劳动具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性。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并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乌托邦,而是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当然应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使我们这个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进一步丰富起来。马克思阐明了劳动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中国人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为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奋斗,但一定不要忘记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永远只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本质,促使人获得幸福与满足的手段。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将目光聚焦于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劳动,使我们在认识劳动的破碎化和单调化的同时重新审视自身的处境。中国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劳动的形式和领域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劳动者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广大劳动者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人们为了生活必须劳动,另一方面人们在劳动中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甚至会感觉枯燥乏味和无意义。这启发我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广大劳动者的生存处境,要进行社会的总体建设,给广大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劳动者在环境优美、生产发达、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从事劳动,只有这样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保障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保障劳动者的福利和体面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劳动不同于异化劳动的根本之点。
[参考文献]
[1] André Gorz, Paths to paradise: on the liberation from work[M].London: Pluto, 1985.
[2] André Gorz, Ecology as politics[M]. Boston: South End Press,1980.
[3] 吴 宁.工人阶级终结了吗----兼析[A].高兹的《告别工人阶级》[J].社会,2010(03):146-160.
[4] 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