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

2013-04-07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价值观思想

兰 岚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具有现实虚拟性、丰富多元性、平等开放性等特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大学生意识形态西化、网络道德失范、正确价值观的裂变、社会责任感淡化。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确立网络主体意识、坚持实践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文化,是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全新的、开放的文化表达形态,是一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全球性等特点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更为方便和快捷。但是,由于网络传递的信息过于纷繁复杂和良莠不齐,也给部分思想尚不够成熟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导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西化。大学生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文化、信息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通过网络攻势大肆宣传西方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并以民主、人权为幌子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对一些主权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若长期接触这些信息,大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的选择容易西化。②导致正确价值观的裂变。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令人难辨是非,容易使大学生出现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情况。对网络上“新、奇、特的新闻、言论、思想”认为“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53%和62.82%,认为网络上的新闻、言论等各类信息对其价值观“影响比较大”的学生占44.84%。③导致道德的失范。网络上的道德约束主要依靠人的内心信念,传统力量社会舆论的制约作用消失殆尽。虽然学生当中认为自己上网“能够注意文明用语”的比例占78.65%,认为需要规范网络道德的比例占85.29%,但另一方面,上网“偶尔骂人”的比例却达到42.15%,“随意转发未经求证的信息”的学生比例达到35.39%,反映出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行为存在相背离的情况。④导致社会责任感淡化。网络上交往是自由的、平等的、便捷的,有41.03%的学生认为“网络是自由的,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观点”,有46.53%的学生承认上网“有时会带来逐渐脱离现实社会的感觉”,一些学生长期在网络上与人交往,引发逃避现实世界、网络与现实社会角色混乱、社会责任淡薄等一系列的问题。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已被推到了社会的中心地带,高校成为时代聚焦的缩影,也成为各色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地方,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正面临着网络文化的严峻挑战。网络文化十分复杂、多变和难控,不管是内容、形式,还是其实质变化,都具有不稳定性、不平衡性和不可控性。从文化层面考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迷茫与失落都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网络文化呈现出从线性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实物世界到虚拟空间,从平面单元到先锋多元的新变化。与之相对应,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不稳定性和主体性缺失的新特点。“新变化”与“新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大学生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3 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情趣爱好不同,再加上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良莠混杂,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上网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参与,走进网络,占领网络阵地去弘扬主旋律。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创办了使学生喜闻乐见的的网站、网页。如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园地、“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网站和网页。通过这些途径可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繁荣校园文化上来,以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3.2 引导大学生确立网络主体意识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超时空性,突破了人类文明史上交往的时空限制,网络信息纷繁复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网络的本质属性及其功能;有目的地筛选和使有网络海量信息。使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实践活动中不但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能动地在网络社会中寻求和选择信息,而且创造性地参与网络各项实践活动。从而使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实现从网络被奴役者到网络驾御者的转变。

3.3 坚持实践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赋予国民教育重大任务,正是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高校,首要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坚持以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价值追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结合职业指导,建立与专业学习、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要弘扬奥运志愿者精神,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环保行”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

[1] 杨 琴.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1):4

[2] 周可卫.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0,(3):93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价值观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