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2013-04-07谢梦梅张芮芮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灌流有机磷肝素

谢梦梅 何 飞 张芮芮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安徽合肥 230000)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血液灌流(HP)是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进行体外循环,利用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及代谢产物等,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我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4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均行血液灌流治疗,其中男9例,女34例,年龄18~68岁。所有患者均给予洗胃、灌肠、导泻、促排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快速建立血管通路,首选股静脉、颈静脉。安装装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把灌流器垂直固定在支架上,静脉端向上,动脉端向下。启动血泵,以80~120mL/min的速度,使用肝素生理盐水1000~2000mL自下而上冲洗灌流器及管路,冲洗过程需用手轻轻拍打灌流器及时除去灌流器中的气泡以及脱落的微粒。冲洗结束后将管路与患者穿刺部位的动脉端和静脉端正确牢固连接,即可进行血液灌流。灌流时间一般为2~3小时,越早进行效果越佳,对于行1次血液灌流后意识转为清醒,病情渐平稳的患者,不需再进行第2次血液灌流治疗;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状态没有明显好转的患者,需3小时后更换灌流器继续进行治疗,连续2~3次,方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43例患者中,39例治愈后出院,4例因服药剂量大未及时来院就诊,入院后第2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2 临床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血液灌流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瞳孔的变化。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低血压反应,应减慢血流速度,保持头低足高位,并给予扩容补液等处理。

2.2 预防凝血 血液灌流前应检查凝血时间,灌流过程中也定时监测。适当应用肝素,首剂量0.5~1.0mg/kg,中途可以每小时追加10mg。将灌液器充分预冲,保证血流量在120mL/min以上,并避免低血压发生。一旦发现灌流器颜色变深,动脉端压力上升,是凝血的先兆,立即加大肝素追加量,防止凝血的发生[1]。

2.3 预防及处理变态反应 灌流过程中发生变态反应主要与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差、微小的颗粒进入血液循环有关[2]。在灌流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热等变态反应,如出现上述症状,可给予抗过敏治疗,并立即停止灌流。其预防方法为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避免微小颗粒进入血液循环,降低变态反应的发生率。

2.4 预防空气栓塞 排气时,禁用金属用物敲打罐体,防止损坏罐体。预冲时,将灌流器及管道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用手轻拍灌流器,直至排尽空气。连接灌流器及管道时应拧紧,以免空气进入。

2.5 预防出血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穿刺置管处有无渗血及血肿,如出现渗血,可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治疗结束后为了防止出血,可以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剂量按1∶1计算,缓慢静脉注射。拔除穿刺管时需要压迫30 min,观察无出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以防感染和血肿。

血液灌流是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常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灌流对脂溶性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清除率高,从而可以迅速缓解中毒症状,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一般认为,急性药物中毒3h内行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最佳,此时中毒药物浓度已达高峰,每次2~3h为宜,超过此时间吸附剂已达饱和,如需要继续进行治疗,应更换灌流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4]。作为医务人员,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血液净化的技术操作,加强血液灌流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保证生命体征平稳,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王 健,张文忠,张雪梅,等.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灌流救治中的护理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1):1094

[2] 季大玺,龚德华,谢红浪.免疫吸附疗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5):463

[3] 胡诗德,李 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3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2,31(7):605

[4] 刘大为,邱海波.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9-342

猜你喜欢

灌流有机磷肝素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探讨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有机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研究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