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2013-04-07方洋
方 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SICU 云南楚雄 675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急腹症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情凶险,目前病死率仍高达20% ~40%[1]。我科2001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疾病分期选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并建立了多学科合作的诊疗体系,使SAP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2],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2~81岁,平均51.5岁。胆源性胰腺炎50例,非胆源性胰腺炎10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腹膜炎体征,血象明显升高,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均符合SAP诊断标准。手术清除病灶及术后充分引流治疗13例,全组均有腹胀伴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升高,其中36例入室合并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8例,36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无创通气支持12例,气管切开5例;9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行持续血液滤过支持治疗6例,5例患者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1.2 方法 47例采取非手术治疗,给予重症监护、禁食、胃肠减压、给氧、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使用抗酸药和抑制胰腺外分泌药,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密切监测各重要脏器功能及动态影像学监测。13例经过外科手术治疗:采用胰包膜切开减压、坏死胰腺组织清除、胰周持续腹腔冲洗和引流术、三造瘘术(胆道造瘘、胃造瘘、空肠营养型造瘘)。
1.3 结果 60例中非手术治疗47例,其中死亡1例,治愈41例,放弃治疗5例。手术治疗13例,其中死亡4例,治愈6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共47例治愈,5例死亡,8例因昂贵医疗费用放弃治疗。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 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躯体不适,易出现急躁、焦虑、恐惧及悲观心理,医护人员要和家属一起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遵医嘱进行合理的镇静镇痛治疗。本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每小时进行镇静镇痛相关评分,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减轻焦虑,增强患者依从性。
2.2 器官功能的监护 树立整体观念,重在预防,尽可能达到全面的评价和护理。密切监护相关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及时给医生反馈信息以分析诊断;遵医嘱准确使用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适当应用血浆、人血白蛋白,从而改善全身状态。肺损伤及其导致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SAP时发生MODS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3],从而掌握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判别标准,并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本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8例,经选用适宜呼吸支持方式及进行有效气道护理,36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12例行无创通气支持,5例进行了气管切开。同时注意监测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及电解质、血糖的变化,监测酸碱平衡。
2.3 早期液体复苏和循环监护 入室后应立即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开通静脉补液通路。SAP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对于防止全身并发症至关重要。护士遵医嘱认真落实6小时内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及时完成液体复苏治疗计划。
SAP患者液体治疗量大、种类多,加之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由于心脏试图通过代偿性降低每搏输出量而维持心排量,常见心动过速。应密切注意补液过程中的监护,遵循“个体化原则”[4],以避免不良反应。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湿度、外周静脉充盈度、皮肤弹性、口干口渴、舌质舌苔、肺部啰音,按需进行双腿抬高试验等,如患者出现心悸、气紧、咯泡沫痰、双肺满布湿啰音、心率快等表现,判断心功能不全或补液过快,需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及时给予强心、利尿等处理。②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为补液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③监测血液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了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纠正情况。④监测CVP,指导和调整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动态监测CVP的变化和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在快速补液和防止心功能不全两方面做好平衡。⑤监测HCT,了解早期血液浓缩的纠正情况。研究发现,HCT下降程度与病死率密切相关,将HCT低于45%作为液体治疗靶目标之一。⑥加强输液通路的管理,保证液体复苏治疗的顺利实施。
2.4 腹压监测及护理 腹腔压力增高后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威胁其功能及活性,从而加速SAP的病情进展,使病死率上升。因此严密监测腹腔压力,及时给医生提供信息,协助分析诊断决策,是救治SAP的重要内容。准确测量腹围,每日2~3次,动态记录变化趋势。准确测量腹压:采用“间接膀胱测压法”,即患者仰卧位,排空膀胱,以耻骨联合为零点,通过三通与双腔尿管相连,向膀胱内注50~100mL等渗盐水,连接标尺,测得的水柱高度即为腹腔内压力。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平均压力为10cmH2O。本组入室腹压19~36cmH2O,经手术治疗13例;行腹腔穿刺腹腔引流+灌洗5例。遵医嘱给予中药大黄等导泻剂胃管注入或保留灌肠通便,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灌注药物后,护士环行按摩腹部,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准确记录胃液及大便量、性质及颜色,加强肛周及脐周皮肤护理。
2.5 维护肾功能的护理干预 SAP自身消化致胰源性腹膜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少尿或无尿。应密切监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留送各项标本。密切注意肾功能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本组中6例因肾功能不全进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依据尿培养结果,动态监测感染迹象。
2.6 手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①胰腺炎术后引流管道较多,应在各管道上贴上标签,表明引流管名称。②保持各引流管道固定通畅有效。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③腹腔冲洗应在病情稳定后遵医嘱进行,严格记录腹腔冲洗出入量。冲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④保持各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及敷料清洁。
2.7 营养支持 加强重视营养支持,降低病死率。①术后24小时给予TPN,根据病情及早遵医嘱进行TEN。我们常规实施鼻空肠营养管泵入,必要时经从空肠造瘘管泵入。遵循从稀到浓,从少到多,从慢到快的原则,温度保持在36~38℃。根据胃排空及营养量情况计算泵入数,如有腹胀、腹泻及腹痛时应暂停。②定期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③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进流质、半流质饮食,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本组早期宜禁食,行持续胃肠减压。本组中13例进行手术引流,其中1例进行了二次手术。我科自2009年以来均采用盲探或经胃镜下放置“复尔凯”螺旋形鼻空肠营养管,以减少对胰腺刺激及减少胰液分泌。先经鼻肠管注入中药清胰汤,待胃肠功能恢复后进行肠内营养。
2.8 预防控制感染 SAP的主要死亡原因已从早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可能发生的MODS转向后期的严重感染[5]。内、外源性的细菌入侵,使患者局部及全身防御功能减退,ICU病房内配空气净化装置,定时通风换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管道消毒处理。落实生活和基础护理,控制感染源。准确给予抗生素及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注意体温监测,高热时采取积极降温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
SAP病情凶险,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及时对患者进行循环、呼吸及肾功能全方位动态监测,监测腹内压,做好腹腔引流管灌洗引流,控制感染,准确给药及心理支持,有效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是抢救SAP的重要环节。
[1] 韩斌如.33例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14
[2] 许爱平,李淑德.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213
[3] 张煌杰,陈干农,刘 威.急性重症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防治[J].Chinese Joumal of Modern Opemtive Surgery,2005,19(1):47
[4] 黎贵湘,黄才蓉,吴 灵,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护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3):1452
[5] 杨雪菲,王春友.对重型急性胰腺炎的认识现状[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