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抢救新生儿中重度窒息10例临床分析
2013-04-07陈腊存郝志洲
陈腊存 郝志洲
(河南省义马市计划生育指导站 河南义马 472300;①义煤集团总医院)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易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们应用纳洛酮抢救新生儿窒息1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0例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中重度窒息患儿,均为足月儿。男6例,女4例,出生体质量2.5~4.0kg,无畸形。剖宫产4例,胎吸助产4例,自然分娩2例。出生前母亲均未应用哌替啶及其它呼吸抑制剂,出生后Apgar评分,1分钟评分:0~2分4例,3分4例,4分2例。对照组10例,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患儿。男7例,女3例。两组胎龄、体质量、Apgar评分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立即保温、气囊加压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纠酸、扩容等。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后转入儿科采用相同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观察组加用纳洛酮针,首次0.1mg/kg,脐静脉注射,如效果不佳者,15分钟再用1次,复苏后用0.05mg/(kg.d)静滴,直至呼吸平稳,原始反射恢复,肌张力正常。对照组用可拉明、洛贝林针各1/3支,心前区注射。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7例,好转3例。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4例,死亡1例。观察组7例在(3±0.8)min内恢复了自主呼吸,3例在(1.5±0.5)min恢复了自主呼吸,4min后本组病儿的Apgar评分在7分以上,比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早3min。对照组4例在(3±0.8)min内恢复了自主呼吸,2例在(1.5±0.5)min恢复了自主呼吸。后行CT检查,观察组有2例轻度脑水肿,1例脑出血。对照组3例脑出血,2例脑水肿。
3 讨论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衍生物,于1960年合成,1963年应用于临床,是阿片受体拮抗药,能竞争性的拮抗各类阿片受体,阻断阿片样物质、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各种效应。它生效快,拮抗作用强,易透过血脑屏障。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疾病时可导致β-内啡肽(β-EP)显著升高,其血浆浓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1],β-EP还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纳洛酮通过拮抗β-EP,可拮抗中枢神经和其他组织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啡肽逆转,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改善胎儿颅内缺氧状态,对心血管、呼吸无抑制,提高患儿缺氧耐受力。增加新生儿缺氧后的脑灌注,减轻脑水肿。有文献报道纳洛酮还能明显增加新生儿的呼吸频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通气障碍,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2]。还有学者研究发现,Apgar评分与新生儿脑脊液内内源性β-EP含量呈负相关,故而,应用纳洛酮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3]。纳洛酮还有抑制自由基释放;稳定肝溶酶体膜;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血栓素A2和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发生;恢复膜泵Na-K-ATP酶功能,解除细胞钙超载,减少或避免细胞死亡等非阿片受体作用。有学者提倡将纳洛酮作为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首选药,特别是对生后无自主呼吸,极有可能是麻醉引起呼吸抑制者应及时应用纳洛酮[4]。
可拉明、洛贝林为常用的呼吸兴奋剂,通过兴奋中枢及周围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快加深,以改善通气,但呼吸兴奋剂常会加重呼吸肌疲劳,出现医源性碱中毒,通气量增加的同时会增加患者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的产量,过量会导致患者烦躁甚至惊厥。而纳洛酮可稳定中枢神经内环境,对中枢抑制者起清醒作用,对烦躁不安、谵妄者则有镇静作用。本文结果提示纳洛酮用作新生儿中重度窒息复苏抢救用药,按再次行Apgar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pgar评分值及CT检查显示,采用纳洛酮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中重度窒息复苏中应用纳洛酮能缩短患儿缺氧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用纳洛酮抢救新生儿窒息比可拉明、洛贝林见效快,安全,不引起烦躁,无低血压、抽搐等副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药物。本文例数较少,以后应进一步观察病例,以证实疗效。
[1] 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β-内啡肽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376
[2]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447
[3] 王 悦.纳洛酮治疗胎儿窘迫54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5):70
[4] 刘俊杰,赵 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