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入户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因子分析

2013-04-07颜俊学时劲松

关键词:入户农民收入劳动力

颜俊学,时劲松

(1.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让亿万农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农民能够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的核心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台了税费改革及至减免政策、稳定农资价格、增加农业贷款、实行良种和农机补贴、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等系列措施。农民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平均增长率不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前期一半的水平,是远远不符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因此,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家庭农场的新观念,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当前的形势下,实现农民收入快速的增长,仅仅依靠传统的要素是不够的,必须让农业生产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增长性型转变,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真正为农业服务,快速促进农民增收。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来源及影响因子

无论是农业收入,还是非农业收入,都离不开三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收入变化几个阶段,农民收入的变化都与这三种基本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三个基本要素能够在本土转化,并实现各要素的充分流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进一步的完善,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三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金逐步流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幅也变缓。

(1)土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首先,土地的绝对数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作为稀缺的土地资源,拥有土地的绝对数量的优势就是收入上的优势。因此土地数量的多寡决定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其次,土地的质量也影响土地的收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明确指出地租随土地的等级不同而有差异。尽管目前免除了农业税,但土地的后期投入也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再者,土地后续使用程度和耕作水平决定了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也决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性。所以节约使用土地、合理管理和使用土地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2)劳动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绝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1]。单就 GDP而言,15%的农业集中了50%农民就业,也就是说50%的人分享15%的财富,决定了农民人均收入处于低水平[2]。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要将一定土地上承载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也要实现劳动力和土地的最优匹配。只有与土地相匹配的劳动力的投入才能够得到最大的产出,多余的劳动力的投入就会出现平均收益递减。因此合理劳动力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农业收入,也提高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对于快速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国最富裕的是劳动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将富裕和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资源解放出来,获取非农业收入。1978-1991年,由于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的同比增长是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1991-1996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增多,非农业收入增长加快,占农民收入的三成以上[3]。另外,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也决定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高素质的农民有助于科技的运用,也有助于农业的管理,提高农业收入的同时提高非农业收入。

(3)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资金是联系土地、劳动力和外界的纽带,它能够带来必要的技术和生产必需品,促进农业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对于促进农业丰收,完成从生产到消费的跳跃,加速产品的周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97-200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国内企业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农业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尤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银行相继退出农村市场,在县以下地区基本没有基层机构,缺少对农村的资金扶助。另外国有银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经营模式也不适合农村的小额信贷业务。因此,缺少资金支持的农村经济缺乏活力,造成农产品交易和流通困难,农民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相应减少,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二、科技入户与土地使用的互联性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人类一切物质财富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对农业生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充分合理使用土地不仅可以节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1)节约使用土地,相对增加了土地的供给。建国以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截至1997年不足1.3亩[3]。一段时间开荒造林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同时退耕还林也交替进行,扩大农业用地和城市化进程的矛盾始终成为现代中国的难题。科技入户不仅可以节约使用土地,并且可以在尽量少的土地上实现更大的甚至多倍的产出。比如蔬菜大棚的使用,在减少土地使用面积的同时,农民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滴灌技术的使用在有限的土地上不仅增加产出,也节约成本。

(2)规模经营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经营规模偏小的直接后果是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因为许多新技术的采用是以一定的规模为前提的,没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不能显现出来,农民也没有学习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规模小往往与产品质量和价格低相关联,更主要的是规模小,商品的生产量就少,造成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紧张和农业对效益的追求,小块土地的经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土地的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相应要求转变农业的经营方式,即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科技入户正适应这一要求,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将具有开拓意识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或开辟高收入行业;还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规模农业、集约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土地的流转,减少土地经营的短期行为,保证土地的可持续生产。

(3)科学施肥,增加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土地肥力是土地本身所特有的一种性质,随着人类的劳动、投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逐步提高。因此只要合理使用土地、合理施肥,土壤的肥力不仅不会耗费,反而会不断提高。科技入户会带来土壤技术和施肥技术,这些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现状,平衡土壤的营养,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化现象的出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土地的可持续使用也降低了农民的投资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科技入户与劳动力使用的关联性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而且劳动力的素质较低,地区分布不均匀,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科技入户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助于减小劳动强度,较快地恢复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解放部分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适应科技入户的需求。

(1)减少劳动强度,有利于劳动力的恢复。与传统的耕作技术相比较而言,科技入户将现代农业设备和农业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之中,同等规模和条件下,农业生产可以突破劳动者生理机能的制约,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作业强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将物化技术中的劳动含量转化为农民的农业劳动收入。被取代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也降低了劳动力的再生产费用。

(2)解放部分劳动力,增加非农业收入。我国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农业扩大再生产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转移农业人口是现实的需要。科技入户促进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和良种的推广,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单位土地承载劳动力大大减少,大量的劳动力成为富余。而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成为第二、三产业的主要生产力,可以自由地进入第二、三产业从事非农业劳动,获取非农业收入。同时,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的有限的劳动力通过现代技术这一物化的劳动从农业生产中节约更多的时间来从事非农工作,而取得非农业收入往往周期短、见效快、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其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也明显。

(3)促进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农民本身的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研究,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影响到农民了解、学习、采用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和外出打工的能力,而这些方面都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尽管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普遍处于可以接受科技入户信息和技术的状态,但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入户还存在较大的障碍。因此从提高收入的角度来看,农民对科技入户要求迫切,渴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科技入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用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使农业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迫使农民去关心时政,学习各种现代技术来开展农业生产,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四、科技入户与资金使用的关联性

农业资金的使用受农业的影响有其特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农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慢、周期长,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科技入户能够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的使用,提高农民的储蓄率,增加非农业收入;农民将富裕资金投资其它领域获得非农业收入。

第一,加速农业资金的周转。通过改进工艺和组织管理缩短农业生产时间来加快资金的周转;通过科学的预测和筛选质量优良的种子,减少种子存储费用;通过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等,减少生产费用;加强市场预测,生产适销对路和具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

第二,提高农民的储蓄率。通过科技入户,可以将农业有限的资金节约一部分,用于投资储蓄,也可以缩短农业资金的使用周期,延长农业资金的储蓄时间来提高农民的利息收入等。

第三,增加其它投资机会。科技入户让部分农业生产的资金解放出来,用于商业生产、商业流通等非农业方面,获取非劳动收入。

[1]波金斯·拉得勒,等.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29.

[2]朱道华.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刘 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入户农民收入劳动力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探讨三网融合及光纤入户技术的应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关于FTTH平移入户难解决方案的有益探讨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