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35例观察
2013-04-07张爱萍
张爱萍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江苏 南京 2100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35例观察
张爱萍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江苏 南京 210028)
2008年5月~2011年5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75±11.1)岁,平均病程(11.0±2.1)天。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77±10.7)岁,平均病程(12.0±3.3)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①先决条件:机体存在感染和脓毒症的证据。②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经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难以纠正。③低血压标准:SBP<90mmHg或MAP<70mmHg或SBP下降>40mmHg或儿童SBP小于正常血压标准差的2倍[1]。
中医诊断标准:①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沉细数者;②次症:神志淡漠或烦躁,舌淡苔白,畏寒怕冷,面色苍白。
纳入标准:①符合感染性休克西医诊断;②符合中医诊断的至少1个主症及2个次症以上。
排除标准:①经心肺复苏抢救过程大于1h;②严重外伤导致大量失血,估计失血量大于3000mL;③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其他原因不能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或鼻饲;④不符合纳入标准,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扩容补液、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呼吸机支持、床边CRRT治疗等。
治疗组加用当归四逆汤方(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15g,炙甘草5g,通草3g,大枣9枚),每天1剂,水煎液300mL,分早晚2次口服或鼻饲。
两组均治疗3天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标准
中医指标为手足温暖,脉象平和。西医指标为EGDT达标,循环稳定(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下),感染灶得到有效控制。显效:符合中医指标及西医指标。有效:符合中医指标,EGDT达标,感染灶有效控制,循环稳定,但仍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 讨 论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大约1000人中就有3人发生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且还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感染性休克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表现为神志淡漠,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脉细欲绝或沉细者,为当归四逆汤证,适应证手足厥寒为营血亏虚,经脉受寒之症,符合感染性休克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末梢循环差的表现。方中当归苦辛甘温,既可补营血之虚,又可温行血脉之滞,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益阴敛营,与当归相配,养血和血,以充血脉;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助当归温通血脉,与芍药相合调和营卫,共为臣药。细辛辛温、温经散寒,木通苦寒、善通血脉,木通得桂、辛之温则寒而不滞,桂、辛得木通之寒则温而不燥,二味加强君臣温通之力,为佐药。大枣补血,炙甘草益气,二味合用以健脾资化源,助归、芍补营血,桂、辛通阳气,共为佐使药。诸药相合,使营血充、阳气振、寒邪散、经脉通而手足自温,诸症得解。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1]Tslotou AG,Sakorafas GH,Anagnostopoulos G,et al.Septicshock;current pathogenetic concepts from a clinical perspective[J].Med Sci Monit,2005,11(3):RA76-85.
[2]邱海波,刘大为.《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系列讲座(1)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7):390.
R364.14
B
1004-2814(2013)03-186-01
201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