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逐瘀汤治疗结节性红斑68例
2013-04-07朱爱茹杨颜丽
朱爱茹,杨颜丽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山东 菏泽 274035)
祛湿逐瘀汤治疗结节性红斑68例
朱爱茹,杨颜丽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山东 菏泽 274035)
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我们应用祛湿逐瘀汤治疗湿热型结节性红斑68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28例、女40例,20岁以下8例、20~40岁49例、40岁以上11例、平均34岁。
诊断标准:①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呈结节略高出皮面,色淡红或鲜红,继而变为暗红或紫红色,不溃破,常对称发生,自觉烧灼性疼痛;②发病前常有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等症状;③好发于青年女性,春秋多见,常反复发作,患者大多有风湿病或结核病史;④血沉加快,抗“O”滴度及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⑤组织病理学检查:呈血管炎改变,深层静脉血管壁增厚,内膜细胞增生、肿胀、变性,甚至管腔闭塞,真皮水肿,乳头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中医辨证属湿热型。起病急骤,有低热、倦怠、咽痛、食欲不振或关节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鲜红色结节,
稍高出皮面,红肿、灼热、疼痛,同时伴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白或腻,脉滑微数。
2 治疗方法
用祛湿逐瘀汤。龙胆草9g,栀子9g,黄芩12g,苍术9g,黄柏15g,川牛膝15g,柴胡15g,生地20g,三七粉3g,丹参20g,牡丹皮15g,金银花20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薏苡仁30g,泽泻15g,车前子30g,甘草9g。咽痛者加山豆根9g,关节疼痛者加秦艽15g、羌活12g,结节顽固难化者加三棱10g、莪术10g,结节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g、银花藤30g,足背浮肿者加防己10g、茯苓皮15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药渣煎水温敷患处30min,1日2~3次。
3 疗效标准
痊愈:肿胀消退,红斑、结节疼痛消失,观察1年无复发。显效:红斑、结节疼痛基本消失,个别结节有所缩小,尚未消尽,无其它明显伴随症状,或临床基本痊愈,观察未满1年。好转:肿胀基本消退,红斑结节大部分消失,疼痛轻微,虽有新疹,但病情基本稳定。无效:连续治疗15天,病情无明显减轻。
4 治疗结果
痊愈38例,显效19例,好转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疗程最短2周,最长2个月。
5 讨 论
结节性红斑是常见的炎症性脂膜炎,临床特征为下肢伸侧疼痛性红斑、结节,春秋季好发,多见于青年女性。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以链球菌性咽炎、结节病和药物为最常见的促发因素。有人认为其发生可能是机体对某些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抗原的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也有认为是免疫球蛋白沉积于脂肪间隔内的小静脉所致的免疫复合物疾病[1]。
结节性红斑类似于中医“瓜藤缠”,因数枚结节,犹如藤系瓜果绕腿胫生而得名。杨国欣[2]认为本病为外感风邪,内有湿热,蕴蒸肌肤,以致经络阻隔,瘀血凝滞而成。张志礼[3]认为本病因湿热下注,凝滞血脉,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所致。马延萍[4]认为本病为血分蕴热,外感湿邪,湿热相结,阻塞脉络而致气血瘀滞,凝为结节;或由于脾虚,水湿内生,湿郁化热下注,阻滞脉络,瘀滞而生结节。笔者认为素体血分有热,外感湿邪,湿与热结,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瘀阻经络而成。祛湿逐瘀汤方中金银花、土茯苓、蒲公英清热解毒,龙胆草、栀子、黄芩、苍术、黄柏、川牛膝、柴胡、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甘草清热燥湿,生地、三七粉、丹参与牡丹皮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逐瘀止痛之效。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可增加有效循环量[5],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免疫功能[6]。清热解毒药能抑制病毒及链球菌致病原,阻断抗原发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 控制免疫复合物的产生。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40.
[2]杨国欣.活血化瘀法治疗结节性红斑[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1,3(2):115.
[3]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75.
[4]马延萍.中医辨证治疗结节性红斑10例[J].新疆中医药,2001,19(3):85.
[5]沈元良.益气活血对血液流变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2):70-71.
[6]姜春华.活血化瘀的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51-266.
R275.9
B
1004-2814(2013)03-174-01
201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