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愁云罩,产业发展令人忧——近期养殖业行情分析
2013-04-07刘国信王树彬
刘国信,王树彬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 048100)
近来,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部分地区迅即采取了叫停市场活禽交易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受疫情影响,人们消费信心受挫,各地禽类产品交易量骤减,市场行情降至冰点。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家禽产业严重亏损,不少养殖户暂停补栏,种禽及禽苗严重滞销,被迫清栏现象再度上演,生产能力将受到重创,很可能导致后期禽类产品供应出现阶段性短缺,使未来价格出现报复性反弹。因此,为了尽量减小疫情对家禽业的冲击,切实稳定生产,防止产业大起大落,国家应及早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通过建立对养殖业的合理补偿长效机制,保护好生产力,这样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保证市场供应、维护消费安全都是十分有利的。
1 市场交易骤减,行情降至冰点
据了解,去年末受“速成鸡”事件影响,家禽养殖户普遍处于观望等待状态,补栏数量有所减少,致使今年春季出栏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肉鸡行情至去冬跌至谷底后强劲反弹。今春鸡蛋价格虽出现季节性下降,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也处于较高价位。然而好景不长,国内突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给禽类养殖业再次带来严重冲击,禽流感疫情面前,养殖业遭遇“冰点”。
据了解,北京自2004年禁止活禽交易之后,一直没有开禁,最近,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上海、浙江、安徽、河南等发生疫情的地区又相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一时间,活禽、禽肉、禽蛋市场遭遇阵阵寒流,由于消费信心受挫,有的地方虽没有强制关闭市场,但禽类产品交易冷清,消费需求迅速下降,市场行情跌至谷底。业内人士称,当鸡苗价格跌破2.3元/羽时,企业的成本就会大于收入,而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导致整个鸡苗市场出现严重亏损,部分种禽企业只好销毁出雏苗禽,或停孵种蛋,有的地方甚至焚烧种鸡。
与此同时,肉毛鸡价格也出现较大跌幅。3月中旬全国平均价格仍为9.0元/千克左右,到4月中旬已跌破6.0元/千克,跌幅超过30%。而在发生疫情的地方,不仅价格更低,而且市场滞销,很少有人问津。肉鸡养殖业无疑将再次陷入困顿。
此外,禽流感还波及到禽蛋市场及生猪市场,让刚遭受了“死猪漂江”事件影响的养猪业再度受挫。目前,鸡蛋批发价格已经降到7.0元/千克以下,降幅达到10%以上。生猪入户收购价格已经跌破12.0元/千克,猪肉批发价格连续8周走低,猪价肉价均跌至近年最低点。
2 “禽贱伤农”呈扩散趋势,养殖业上下游相继告急
虽然家禽没有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但行业遭遇巨大冲击,连锁反应导致的畜产品销售量和价格双双大幅跳水,让养殖户叫苦连连,整个产业链出现严重亏损,上游的饲料与下游的餐饮两大行业也频频告急。
据了解,随着H7N9疫情的持续发展,目前,不仅最初发生疫情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禽类交易基本停滞、种禽苗禽滞销、禽类产品严重积压等现象,而且随着北京、河南发现人感染病例,影响范围迅速由华东向华北、华中主产区及全国扩展。农业部有关人士指出,目前全国肉鸡和鸡蛋市场需求骤然减少,价格大幅下降,雏鸡和活鸡销售严重受阻,导致畜禽产业链上的养殖、经销、加工等相关企业纷纷出现亏损,整个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初步测算,截至4月15日,全国肉鸡鸡苗直接损失超过37亿元,活鸡及鸡肉产品销售损失超过130亿元,波及企业和农户4 400余万家。据专家评估,目前家禽产业每天损失将超过10亿元,其影响不亚于一场大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而伴随养殖业的重挫,饲料与餐饮两大行业也倍受影响。如在鸡饲料构成中,豆粕与玉米占75%以上,在缺乏市场对家禽消费的支撑下,目前豆粕、玉米等饲料期货价格已出现暴跌。4月1日起,大连玉米主力期货合约价格开盘就放量大跌,4月的3个交易日暴跌3%。豆粕价格从3月28日的4 150元/吨下降至4月10日的3950元/吨,跌幅达到5%。而玉米价格也在一周内下跌4.27%。
笔者在走访调查中,一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暂停活禽交易后,合作社原来每天上市两三千只鸡,现在减少了一半。许多消费者表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近一段时期内将不考虑买鸡吃鸡。一些以家禽为主的餐饮企业的销售量也纷纷下降。无疑,公众对于禽流感的恐慌,使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短期回落已成定局。
3 建立长效补偿机制,防止产业大起大落
养殖业屡受突发事件袭击,而每一次遭受重创,往往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业内人士指出,为防止产业大起大落,价格暴涨暴跌,国家应通过建立对养殖业的合理补偿长效机制,在关键时刻保护好生产力,从而保护农民利益,促进产业发展,保证市场供应,维护消费安全。
我国是家禽生产大国,2012年全国禽蛋产量2861.2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禽肉产量1822.6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禽蛋和禽肉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家禽产品也是我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家禽业历来是农民的重要家庭副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现有4400多万蛋鸡和肉鸡养殖场户,家禽业年产值近6 600亿元,约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4。但在现有养殖生产条件下,面对频发的突发事件,养殖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很容易大起大落。特别是中小养殖户,在强势的加工商和流通商面前,缺乏定价话语权,一有波动,受影响又最大,如遇到疫情甚至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在此次H7N9禽流感发生之前,整个养殖行业就已经处于持续低迷状态,目前更是陷入深度亏损,各地已经出现种鸡、蛋鸡淘汰趋势,被迫清栏现象再度上演。加之部分地区出于防控需要扑杀活禽,大多养殖户暂停补栏,种禽及禽苗严重滞销,生产能力受到重创,从而导致后期禽类产品供应出现阶段性短缺,为未来禽类产品价格出现报复性反弹埋下伏笔。而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无论对产业的正常发展,还是保持消费市场的平衡都是有害的。
为此,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尽量减小疫情对家禽业的冲击和影响,切实稳定生产,避免未来供给短缺造成禽类价格大幅反弹,进而传导到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当前要一手抓疫病防控,一手抓稳定生产,及早研究并落实稳定家禽业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损失。据悉,此次疫情发生后,各地已纷纷出台了扑杀补贴、定点保护收购加工补助等扶持政策。
但从全国来看,目前尚未明确非疫区补偿标准,农业保险在疫情中也没有体现应有效用。因此,专家建议,国家应逐级建立重大疫情的扑杀补贴机制,并对因销售减少、价格跳水造成损失的养殖户给予合理补偿。同时,保险公司应扩展农业保险的范围,政府通过税费优惠、补贴等方式,降低参保成本,提高保险积极性。通过养殖补贴、农业保险等方式把市场波动对家禽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调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保护畜牧业生产力,为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从国外的情况看,冷冻畜禽产品消费比例很大,我国也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政策引导,提升冷冻畜禽产品的安全,让市民愿意消费冷冻禽肉产品,降低活禽消费比例,最大限度降低禽流感以及其他人畜共患病传播、扩大的风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普及安全消费知识,消除恐慌心理,提振消费信心。
总之,从长远来看,防范“禽贱伤农”、“价高伤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提升规模养殖、健康养殖水平,进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提高养殖收益、保障市场供应、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消费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