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蛋鸡的饲养管理

2013-04-07杨建中江苏省盐城市开发区步凤畜牧兽医站224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产蛋鸡产蛋周龄

杨建中 (江苏省盐城市开发区步凤畜牧兽医站 224000)

蔡继标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委员会)

畜牧生产

浅谈蛋鸡的饲养管理

杨建中 (江苏省盐城市开发区步凤畜牧兽医站 224000)

蔡继标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委员会)

1 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1.1 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1.1.1 雏鸡的选择 选择雏鸡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雏鸡整齐度要好,个体大小差不多,没有过大或过小的雏。(2)对雏鸡要求“五无”,即无胶毛、血胶、挂腺、大肚脐、畸形。(3)用右手握住雏鸡,用无名指、小指轻轻按压腹部,用手感腹部是否柔软富有弹性,如此即为好雏,若腹部不柔软,则不是好雏。(4)看一看雏鸡腹部绒毛是否完好,泄殖腔(肛门)是否干净,干净者为好,若潮湿是鸡粪污染,则为带病雏。(5)听一听雏鸡叫声是否宏亮有力,声音宏亮即为好雏,若叫声有气无力则为次品雏。(6)雏鸡要经过马立克疫苗接种,按要求接种过的雏鸡方可购买。

1.1.2 雏鸡的运输 要求及时、迅速、安全。最好能在出壳后24h送抵育雏舍,最多不超过36h,运雏工具及运输雏专用箱在运雏前必须进行消毒,消毒药物可用1∶400抗毒威或0.3%过氧乙酸。长途运输时春秋季宜在上、下午,冬季宜在中午,夏季宜在早晨。运输时,要使车内温度较为适宜,空气流通,但要防止贼风直吹。途中要勤俭查,防止雏鸡受热、受寒、受闷、受风。还要防止雏鸡打堆出汗造成死亡和僵鸡。

1.2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2.1 育雏舍的准备 屋顶、四周墙壁、地面、地沟进行清扫清理,对有鼠洞的,还要塞住鼠洞,对育雏舍和用具进行消毒。

1.2.2 调试加温和预热 对保暖设施,如电热伞或煤炉等,事先调试,确保安全与正常控温。一般在进雏前24h将育雏舍温度升到32~35℃。

1.2.3 垫料准备 平面育雏要准备好垫料。进雏前几天,应在舍内铺置3~5cm厚的干净垫料。垫料要求干燥、清洁、柔软、吸水性强、无灰尘、无尖硬杂物。切忌霉烂结块。常用的垫料有锯末、刨花、稻草、麦秸等。

1.3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3.1 及时开食开饮 接回的雏鸡可马上让其饮水,饮足水的雏鸡即可开食,最好饲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4周龄内的雏鸡在24h内饲喂6次为好,从5∶30到22∶30,每3h饲喂1次,开饮后的雏鸡应24h内不间断地供给清洁的饮水,以保证食入饲料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

1.3.2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育雏温度要掌握平稳,不可忽高忽低,温度高时,雏鸡张嘴喘气,常好饮水,远离热源;温度低时,雏鸡则相互挤压,缩颈弓背;温度适宜时,雏鸡则活泼好动,分布均匀,睡姿伸展自然。正确的温度是:5日龄前33~35℃,随日龄温度每周下降1~2℃或2~3℃,至6周龄时温度保持在19~21℃,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的对流。育雏湿度在雏鸡10日龄前宜控制在60-70%,10日龄后宜控制在50-60%,保持饮水器中不断水是控制育雏室内温度的主要措施,温度过大易抑制机体水代谢,诱发球虫病和霉菌病。湿度过低会引起雏鸡脱水,导致绒毛发脆脱落,雏鸡体瘦趾干,消化不良,室内灰尘增多,诱发呼吸道疾病。

1.3.3 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 光照是雏鸡的骨骼发育和促进消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3日龄内光照应保持23~24h,4日龄起至3周龄保持12~16h/d的光照,4~6周龄光照保持10~12h/d为宜。

新鲜空气是雏鸡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育雏室必须有通风装置,尤其要预防因通风不良而造成育雏室有害气体密度过大,直接危害雏禽的健康和发育,甚至造成中毒死亡。

1.3.4 合理的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雏鸡的只数依据鸡舍的结构、育雏季节、雏鸡品种以及管理水平而定,密度过大过小都对育雏工作不利,合理的密度应以雏鸡能否自由舒适地活动、采食、饮水、休息为准。平面育雏密度前两周龄应30只/m2为宜,中间两周龄20只为宜,5~6周龄则15只/m2为宜。

1.3.5 适时断喙 断喙应在6~9日龄时进行,具体做法是上喙切除喙端至鼻孔的1/2,下喙切除前1/3,形成上短下长,但要防止把舌头切去。断喙有利于防止啄癖的发生和减少饲料的浪费。

1.3.6 勤于观察,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雏鸡的精神状态,呼吸及食料饮水动作姿势、羽毛状态及光泽,食欲及粪便等方面均反映其健康状况。勤于观察可及时发现其健康与否,可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2.1 育成鸡的体重与限制饲养

各品种、品系都有一定的发育指标,体重或胫长是育成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符合标准体重的鸡,说明生长发育正常,以后的产蛋性能好,饲料报酬高。体重过大,往往易蓄积脂肪,且基础代谢高,对饲料转化率降低。肥鸡性发育差,产蛋少,抗病力弱,发病率、死亡率高。体重太轻,表明生长、发育不良,见蛋迟、产蛋强度低。由于各地气候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技术水平高低等都有所不一样,所以要通过检查体重是否符合标准,来控制饲料的营养浓度或喂量。方法是每周定期空腹随机抽样,每1次抽样数量小群5%,大群3%,被抽样的对象的对象须做上标志(戴脚圈、剪翅、剪尾等),此后即为称重对象。抽样称重应每羽分别记载,要求其平均数与标准重比较,若平均数在标准数±10%的鸡只,应进行分群或单独饲养。鸡的体重控制方式主要有限质、限量、限时三种方式。

2.2 育成期的光照控制

育成阶段光照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小母鸡的性成熟,通过适当的光照使小母鸡适时开产。延长光照可以促使成鸡早熟,产小蛋,从而导致整个产蛋性能低下。为此,育成鸡的光照只能缩短,不能增加。从第7周龄的每天11h逐步减到20周龄的8-9h,但20周龄后光照可每周增加1h,直至产蛋鸡正常光照(14-15h)为止。

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鸡培育到20周龄后即转入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生活环境(如光照、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成分等);合理的饲料营养;精心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疫病防治。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生产性能,为此必须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3.1 转群

后备蛋鸡转入蛋鸡舍称为转群。转群以18~19周龄为宜,早的可在17~18周龄,晚的在20周龄,最迟不超过22周龄。过早转群,鸡体太小,可能会由网蓖处钻出来,到处跑,管理不便。转群后要使鸡尽快饮食,要缺水,喂饱后再关灯,使鸡群尽快平静下来。

3.2 喂料、饮水

3.2.1 饲料 (1)鸡群转到产蛋鸡舍后,继续喂育成料,直到产蛋率5%时换产蛋鸡饲料,但到24周龄产蛋率仍不到5%,要换用蛋鸡饲料。(2)产蛋鸡对蛋白质的要求是:从开产始每天每只鸡最少需要19ɡ优质的蛋白供应,产蛋率降到70%~80%之间需18ɡ,70%以下直到产蛋结束,每天16ɡ。(3)蛋白质与产蛋量的关系是:蛋白质先上升产蛋率随之上升,这样可使产蛋高峰早到,且维持时间长。产蛋率下降后蛋白质再下降。总之,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应仔细调节蛋白质的增加或减少,以适应产蛋增加或减少,始终应防止鸡过度肥胖,引起脱肛。因此,饲养员应按规程做好下列工作:第一,喂料:蛋鸡从入笼到淘汰,喂干粉料,喂料3~4次/d。固定每天喂料时间和喂料量。根据气候、产蛋水平,日粮营养水平掌握做既够吃,料槽中又不存料,全年平均每只鸡每天的采食量在饲养标准范围之内。每天所喂的料必须在下午吃净,原则是两头要吃饱,当中要吃好,方法是:下午不喂,把应喂的料均在早晨和晚上喂。加料要均匀,加料后要随时推平被鸡在料槽中啄成堆的料,防止将料啄出料槽。料槽至少1周擦拭消毒1次,水漏进食槽时应及时擦干,以防止食槽锈蚀、饲料发霉。

3.2.2 饮水 对产蛋鸡要保证不间断供给清洁的饮水,最好饮常流水,水槽每天刷一次,每星期清除一次内槽帮的污垢,刷洗一次外槽帮及清除上下水箱中的沉淀物,水槽断水一般不可超过0.5h。

3.3 温度、湿度和通风

3.3.1 温度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33℃。一般鸡舍春秋两季可达到上述温度要求,冬季应封闭好门窗,适当控制排风量,可达到8℃以上。夏季超过23℃时采取地面鸡舍屋顶洒水降温,加大排风量等措施,尽量使舍温控制在30℃以下。

3.3.2 湿度 产蛋鸡的适宜相对湿度为55%~65%。春夏季湿度可在鸡舍走道上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秋冬季湿度偏高时可加大排风量,以降低空气中蒸汽含量,需强调的是一年四季都应尽量降低鸡粪四的含水量,这样不仅可以控制温度,也能防止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产生挥发。

3.3.3 通风 通风时要根据鸡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空气中氧气含量及空气气流等适当掌握。

3.3.4 产蛋鸡的光照 开产蛋鸡必须有13h的光照,尔后每周增加1h光照,但最多不能超过16h,最少不低于13h。蛋鸡必须有8h以上的黑暗休息时间,最少不低于13h。蛋鸡必须有8h以上的黑暗休息时间,否则蛋的破损率增加,产蛋鸡的光照强度为3~5W/m2,可用25W灯泡,灯泡间距3~3.5m,离地面高2m。

S831.4

B

1007-1733(2013)10-0024-02

2013–07–18)

猜你喜欢

产蛋鸡产蛋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夏季产蛋鸡疾病的诊断及预防
产蛋鸡猝死症防治分析
产蛋目标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动物产蛋王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冬季产蛋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