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消费迅猛 养殖莫失时机

2013-04-07周羽英,张华东

饲料博览 2013年6期
关键词:摄食鱼种饵料

鮰鱼肉质细腻、无肌间刺,是很好的火锅原材料,鮰鱼消费在江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发展迅猛。同时因为近几年我国鮰鱼的出口规模、渠道都比较规范,美国从我国进口鮰鱼的数量有所增加。2010年我国鮰鱼产品出口总量为9 289 t,出口额4 211万美元。因我国需求迅猛,湖北、湖南等地的斑点叉尾鮰从出口而转向内销。

1 池塘无公害培育关键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苗饲养是把孵化出膜后能主动摄食的1.35 cm鱼苗饲养至10 cm,约需要30~40 d,一般为35 d。池塘培育斑点叉尾鮰苗种是最有效的苗种培育的方法。饲养鱼苗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精心的管理,成活率应为90%~95%,规格>5 cm,鱼体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

1.1 环境及池塘条件

鱼苗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配套设施,用电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地方大规格鱼种培育池配备增氧机。

1.2 培育池准备

大规格鱼种培育池投放苗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平池底,除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带水清塘,保持池塘水深0.5~0.6 m,用生石灰150~200 kg·km-2化浆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类。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100~150 kg·km-2,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以后不再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约水体透明度50 cm后投放苗种。

1.3 苗种的放养

放养鱼种的密度与鱼种出池所要求的规格有关。出池鱼种规格为体重50 g,放养密度为9万~12万尾·km-2;出池鱼种规格为体重>70 g,放养密度为7.5万~9万尾·km-2,苗种下塘饲养10 d后,套养规格为5~6 cm的白鲢鱼种3 000~4 500尾·km-2、花鲢450~525尾·km-2,一次性放足。鱼种质量应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的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黏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放养时温差<5℃,鱼种并带水操作与运输。鱼种放养前必须用药物体外消毒,防止病体带入新的培育池内,一般用2.5%~3%食盐水浸洗5 min或20 ppm高锰酸钾浸洗5~10 min。

1.4 饵料与投喂

饲料选择必须符合无公害饲料安全卫生准则的专用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全价人工配合饵料,饵料粗蛋白质含量要求达36%~38%,动植蛋白比例为1∶1.3。颗粒饵料的直径以鱼的个体随时变换,最好以浮性饵料为主。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水质与生态环境条件等来确定。当水温在20~30℃时,鮰鱼摄食强度最大,其他水温时摄食强度相对较小。每次投喂以达到八分饱即可,同时还应对鱼类吃食情况进行检查。每天投喂的次数根据不同情况而定:通常是上午、下午各1次,6:00以前、18:00以后、11:00后投喂为最佳效果。

1.5 水质管理

适时加水,调节水质:要求水质保持清爽,透明度在40~50 cm为宜,水中溶氧>5 mg·L-1。为防止水质变坏,应定期加注清新水,6~8月,加注新水 20~30 cm3·10~15 d-1。每隔 20 d,用生石灰150~225 kg·km-2化浆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及控制pH为6.8~8.5。在7~8月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应注意饲养水体溶氧变化,如发现水中溶氧<3 mg·L-1或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饵量与加注清新水,并开增氧机增氧。日常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测量水温。每7~10 d检查1次鱼体生长情况,每半个月调整1次日投饵量,影响投饵量的因素很多,除水温、水质(溶氧、pH等)外,鱼体本身的生理状况、天气、饲料的可口性等对摄食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灵活掌握,合理投饵。为了做到数据齐全,每口池塘应建立档案,做好鱼塘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无公害鱼种池塘养殖不提倡用药,因此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相当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实行综合防治。预防鱼病的措施,除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饵料,并定期用药物预防,进行综合防治。

2 池塘无公害规范化养殖成鱼关键技术

2.1 饲养环境与池塘条件

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水体的溶氧量应>4.5 mg·L-1,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40~50 cm。大规格鱼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8~10 km2,池深2.0~2.5 m,水深>1.5m,池塘底部淤泥厚度<15 cm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2.2 池塘准备

食用鱼饲养池投放鱼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除去池塘的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将池塘注水0.5~0.6 m,用生石灰150 kg·km-2化浆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1 200~1 500 kg·km-2,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但以后不再施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约水体透明度50 cm后投放大规格鱼种。

2.3 鱼种放养

种质应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及无公害种质标准的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黏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放养密度根据食用鱼上市规格及产量来计算放养量;上市规格为700~1 000 g,产量为500 kg·km-2,放养量为900~1 000尾;产量为600~700 kg·km-2,放养量为1 100~1 300尾。同时套养10~12 cm的白鲢鱼种150~200尾、花鲢35~40尾,控制浮游生物的繁殖量调节水质。放养鱼种时水温差<5℃,放养鱼种适宜水温为20~24℃,鱼种投放前必须用2.5%~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5~7 min鱼体消毒,杀灭各种病原体及利于受伤鱼体恢复。

2.4 饲料与投喂

食用鱼以投喂含蛋白质32%~34%全价人工配合饵料为主,以浮性颗粒饵料为佳,粒径应与不同规格成鱼的口径相适应。各地可因地制宜利用无污染的小杂鱼虾、畜禽屠宰下脚料等作为动物性饲料。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饲料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按饲养水体鱼体总量的比例计算投喂量,其详细方法见日投喂饲料率。投喂方法根据不同体重的鱼其投喂次数不同,鱼体重<50 g投喂3次·d-1,鱼体重>50 g投喂2~3 次·d-1,6:00、18:00、23:00各投喂1次。投喂方法常采用边喂边摄食方法,以投喂的饵料在15~20 min内能摄食完为准。以投喂浮性饵料为主。

2.5 饲养管理

食用鱼日投饲管理较为重要,必须将饵料投匀、投足、投好,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水源必须达到无公害水质标准,无污染源外,必须进行饲养水体交换1次·15 d-1,换水量约为池塘水体总量的三分之一;保持饲养池塘水体的溶氧>5 mg·L-1,pH为6.8~8.5,透明度为40~50 cm,调控池塘水色为茶褐色,及时将池塘内的杂物捞出保持清洁卫生的生态环境条件。为保持饲养水体pH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每12~15 d在饲养池塘水体中用生石灰10~15 kg·km-2溶化水浆全池洒泼调节水质pH。日常管理是鮰鱼饲养的关键直接关系饲养成败。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饲养池塘水色、水位变化,鱼群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并及时处理发生水质、摄食等问题,确保无公害饲养水质标准。在病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鱼种放养时必须用2.5%~3%的食盐溶液浸泡5~7 min给鱼体消毒杀灭病原体。在食用鱼饲养期间每隔30 d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用二氧化氯0.3~0.35 ppm·15 d-1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发现鱼病要正确诊断,及时用药治疗。防治斑点叉尾鮰病害的药物使用方法必须按无公害标准的规定执行。食用鱼上市前必须休药期>20 d。

猜你喜欢

摄食鱼种饵料
西瓜皮喂鱼种一举三得
香饵
香饵
香饵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鱼种引进投放须把好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