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炉霍县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思考

2013-04-07严东海刘志华李小松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7期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牧民

周 俗,严东海,刘志华,李小松

(1.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炉霍县草原工作站,四川 炉霍 626500)

炉霍县2009年被四川省省政府列为高寒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县以来,笔者作为畜牧科技促进年行动的专家服务团队成员之一,多次进村入户实地调研,见证了炉霍县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在此提出一些发展方面的思考,仅供参考。

1 炉霍县草原畜牧业基本情况

1.1 概况 炉霍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工业经济不发达,畜牧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天然草原是构成县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县有天然草原面积436.9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幅员面积的62.4%。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15.1万亩。

1.2 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长期以来,由于超载放牧、乱挖滥垦,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雪灾、雹灾、洪灾),使得天然草地普遍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当前,草地板结、鼠虫危害、毒害草泛滥成为草原生态恶化的主要问题,草地生产力逐步降低。

1.2.2 畜牧业效益低下。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导致牲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长期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炉霍县以牦牛、黄牛、绵羊等畜种为主,长期的畜种繁殖区域局限性,导致畜群品质降低,生产周期延长,年产奶量仅为优质奶牛的5%,出栏周期长达6~7年。畜牧业产、加、销脱节,农牧民商品经济观念淡薄,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导致畜草矛盾加剧,群众增收困难。

1.2.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炉霍县地处高原,自然环境恶劣,草地生产力脆弱,群众增收方式仍以牲畜数量增加和对草地的无尽利用为主,牲畜越冬度春死亡率高,牧民抗灾保畜能力低下,经济损失巨大。“人、草、畜”三配套建设、打贮草基地建设、暖棚建设等基础设施薄弱。牧区交通、文化、卫生、教育等设施的落后,更是严重影响到牧民的生存发展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取得的成效

2.1 做法与经验

2.1.1 积极推行新的放牧模式。炉霍县于2007年以组为单位进行“草畜平衡”试点,2008年进行全县推广。通过推行天然草地划区轮放制度,积极改变传统放牧方式。结合项目区的自然地貌,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放牧习惯的基础上,确定了“5+3”轮牧模式,即将该组冷季草场划成5个区(ABC三个放牧区+卧圈种草区+割草放牧区),暖季草场划成3个区(夏季草场1个区——F区,秋季草场2个区——E区、D区)。通过轮牧,草地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1.2 突出优良牧草种植推广。2009年,炉霍县开始试点种植优良牧草16030亩,通过草地围栏封育、施肥、补播、除杂等措施,改善草地植被状况,遏制天然草地退化,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强了牧民种草、贮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抗灾减灾的能力,增加了畜牧业产值和牧民收入,促进了牧区社会稳定和发展。

2.1.3 加强机械化治理草原。针对牧区海拔高、地广人稀、项目实施效率低的现状,近年来大力推进草原机械化生产建设。草原补播实现了以大型拖拉机带动免耕补播机一次性完成耕作、种植、施肥的过程。牧草收割实现了背负式割草机代替镰刀的传统劳作方式,部分地区的牧草贮备实现了人工干燥和青贮。草原鼠虫害治理实现了以大型喷雾机、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代替了手动喷雾器。

2.1.4 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近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和大力宣传,畜种改良已逐步步入正轨,群众已接受和喜爱畜种改良工作。自2009年以来,建成九龙牦牛繁育场一个,引进宣汉西黄牛10头、昌台牦牛30头、九龙牦牛30头,进行杂交改良。相继建成冷配试验点三个,在每年牦牛发情期,炉霍县农牧和科技局都要联合甘孜州畜牧站的技术人员深入牧区开展冷配工作。

2.1.5 努力实现畜产品深加工。炉霍县着力构建畜产品加工和流通系统,以县肉联厂为龙头积极引进国内企业,利用高原牦牛这一绿色资源,大力开发绿色肉、奶等系列产品。既解决了群众所饲养的牲畜的销路问题,也实现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

2.2 主要成效

2.2.1 草原生态改善效果明显。与2009年相比,2012年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35个百分点,产草量每亩提高65千克以上,牲畜超载率下降35个百分点,草原鼠虫危害面积下降25%。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天然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2.2.2 牧业生产质量稳步提升。与2011年相比,2012年末全县各类牲畜存栏增加了11.8%,肉类总产量达到5 000吨,增长0.4%。牧业产值达18247万元。

2.2.3 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通过现代畜牧业试点,牧民出栏牲畜积极性被逐渐调动起来,养殖效益提高,农牧民收入增加。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26元,其中牧业收入2825元,较2011年增加970元,增长率30%。

3 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生态保护建设 必须树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围绕“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积极利用“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等项目,加快建设标准化示范草场。将牧草补播工作落到实处,增加草地的可食牧草量,从而遏制有毒有害植物的繁衍生长。大力开展优良牧草围栏封育工程,改善草地结构,引导草地良性发展,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大草原鼠虫害治理,将鼠虫危害控制在不影响生态平衡的范围内,减少牧草损失。

3.2 强化合理利用草原 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充分调动农牧民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宣传《草原法》、《草畜平衡制度》等法律法规,强化草原保护意识。制订减畜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积极出栏,缓解草地载畜压力。以村为单位,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模式,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3.3 强化饲草基地建设 抓住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建设高产、优质的饲草基地,调整饲养方式,促进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推动农牧结合,形成牧区繁殖、半牧区和农区肥育的生产格局。着力改善饲养条件,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水平。结合“放牧+补饲”和“放牧+暖棚+补饲”的冷暖季放牧技术,尽快恢复牦牛体膘,缩短饲养周期,达到提前出栏的目的。

3.4 优化畜群结构,推进畜种改良 一是加强就引进的优良畜种(九龙牦牛)的饲养管理、繁育等方面的技术向饲养户进行培训,加大跟踪调查力度。二是采取异地换公,引进种公牛进行杂交改良,改变生产性能低下的状况。三是动员牧民出栏大龄公杂畜,淘汰本地公牛。四是加强疾病防控,积极推广高产优质配套技术。通过以上有效措施,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和牲畜性能,使整个畜群结构趋于合理。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高原牧区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繁,应进一步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装备炉霍县畜牧业,重点搞好牲畜暖棚、贮草棚(架)、打贮草基地、人畜引水工程、牧民定居工程、草地划区围栏、交通、生产工具等设施建设,改善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及防灾抗灾能力。

3.6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进驻炉霍,开展畜产品加工和生产,创立特色品牌,建立“市场+公司+牧户”的产销一条龙模式,这将为炉霍县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炉霍县牧民增收提供长期渠道。

3.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政治待遇,建立人才晋升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进入各级畜牧兽医服务部门,充实技术力量,用新思想、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加大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指导力度,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建设生产基地、兴办企业,促进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形成,壮大企业实力。

猜你喜欢

牧区农牧民牧民
牧民的遗嘱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