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鹅足滑囊炎65例
2013-04-07杨翊
杨翊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442000)
鹅足滑囊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之一,多由慢性劳损及创伤后引起。笔者自2008年至2012年采用火针治疗该病6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5岁,平均57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
1.2 症状与体征
患者均有膝关节内侧下方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及屈曲后减轻的特点。临床检查压痛点多分布在膝关节内下方,鹅足附着处。排除膝关节其他病变。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患侧卧位,暴露患膝内侧面,在鹅足囊压痛区寻找压痛点,用记号笔标记所有压痛点,一般 6~8点,常规皮肤消毒后,将中号贺氏火针在乙醇灯上烧红后,对准所标记的压痛点快速点刺。每隔 3 d治疗 1次,治疗3次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膝关节内下方疼痛消失,行走及屈伸活动不受限。
显效:膝关节内下方疼痛基本消失,但受凉或劳损后疼痛仍有反复,膝关节活动时轻度受限。
无效:经3次火针治疗后,膝关节内下方疼痛未减轻。
3.2 治疗结果
65例患者,痊愈 58例,占 89.2%;显效 7例,占10.8%;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4 讨论
鹅足滑囊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的联合腱止点与胫骨内侧副韧带之间,该处肌腱排列紧密,由于长期挤压、摩擦或损伤,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性炎症,滑囊液分泌增多,滑囊膨大,慢性期囊壁水肿、肥厚或纤维化,滑膜增生,有的滑囊底或肌腱内有钙质沉着,有的影响关节功能。膝关节骨关节炎、腘绳肌紧张、膝外翻畸形、胫骨向外扭转是鹅足滑囊炎的诱发因素[1]。此证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认为是气滞血瘀、阻塞脉络,不通则痛。火针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功能,《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火针治疗,借“火”之力,通经活络;集“针”之法,激发经气;取“灸”之温,温养气血,驱寒逐痹,从而使鹅足区局部粘连松解,脉络疏通,气血通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陈峥嵘.关节镜外科学[M].第 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