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为主治疗慢性颈淋巴结肿大37例
2013-04-07邢刚
邢刚
(秦皇岛燕山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秦皇岛 066000)
慢性颈淋巴结肿大属中医学“瘰疬”范畴。现代医学包括慢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本病起病缓慢,初期多无明显全身症状,当引起患者注意时,已于颈部一侧或两侧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多发生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和颌下部。最初,淋巴结如豆大或小指头大不等,互相分离,按之坚实,推之可动,不觉疼痛,皮色不变,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中期淋巴结逐渐增大,淋巴结周围发生慢性炎症,使淋巴结互相之间与周围组织及皮肤发生粘连,这时推之不动,呈串珠状,疼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淋巴结发生干酪性坏死变性、液化,成为寒性脓肿,局部有波动感。皮色渐转暗红,可发生破溃而不易愈合的溃疡或瘘管,流出稀薄米汤样或夹有豆腐渣样的脓液。早在《内经》中已知瘰疬的发病与内脏痰瘀之间的紧密关系(见《灵枢经·寒热》)。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郁、痰而生。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慢性颈淋巴结肿大37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3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3星期,最长7年。发病部位在颈左右侧或两侧皆有。
2 治疗方法
取丰隆、天枢、委阳、太冲、天井(或臑会)、曲池(或臂臑),采用泻法,即以右手持针,捻针时候拇指向后。在肿大淋巴结半寸范围内经络处施以泻法按摩,以中指指腹按摩,整个颈项前侧为坐标,逆时针旋转为泻法。每天治疗40 min。依病情轻重分别持续3~15 d。
3 治疗效果
37例患者经治疗, 29例颈淋巴肿大与脓块完全消失,8例缩小到原1/3至1/2不等。疼痛与不适感消失,随访1年后无复发。
4 讨论
痰湿生于脏腑,而行于经络。而淋巴节肿大是痰湿郁结于颈部经络产生的结节,通常肿大部位为颌下部淋巴结与胸锁乳突肌内侧淋巴结。颌下部淋巴结是阳明经所过之处,胸锁乳突肌内侧淋巴结是三焦经所过之处,可依病变位置取其施治经络。泻丰隆(胃经络穴)、天枢(大肠募穴),意在泻胃、大肠中之痰湿;泻委阳(三焦下合穴),意在泻三焦腑中痰湿;泻太冲(肝经原穴),意在使津液运行正常,痰湿自去;泻三焦经天井穴(或臑会穴),泻阳明经曲池穴(或臂臑穴),即起到清除经络中痰湿的作用,经气通畅,肿大淋巴结慢慢减小。在肿大淋巴结半寸范围内经络处施以泻法按摩,意在直达病所,疏经散结,消除肿大,可去其标。
笔者所接患者皆为中西医治疗无效或有效后复发者。淋巴结肿大为腑实经瘀成病,以经络瘀堵肿大结节为主要病象。药物先入脾胃,吸收后再入经络脏腑中,有远水不解近渴之弊端。因郁结在颈项经络,在经络上直接针刺可直达病所,以逸待劳,其效甚快。本法标本兼顾,经络与脏腑痰湿皆除,所以治愈而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