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视角下报业转型期编辑的向度

2013-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报业场域报纸

唐 励

(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永州 42519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又指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报纸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在转型期更应把握好新的新闻场域,充分发挥编辑的积极作用,为引导思想舆论、引领先进文化积极作为。

一 报业转型期新闻场域的特性

作为当代欧洲社会学界的三大代表人物,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分析新闻传播问题的新视域。他认为:“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在此空间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1]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的使用或人的延伸都改变着人际依存模式,正如它改变我们的各种感觉的比率一样。”[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omnimedia)时代的推进,我国报业发生重大转型。这种转型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生产营销集团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为主要载体的数字化转型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播带来新的新闻场域特性:新闻场域权利分享,社会秩序平等;场域内生结构更趋复杂,新闻的社会表达场域更加宽广;场域内部元素的独立性更强,如受众可以不依赖公共媒体发表新闻,形成独特舆论环境。具体来说,一是新闻垄断权分化。场域里“把关人”职能弱化,传者和受者更趋平等地位。尤其是“自媒体”、“草根媒体”享受更多的虚拟表达机会和自由,受者有更大的选择权、自主权和监督控制权。二是社会监督权更加自主。较以往不同的是,这时新闻监督政府和社会的自主性提高,新闻场域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受制于政治和经济场域的牵制力更小,“全民监督”的平台得以搭建,这种全新的“意见平台”和“意见市场”融为一体,为舆论导力提供新的更大空间。三是信息话语权更趋平等。在报业全媒体场域中,信息是立体网络模式流通于受众之间,网络是个人化的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制作、分享信息内容。信息变成有限生产。同时,人们因为得到了充足的信息而变得更加自信,他们不间断地制造和传播信息,塑造和复制话语,引导和固定视角,使所有人又重新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获得几乎相等的信息和话语机会。可见,在这一场域里编辑只有更加积极主动地作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起到报媒引领导社会的功效。

二 当前报业转型的异变与编辑的异化

当前我国报业日趋繁荣,尤其是随着报业集团化步伐的推进,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与日俱进。但在其繁荣的背后,尤其是转型所带来和出现的内容平庸、质量低劣等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尤其是低俗之风蔓延开来。我国报业转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度强调形式转型忽视内容转型。一些报纸简单地将全媒体数字化转型理解为创建网站,仅将内容简单地上传网络;一些报纸过度地倚重数字技术,将内容简单地翻版数字化,造成内容泛滥,良莠不齐,缺乏优质内容;一些报纸互相“跟风”、竞相“克隆”,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比如一些地市报的电子版、新闻网、手机报、LED等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缺乏新意,逐渐失去受众。二是过分强调产业转型缺乏对社会精神的引领。一些报纸过分强调发行量,一味地拿劣俗和低级趣味的东西来迎合某些受众,吸引眼球,打造眼球经济。出现了长篇累犊的“超女”、“快男”、“花儿朵朵”,整篇的“想唱就唱”,让“甘露露”“芙蓉姐姐”等社会的恶俗典型走红。有的报纸把整版的时政要闻、硬新闻或撤下、或移至非重要时段,换上一些鸡零狗碎的变了味的“民生新闻”,以及一些戏说新闻。三是过分强调技术转型忽视社会功能。一些报纸忽视社会引领功能、文化建设功能,忽视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让暴力凶杀暴露灾害等冲斥版面,动辄民工闹事、交通堵塞、天灾人祸,拿社会的阴暗面做噱头;一些报纸物漠视民众,唱高调、走高端路线,忽视弱势群体和普通大众。一些报纸大量使用“屌丝”、“2B青年”、“好淫”、“打工崽”、“闲散人员”、“社会闲杂”、“盲流”、“富翁乞丐”等歧视性词汇,助推“神马浮云”、“坑爹”、“肿么了”、“碉堡了”、“吐槽”、“蛋疼”、“笑屎了”、“你妹”、“五道杠”等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语,传播负能量。

报业转型究其实质技术转型仅仅是手段,内容转型才是关键,而强化功能应始终是报媒的根本。报媒的功能应定义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正气、讴歌先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非依托数字技术形式转型或媚俗等来谋取利益的最大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点与编辑作为新闻场域里的重要角色密不可分。比如,一些编辑把关人意识淡薄,政治素养滑坡;业务素养老化俗化,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力低下,审美能力泛化;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退步,职业倦怠,出现了粗制滥造、低俗功利等现象。一些编辑急功近利、媚俗粗浅,不是提炼新闻的思想价值做深度报道,而是仅做些浅层次的简单报道,应付了事;不是引导人们追求高雅,而是纵意人们去媚俗,大报特报“芙蓉姐姐”,让明星走光、三角恋及“艳照门”等低俗内容大行其道。“不炒不沸腾”,整版整版的恶俗娱乐信息;不是从舆论上正确引导受众,而是为一些花边新闻或谣传推波助澜;不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数字技术能力,而是自我满足,常常把自己标榜成精英、弄潮儿、新锐思想的引领者,“恶搞”文化,出现了“水煮”系列、“鸡汤”、“奶酪”系列,以戏谑娱乐的方式曲解经典文化。眼下一些报纸整版的广告和所谓的文化周刊,无不贴上“商业”的标签。等等这一切都严重背离了编辑的使命,使得当下的一些报纸花边新闻泛滥,假新闻不时出现,甚至一些主流报纸涌出假新闻和新闻炒作。2012年1月5日《温州商报》及随后《温州日报》报道的“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6月18日《经济观察报》报道的“铁道部谋划成立三大集团”、8月3日《新京报》等报道的“广电总局出台六禁令”、10月4日《南京晨报》报道的“南京市民排队喝鹿血”、10月11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的“柴静:央视‘你幸福吗’提问方式简单粗暴”、10月31日《南方日报》等报道的“90后男孩破解世界数学难题”、同日《楚天都市报》等报道的“‘最美钟点工’救人”、11月8日《今日早报》报道的“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这些成为2012年九大假新闻。同时,标题党盛行,文不对题;广告充盈,信息量少,人们逐渐对之失去兴趣,拿着几十页的报纸还没翻几页就随手丢进垃圾桶。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有受众本身和社会环境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与编辑紧密相关。

三 报业转型场域下编辑的向度

报业转型期,全媒体新闻场域对于场域内的编辑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挑战,编辑主动适应变化,积极锤炼传播主流思想舆论的能力,勇立社会舆论之巅,要切实做社会的了望者,思想的引领者,舆论的引导者,在思想、价值、策略等向度上自觉作为。

(一)精心选择内容,努力传播社会正能量,着力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

传播大亨默多可曾说:“优秀的内容永远是优秀媒体的主宰,维系着我们与未来世界。”[3]无论传播媒介、接收终端发生怎样的变化,对报纸而言,永远是“内容为王”。在全媒体时代,内容是报业转型的立身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更是报媒较之于其他媒介所应特别注重的方面。在全媒体新闻场域下,新闻垄断权分化,人人都可能是新闻的发布者、社会的监督者。编辑如果不积极主动在新闻的内容发布上做好选择,就很可能影响传播的价值导向。作为报纸编辑而言,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敏锐发现好的内容,给予独到判断选择和全方位的整合开发。这种整合开发目的是为了满足数字时代受众对内容的要求,这种整合包括数量上的整合和基于内容资源相近性所作出的整合,并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加工,通过对既有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开发新的数字内容产品,进而制造或引导受众对内容资源的消费。对内容的选择整合开发要着眼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内容的选定要统领在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旗帜下,以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报媒的作用,切实提升报媒的社会影响力、价值导向力和社会公信力。编辑要着力于围绕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引领社会社会价值导向这一宗旨去积极作为,要宣传科学知识,引导受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具备常识判断能力,自觉抵制虚假新闻,及时反应抵制谣言;要自觉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手。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受众辨明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和批驳社会丑恶,对坏事不瞒报不遮丑不渲染,及时澄清事实,做好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真善美,批驳假丑恶,对社会上的丑恶、冷漠等现象进行有力的驳斥;对好事深入挖掘,做到常态宣传,使“好人好事”更加鲜活,离我们更近。要充分利用全媒体,自觉编好每一篇稿件,掌握传播正能量的主动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化、大众化。要积极加强职业修养,用自身良好的道德标尺,释放职业正能量。

(二)精心策划,做好议程设置,着力建构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报业转型期,面对竞争和变化,报媒更要重新认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所有的转型设计,都要围绕核心竞争力去构建。在海量信息时代,只有经过精心甄选、策划才会办出名报名栏。为此,编辑要加强议程设置,做好整体策划,重新从基本宗旨、市场定位、主要内容和基本风格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建构和设计使新闻产品在未进入市场前,即有一个大致的形态和框架定位,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同时,要做好选题策划,要按照办报宗旨,依据自身特色、专业优势,开发整合新闻资源,要基于编辑人员对社会文化需求的把握,对本报意欲呈现和传播的主题进行策划,将那些具有时代特征、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新闻资源和宣传主题公之于世,以期对社会起到正向导引作用。选题策划是凝聚精神的重要举措。选题策划也是思想挖掘的重要过程。要深挖思想,凸现报道体现的时代精神。要对每一个阶段需要宣传和报道的思想进行梳理,确立主题、安排栏目进行构想、设计,提出它的内容和特色。选题策划要坚持的原则是:时代性原则,即选题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典型性,蕴涵健康的、丰富的社会内容;创新性原则,即在出版的现实性、生活性基础上,发掘新题材、新视角、新意蕴、新体裁,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贴近性,即“三贴近”原则。要着力倡导构建共同的精神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发生重大转型,矛盾进一步凸现,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冲击着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这一时期尤其需要主流精神价值观来正本清源、有效引导,构筑共用的精神家园。一是以能为本的精神价值观。人的精神依托首先应是让人充分信仰人生的命运在于自己,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心灵和命运,人生的命运来自于人的现实努力和能力。这就是以能为本的精神价值观。二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观,包括尊重人的个性自由精神、主体创造精神和自由平等精神。三是公平民主的精神价值观。这些元素都是当代中国所应积极倡导的时代精神。报纸编辑在构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们的精神家园时,离不开倡导这些精神。同时,要着力倡导共同的竞争追求,即实现社会和谐、国家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要围绕中国梦策划选题,布局谋篇,选稿编辑,用笔杆和镜头凝炼共同的信仰,凝聚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三)做好信息引导,培育意见领袖,着力引导良好的社会舆论

随着艾字节时代的推进,人们对于信息的可获取性大大增加,信息海量导致的信息泛滥尤其考量转型期的编辑素养。信息碎片在全媒体的作用下,尤其借助微博的传播随时可能引发一场舆论浪潮。此时,编辑一旦处理不当即会带来强大的舆论压力,进而影响到报纸的形象。2013年1月9日,陕西榆林市《榆林日报》刊登了标题为《市人大代表为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图片新闻。编辑或许因为疏忽了图片里桌布上的“上海雀友”等细节。报纸出版后即被网民以《数名市人大代表围着一张麻将桌审理议案》为题转发,迅即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并引发强大的舆论热潮。足见这一极小的信息碎片的影响力。在全媒体新闻场域里人们的信息话语权更趋平等,人人都可能是重大舆论的发起者和引导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过:“信息会消耗掉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面对信息泛滥,编辑要成为多元信息的选择者和编辑者,严格对信息把关、过滤、选择。要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增强信息意识,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要提高信息能力,熟练掌握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并能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和评价;要学会整理信息,把无序的、杂乱的信息变为有序的、优化的知识。转型期的报纸编辑尤其要提高信息处置能力,面对信息碎片,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好的典型,以锐利的视角对待负面新闻,面对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或者正负典型,及时培育意见领袖。可以说,转型期报纸舆论引导的当否,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培养好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不仅能在舆论形成中起到源头作用,而且能在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形成正能量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7·23”特大动车事故发生后,网上共出现3亿多条讨论信息。事故发生后,有人质疑称事故系火车司机疲劳驾驶所致,引发众多网友热议。这时“微博女王”姚晨及时站出来担任意见领袖于24日、25日连发了两则包含“火车司机潘一恒,是我父亲的好兄弟”、“潘师傅的孩子才7岁,他为人憨厚,工作尽职”、“潘师傅是发现情况第一人,如想逃,只要往后车厢跑,或可捡回一命”等信息,反击网友说法,及时有效地引导了舆论。报纸编辑要积极利用报纸的微博、网站、论坛、手机报等载体,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在平时即善于发现和团结发贴多的活跃分子,有意识地与他们交流,支持他们成为论坛的版主,切实培养一批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的意见领袖,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引导网络民意方向。这些意见领袖要切实与“五毛党”、“水军”划清界限,要懂得党的方针政策、有深厚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民生情怀,有恒心有爱心,能洞察网络局势,能就社会话题与民交流、与民沟通。同时要善于凝聚明星、名人、专家、政要等网络“粉丝”多的人,在必要的时请他们出面担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名人专家效应引导舆论。

[1][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M].刘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周山丹.全媒体出版语境下图书编辑的理念创新与角色转型[J].编辑之友,2011,(6):38.

[4]党东耀.新媒体场域下的社会问题新闻报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2):114-115.

[5]王保纯.新闻出版界人士谴责且抵制出版物中的低俗之风[N].光明日报,2010-06-29.

猜你喜欢

报业场域报纸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报纸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