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农业资源条件及区域布局发展研究
2013-04-07降云峰马宏斌白文斌
降云峰,马宏斌,白文斌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共有21个乡( 镇、办),314个行政村,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1万人[1]。全区耕地常年复播指数40%左右,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区[2]。近年来,粮棉产量高、品质好,主要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其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3]。但随着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粮棉产业受到冲击,在保障粮棉生产基地的同时,如何使区域现代农业合理布局、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全区农业资源条件现状,围绕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区域规划布局,并针对性地预设重点扶持工程,从而为全区农业最好、最快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支持。
1 盐湖区农业生产条件
1.1 气候条件
盐湖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温、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3.6℃,全年无霜期208 d,平均初霜期为10月下旬,终霜期为4月上旬,多年平均总积温513.8℃,一年中最冷出现在1月,最热为7月[3]。光照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2 271 h,日照百分率达51%。全区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种植粮食和棉花,是粮棉种植适宜区。
1.2 土壤条件
全区耕地总面积为6.37万hm2,其中,水浇地3.96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8.2%;旱地1.8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8%[4]。耕地有效土层厚度达100cm以上,耕层厚度为15~30 cm,主要土类为褐土和潮土[5]。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9 g/kg,属偏低水平;全氮平均含量为0.85 g/kg,属偏低水平;全磷平均含量为0.71 g/kg,属适宜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3.9 mg/kg,属偏低水平;全钾平均含量为10.75 g/kg,属适宜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31.6 mg/kg,属适宜水平。全区土壤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属适宜水平外,其余大量、中量元素的含量均偏低。
1.3 水利条件
全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年平均降水量560.6 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中,山地多于丘陵,丘陵多于盆地,且区内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根据2005年《运城市第2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盐湖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4×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25×108m3/a,地表水可开采量0.10×108m3/a,地下水资源量0.91×108m3/a,地下水可开采量0.71×108m3/a,人均占有量为160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7%。目前,区内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全区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1.16×108m3,多年处于超采状态[6]。所以,全区水利条件只适合于发展节水农业。
2 农业区域布局规划
根据全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按照“不丧失区域传统种植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新型农业模式”的原则,将全区农业区域布局规划为粮食蔬菜区、优质棉花区、特色果品区和畜牧养殖区4大分区。
2.1 粮食蔬菜区
该区布局位于稷王山南麓一带的黄土丘陵区、陶村以北至王范一带的鸣条岗黄土丘陵区和北相、张村一带的湖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方便,气候温和,湿度适宜,生产条件优越,主要包括北相、冯村、王范、金井、龙居、解州、姚孟等乡(镇)大部分地区的158个行政村;平原面积3.56万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8.85%。已建设2.33万hm2优质小麦和无公害蔬菜农田,同步建设山西省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优质小麦良种贮藏加工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物流基地。
2.2 优质棉花区
该区布局位于中条山北麓的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亚区和姚暹渠两侧的微坡状冲积平原亚区,主要包括金井、车盘、龙居乡镇,有65个行政村85 242人。建成0.67万hm2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同步建设山西省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和完善的产后销售体系。
2.3 特色果品区
该区主要布局位于稷王山南麓、中条山北麓和姚暹渠两侧的微坡状冲积平原亚区;主要由三路里镇、上王乡、上郭乡、东郭镇、解州镇部分丘陵区、沿空港新区周边的陶村镇、大渠办、龙居镇和金井乡组成,发展特色果树带,主要有酥梨、桃树、枣树、苹果、葡萄5大种类经济林。其中,在三路里镇山区、上王乡山区和中条山前沿、涑水河两岸沟坡地带,积极推进油桃、核桃、柿子、花椒等基地的建设,形成2.00万hm2集中连片的特色干鲜果生产基地。
2.4 畜牧养殖区
该区布局位于中条山高中山亚区和稷王山中低山亚区,以三路里镇、上王乡、上郭乡、东郭镇和解州镇的山区为主,主要以舍饲和半舍饲圈养为主,重点发展晋南牛、优种奶牛、瘦肉型猪、小尾寒羊、波尔山羊、三黄鸡、艾维茵肉鸡等畜禽良种。晋南牛以保种性生产为主,牛和羊主要在沿山、沿滩的三路里镇、上王乡、上郭乡、泓芝驿镇、冯村乡、王范乡、东郭镇、解州镇南部区域发展,建成1万头牛和30万只羊养殖基地;生猪主要在北相镇、陶村镇、龙居镇、金井乡、解州镇北部区域发展,建成10万头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鸡主要在陶村镇、龙居镇、大渠办、安邑街办发展,建成9个10万只肉(蛋)鸡生产基地。最终实现区域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工厂化。
3 重点实施的农业工程
基于全区农业发展的4大分区,分区域针对性地实施重点农业工程,以达到“实施重点工程,推动区域布局,集聚优势区快速形成”的目的。
3.1 农作物良种繁育工程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确保品种安全、加快新优品种推广利用步伐,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供种能力和商品化程度,完善种子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种子试验示范体系,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子仓储加工能力,把区种子公司建成粮棉种子专供单位,实现盐湖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全区主要建成333.3 hm2的山西省棉花良种繁育基地、400 hm2的山西省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1万m2的优质小麦良种贮藏加工中心。
3.2 粮棉生产基地工程
设立优质粮食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实行田、林、路、渠、机、电、井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引进、鉴选和推广适合盐湖区生产生态条件的粮食新优品种,逐步建成一批相对稳定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加大对粮食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全区优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优化调整棉田布局,推广抗虫抗病丰产性俱佳的棉花新品种,推广膜下滴灌等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棉花病虫害的监测和综合防治;以优质棉基地建设为龙头,在优势产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种子加工企业,促进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和规模化发展。
3.3 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抓好4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1)建设以北相、冯村、王范等乡镇为中心的北片3 333.3 hm2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建设以金井、车盘、龙居等乡镇为中心的西片666.7 hm2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继续扩大刘村庄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规模,使韭菜面积达到1 333.3 hm2;(4)积极稳妥推广寿光第三代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建设以大井为中心的1 333.3 hm2寿光式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根据国家农业生产有关标准,结合全区实际,尽快制订盐湖区韭菜、黄瓜、茄果类、白菜、萝卜、大葱等主要蔬菜品种的无公害标准生产技术规程。
3.4 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抓好区域特色果树带的果品示范园区建设,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成立基于不同果品的专业合作社,按分区规划种植果树种类和品种,形成精品果树观光走廊。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以生产有机、绿色产品为重点,提高果品档次,辐射带动周边果农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和增效。同时,在城郊积极发展城郊型观光采摘农业,规划建设集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的果品示范园,形成现代化高效果业示范园发展模式。
3.5 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按照《盐湖区现代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稳定发展商品瘦肉型猪和优质蛋(肉)禽,大力发展食草家畜,突出发展奶业”的思路,突出以奶牛、生猪、家禽、肉牛、肉羊为养殖重点,围绕现代饲养设备、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销售市场直接对接5方面进行扶持,重点培育畜禽规模养殖专业村和养殖特色乡镇,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全区建设2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
3.6 农产品市场体系工程
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市场规模,完善其服务功能,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展农村经纪人协会,完善经纪人队伍,建立专业的农业中介组织。重点建成盐湖区13个乡镇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连接各中心村的现代农资连锁经销体系。
3.7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工程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指导农民科学用药[7]。加快建设全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认证步伐,创立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建成盐湖区农产品综合检测站,制定和完善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3.8 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工程
强化区级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引进转化能力,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逐步完善区、乡、村、组4级农技推广网[8],提升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能力。重点建成1个区农技推广中心、9个乡镇推广站和314个科技进村示范户。
4 结语
盐湖区作为山西晋南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其农业区域布局直接关系到周边县域的发展。围绕粮、棉、果、菜、畜5个方面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实施8大重点工程,将直接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实现“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千方百计改善人居环境”,使盐湖区的农业走在全省的前列,为“绿色盐湖,和谐盐湖”注入新的活力。
[1]王晋生.盐湖区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的成功实践[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 1):45-46.
[2]王迪华,杨碧荣.盐湖区蔬菜用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 5):502-504.
[3]张爱红.运城市盐湖区冬小麦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 16):278.
[4]杨碧荣,王华,孟晓民,等.运城市盐湖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11-12.
[5]周霁,乔红进,王曰鑫.运城盐湖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29( 1):73-76,93.
[6]高红梅.运城市盐湖区农业节水探析 [J].山西水利,2002( 5) :45-46.
[7]武继承,孔祥旋,李新端.河南省沙区的农业持续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科学,1998( 4) :15-17.
[8]张金来,霍文娟,刘耕春.强化科研管理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 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