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固体种与液化种的栽培效果试验
2013-04-07余维良郑明海方国平
余维良 郑明海 方国平
(1.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开化 324300;2.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浙江 开化 324300)
为比较杏鲍菇菌包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效果,在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对杏鲍菇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从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菌种1号为保龄球型液化菌种,由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提供,2号保龄球型固体菌种由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试验配方:玉米芯 30%,粗木屑 25%,棉籽壳 20%,玉米粉5%,麸皮 15%,豆粕 3%,石膏粉 1.5%,石灰0.5%。
试验于2012年9月13日至15日开始,按常规生产拌料,装袋,灭菌。采用规格为17×38(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干料 0.55 kg,料高约 19 cm,用无棉环盖封口。灭菌压力 1.3~1.4 MPa保持3.5 h;出锅后用制冷机将菌袋温度降到28 ℃后开始接种。9月14日至16日连续3天分别接种杏鲍菇液化种和固体种各1 298袋,置于培养室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 24~25 ℃。观察菌丝发菌情况,记录萌发及满袋时间,并统计成品率。菌丝满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比较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2 试验结果
2.1 发菌情况 液化种每批栽培袋发菌不稳定,一般需8~10天定植,12~15天封面吃料;固体种栽培袋8天后基本封面吃料,但后期发菌速度比液化种慢;液化种栽培袋菌丝满袋需57~65天(如中间打孔,时间会缩短),而固体种仅需52~58天。发菌中后期液化种栽培袋较固体种的菌丝洁白粗壮,菌袋结实。栽培袋成品率液化种为97.4%,固体种为97.8%,两者差异无几。
2.2 出菇情况 液化种和固体种最早一批在 11月13日解环盖,11月18日割袋口,原基形成时间固体种为11月23日,比液化种11月25日早2天;成菇采收时间固体种为12月1日,比液化种12月5日早4天。液化种出菇密度大,成菇期间子实体的色泽比固体种略白,出菇期间袋内水珠多,湿度较大。接种液化菌种的菌袋每袋平均产量为225 g,较接种固体菌种的产量185 g高40 g;生物转化率(由于试验较迟,只采收一潮菇)41%,较接种固体菌种高5%。
3 小结与讨论
杏鲍菇液化种每批次萌发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菌种稀释不均匀,有菌落的菌袋稳定性比固体菌种的好;菌袋成品率,此次试验两种菌种相似。笔者认为,如若操作得当,液化种的稳定性和成品率均可超过固体种。
杏鲍菇短袋栽培,固体菌种菌龄以控制在60天左右较好,出菇快,产量高而稳定,子实体个大,商品性好;菌龄超过 70天出菇产量会受影响,并且子实体个头小、商品性差。
杏鲍菇液化种栽培袋中后期发菌比固体种栽培袋快,菌丝粗壮、洁白,手摸菌袋结实。表明液化菌种纯度高,菌丝活力强。液化种栽培产量比固体种稳定性好,子实体肉质致密,口感脆;而固体种栽培出的子实体肉质柔软,含水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