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十三钗》片名翻译看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2013-04-07贤晓彤王明峰
贤晓彤,王明峰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从《金陵十三钗》片名翻译看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贤晓彤,王明峰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随着国产电影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扩大,近几年不少国产大片剑指国际,乘风破浪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11年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自筹备之初就瞄准国际的电影,在影片名称的英译上充分考虑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影片内容以及主题的表达。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电影译名的分析,能够为国产电影片名的英译以及国产电影走向世界提供借鉴与参考。
《金陵十三钗》;片名翻译;国际化
一 引言
电影是一门集视听效果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越来越多地承载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从李安导演执导的《卧虎藏龙》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桂冠并一举拿下原创音乐、电影摄影、艺术指导三项大奖后,中国电影界曾一度掀起了冲击奥斯卡的古装片热潮。中国商业化大片模式的开启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探索出了一条道路,商业化大片也在不断成熟的市场运作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导演贾樟柯凭《天注定》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也对欲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道路中,影视翻译特别是电影名称的翻译作为一项以文本翻译为基础的复杂翻译行为,对于影片的推广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对电影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将重点放在英语影片名称的汉译上,而对华语电影片名英译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道路中,影视片名的英译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作为中国大片时代开启人的张艺谋导演曾在2011年正式推出了他剑指国际的巨作《金陵十三钗》。影片在改编原著的基础上,以向好莱坞看齐为标准,将国际元素和价值理念融入影片中。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影片采用英雄主义的角色设置,既体现了原著的女性主义与英雄主义,又在战争的硝烟中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体现出救赎的主题。《金陵十三钗》的制作团队在国际推广上十分重视市场化运作和商业操作,在影片英译名的选择上更是体现出了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金陵十三钗》曾有过四个英译名,最终的译名定为“The Flowers of War”。该译名采用名词短语的形式,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结合影片的内容与主题,选取“flower”(花)和“war”(战争)作为关键字。虽然《金陵十三钗》的国际之路略显坎坷,影片在西方的票房更是遭遇了滑铁卢,但是其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探索及所做出的努力都是毋庸质疑的,尤其是影片名称的翻译更是值得借鉴和学习。
具体而言,好的影片译名就是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又要符合目标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达到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具有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便提高票房收益。[1]本文通过对电影《金陵十三钗》英文译名的赏析,为国产电影走向世界的片名英译提供参考与借鉴,并希望借此唤起国产电影对片名翻译的重视,使国产电影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二 《金陵十三钗》英文译名的变更和原因分析
1.《金陵十三钗》英文译名的变更。
《金陵十三钗》自筹备之初就瞄准国际市场,片中除有大量英文对白外,英文译名的选取更是重中之重。影片拍摄之时曾有“The 13 Women of Nanjing”和“Nanjing Heroes”两个版本的译名。在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之后,新画面影业曾在好莱坞杂志打广告发贺信,当时用的译名是“Nanjing Heroes”,因此这个译名在影片宣传之初已在好莱坞有了一定的影响。之后传出影片的英文译名要改为“Salvation”的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Salvation”是好莱坞专家给剧组提出的建议,制片人张伟平也曾表示很喜欢这个既有力量又有故事的名字。但最终《金陵十三钗》在多伦多电影节后播放了20分钟的片花,英文片名也正式确定为“The Flowers of War”。
2.从片名功能角度比较《金陵十三钗》四个英文译名。
电影名称犹如商品标签,需要用凝练的语言总结电影内容,揭示主题,并且激发观众的联想使观众产生观影欲望。电影片名有如下功能:信息功能,传达影片的主要信息,在宣传海报上凸显影片内容,为影片上映造势;[2]美感功能,片名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引导观众感受艺术的魅力,进而得到审美享受;[2]文化功能,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信息;[3]广告功能,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3]总地来说,电影片名短小精悍的外表下,承载了电影美学、文化交流和广告宣传的重要使命,在电影的推广和宣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不论多么震撼视听,标新立异的译名,只有与影片内容充分结合并且承载起影片的文化与情感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最初英文译名之一的“The 13 Women of Nanjing”,其基本由中文片名《金陵十三钗》直译而来。这个译名的主体在“women”和“Nanjing”两个词上,与电影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但是直译的翻译形式缺少美感和感染力,而且也没有处理好文化差异问题。东方文化对“十三”这个数字存在一定的偏爱,这在音乐、文学方面多有体现,杜牧笔下有着“娉娉袅袅十三余”的豆蔻少女,唐代有分为十三叠的《霓裳羽衣曲》,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更是有“十三妹”的侠女形象。而在西方文化中,“十三”被视为不祥的数字,大部分西方人对这个数字都有所避讳。而且此译名直白生硬,缺乏美感与神秘感,更无法传达影片的主题与内涵。
在争取奥斯卡奖的最初宣传过程中《金陵十三钗》采用过“Nanjing Heroes”这个译名。该译名简洁明了,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影片的英雄主义内涵,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hero”这个英文单词多指男主人公和男性英雄,乍看这个题目会让观众以为影片的重心是在男性角色身上,而这恰恰偏离了中文名称的重心及影片叙述重点——秦淮女子,而且这个简单的译名也无法承载起影片战争史诗的恢弘题材。影片确实有英雄主义的设置,但真正的主题是救赎。“hero”这个词可以让人联想到张艺谋之前开启中国商业大片帷幕的里程碑《英雄》,前期采用这个名字或许能够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但是无法真正诠释影片。
“Salvation”意为“拯救”,这个英文译名十分符合西方价值观念,并且能够体现出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此译名很容易让西方观众联想到耶稣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鲜血完成的对世人的救赎,又可以让他们联想起美国经典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但是西方哲学强调分析型的理性思维,在主观和客观的物象关系上,更多地注重模仿和再现。这种趋势反映在语言形式上,就出现了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4]因此,这个英译名对于西方观众而言略显直白,也过于感性,更无法体现出影片的主要角色及情节亮点。
最终确定的英文译名“The Flowers of War”有中文片名《金陵十三钗》的影子,而且两者相得益彰。翻译过程中采用意译的方法,在中文名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影片的内涵,同时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使译名能够充分传递信息和激发美感。中文名称强调了南京和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谈到南京可以联想到南京大屠杀,十三钗的意象可以联想到女子。译文的信息提取基本参照了原文的重点,只是用更易被西方观众理解的“flower”(花)和“war”(战争)代替。在《金陵十三钗》的片名英译中,单纯的“Nanjing”(南京)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西方观众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名,无法传递出相应的历史文化信息,改成“war”(战争)直接点出了历史事件,也会引发西方观众对这场战争的好奇心。而花喻女人这个文化意象符合中西方的文化理念,同时也与中文名称中的“钗”字相呼应。《金陵十三钗》英文译名的名词短语形式符合英文片名的特点,译名中以花喻女人,符合东西方的审美观念。译名切合影片的内容,含蓄反映出影片的主题,同时也能从侧面烘托出影片的悲剧基调,让花朵的娇柔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影片的国际宣传海报上简洁醒目的题目,再配上俯瞰城市废墟中怒放花朵的图画,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三 《金陵十三钗》中文片名解读
电影的中文名称直接采用原著名《金陵十三钗》,该名符合华语电影名称行文辞藻华丽,讲求美感和艺术性的特点。言简意赅的片名既能体现出电影涉及到的南京大屠杀背景,又能表现出影片的女性视角和救赎主题。原著作者严歌苓在赴美留学前一直生活在中国大陆,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她主修的是文学写作,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使中西双重文化融入她的骨血,更烙印在她的作品里。谈到“钗”字,人们比较容易联想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同时也指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十二个优秀女子,她们如不同的花朵绽放在家族风雨飘摇的命运中,用瑰丽书写着自己的芳华,却难逃最终的跌宕命运。原著作者严歌苓经常用有暗示意味的题目来表现她的态度,“金陵十三钗”正是由《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化用而来,体现出了她对书中女子的高度评价。[5]
“金陵”是南京古时用的别称,也是南京最富盛名的名称。而钗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是用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使用时安插在双鬓,旧时也用来代指妇女,亦称“钗裙”。片名中的“十三”这个数字来自于影片中十三个参加日本庆祝会的人,其中十二个为秦淮妓女,另一个是教会学校的乔治,救赎的主题也正是在这十三个人的身上得到最大的体现与升华。其次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片名中“十三”这个数字又有着另一层含意。耶稣曾和自己的十二名弟子共进最后的晚餐,之后因犹大的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为了解救人类,牺牲了自己,把他自己送上了十字架。小说和电影中赵玉墨等一共十三人,为了拯救别人挺身而出,把自己送上祭台。[6]她们不仅救了教会学校的女学生,更救赎了自己的灵魂,绽放出了战争中的人性之花。
四 《金陵十三钗》英文译名解读
从原型上看,花朵是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花在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处的地位与女性在人类的繁衍发展史上所担任的角色非常相似。[7]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之美更是源于一种两性滋润后的成熟与孕育过后产生的魅力。从外型上讲,女性所呈现出来的细腻、妩媚、风情与花朵展现出的婀娜多姿以及自然散发出的幽香也是相得益彰。这些天然的默契与相似的特征更是被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文学作品中,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如《红楼梦》中,用阆苑仙葩来形容黛玉;小仲马笔下虽沦为娼妓但爱以花自怜的“茶花女”;《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其中也有不少将女性与百合花、石榴花等相比的描绘。[8]在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笔下,花与女人也有着不解之缘。他的长篇小说《虹》中“花”这个意象在三代人的故事中反复出现,体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对于男性如花朵般的娇柔依附,也体现出了花对女性的慰藉作用,小说中更是用“花的开放”来象征女性对性的渴求与欲望。[9]因而,影片中教会学校的女学生只能算是含苞待放的花蕾,而摇曳生姿的秦淮女子才称得上是真正怒放的鲜花。
花对于女性是一种图像符号的意象定位,有着双重的意义:美与性。中外曾有很多女性艺术家将花与性相关联,她们在表现“花”时,体现出对自身的一种迷恋,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男性的欣赏角度和审美眼光,体现出女性被欣赏与被保护的角色定位。[8]但毋庸置疑的是鲜花的怒放与美丽并不完全依赖于保护与欣赏,她们可以在逆境与苦难中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然绽放,她们亦可以在不被窥探的情况下独自芬芳。影片中有不少男性角色,由李教官指挥的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放弃出城的机会拼死保护女学生,约翰和男孩乔治也在尽己所能地履行保护女孩们的责任。而这些战火之中摇曳的花朵,却是救赎的最终实践者,她们怒放出了自己的瑰丽,同时给予保护者们温暖与动力。她们在地窖中欢歌浪语,怡然自得,在即将前往日军庆祝会之前还嬉笑打闹。她们的状态与外界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战争和耻辱面前,她们有着张扬的美丽,惯于欢场生存的躯体下更是隐藏着人性的光辉,或许她们曾经堕落,但是她们并没有甘于堕落,她们救了别人,也救赎了自己的灵魂。最终,在失去男性的保护之后,人性的光辉怒放在纷飞的战火之中,开出了夺目的救赎之花。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拯救了教会学校的学生们,也在洗尽铅华后救赎了自己的堕落已久的灵魂。
严歌苓曾经说过:“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女性是征服者的终极战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并且无论在何种文化里,处女都象征一定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这就是男性游戏——战争致于女性的悲剧。”[10]《金陵十三钗》在情节设置上将英雄主义与女性主义充分结合,用女性细腻的视角展示出战争的残酷。英文译名能够结合电影内容很好地传递战争背景下人性之花与救赎之花的主题,符合东西方的文化及价值观。影片中的女子,用花来比喻形象贴切且传神、传情。她们在苦难中的救赎之路,使她们能够当之无愧的成为战争中怒放的花朵。
五 《金陵十三钗》片名翻译的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享受,同样也是不同文化间的重要交流媒介,越来越受到各国观众和学者的重视。电影片名作为影片的商标,兼有艺术观赏和商品广告双重功效,对于影片的宣传、理解和推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到影片名称的佳译实属不易,译者需要进行译入文化和源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处理,还要考虑影片译名的价值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译和大胆地艺术加工。翻译时应先对影片内容、背景有深刻透彻地了解,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原名,使译出来的片名与影片内容相吻合,尽量再现原名的信息。[11]只有在忠实影片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才不会译出泛泛无味,不知所云的片名。其次,翻译时要精心处理文化差异,处理好译入文化与源文化间的关系。在尊重语言习惯差异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充分理解、传递原片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误译;另一方面,片名翻译过程受制于译入文化,译入文化会对源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自身文化色彩。[1]译者应充分考虑文化交流中的互动,在斟酌词语时充分参考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所带的不同联想意义,从而译出在源文化和译入文化的互动中有着鲜明特色的片名。再者,片名翻译要遵循审美原则,译者要深刻领会影片的美学内容和美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让观众从译名中得到美学享受。实现审美价值首先要讲求炼字,选词时应力求音意俱美,达意传神。[1]言简意赅的译名中,传神唯美的词语着实会为译名增色许多。最后,好的译名可吸引观众观影,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对观众有一定的感召力。[11]好的影片译名应在电影的前期宣传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进一步领略影片的风采。
六 结语
影片名称的佳译能为影片锦上添花,也能使观众未观其影先记其名,为影片的前期宣传和观影后的回味和推敲打好基础。佳译的影片名称需要在充分解读影片的基础上,巧妙处理文化差异,继而传递出影片的美学价值。《金陵十三钗》的片名翻译独具匠心,在遵循翻译原则、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影片内涵与国际视野,十分值得赞赏和借鉴。《金陵十三钗》的英文译名曾有四个,每个名称都有自己的特点,最终的英译名定为了“The Flowers of War”。此英文译名符合英文片名的特点和英语表达习惯,同时考虑了中西方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程度,能够很好地发挥电影译名的功能。其影片名称英译的思路和处理方法更是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和可借鉴模板。
[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01): 56-58.
[2]徐丹.浅谈华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7):145.
[3]张武汉.影视片名翻译的多元性标准[J].电影文学,2008(09):120.
[4]曹佩升.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探讨[J].电影评介,2007(18):71.
[5]花素英.苦难中怒放的罂粟花—严歌苓《金陵十三钗》中玉墨形象解析[J].语文知识,2009(03):32.
[6]李芬.《金陵十三钗》中的圣经文学元素[J].名作欣赏,2008(02):86.
[7]吴来安.永不凋谢的女人花—影视广告中的女性和花意象[J].广告与文化研究,2009(04):78.
[8]吴来安.女性与花的世界[J].东方艺术,2005(10):20-21.
[9]刘晓征,田凤娟.《虹》中独特的意象重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3):144.
[10]侯克明.女性主义背景的英雄主义叙事—《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的文本转移[J].电影艺术,2012(01):14.
[11]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04): 41-43.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nternationalizationofChineseMoviesExemplifiedbytheEnglishTranslationoftheNameofJinLingShiSanChai
Xian Xiaotong,Wang Mingfeng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In recent years,a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ovie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any domestic blockbusters aim fo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uffeting their ways through the waves to rush out of Asia and step into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n 2011, the war epic The Flowers of War,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is a movie that was geared to go to the world arena. The translators of this movie title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 contents and the theme of the movie. The excellent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 movie title could exercise function principles well, meanwhile, it would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Western audiences and stimulate their associ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movie The Flowers of War, w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Chinese movies.
The Flowers of Wa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movie names; internationalization
贤晓彤,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及口译。
王明峰,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及口译。
1672-6758(2013)12-0094-3
H31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