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业知识产权发展研究
2013-04-07吴小平
吴小平
(湖南科技学院 法律系,湖南 永州 425100)
一 印度的软件业发展
(一)软件业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电脑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介软件。而软件业,也称软件产业,是指进行与软件产品相关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技术型产业,与计算机市场硬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一起构成信息技术产业,也称IT业。
(二)软件业的特点
与其他产业相比,软件业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些特点。
1.软件产业具有捆绑性。消费者和软件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紧密联系性,即捆绑性,当消费者使用软件产品后,在一段稳定的时间内,是互相捆绑的。
2.软件业影响的广泛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已经与软件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生活中已经无法摆脱软件行业的影响。
3.软件业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软件业的发展,从开始的非结构化程序设计到后来的结构化设计和对象设计,有很强的传承性,使得“早先聚集起来的一些标准件不仅在本软件的升级版本中可重用,而且在别的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亦可重复使用”[1]。
4.软件业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一般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都必须采取实体更换的方式,而软件业的产品则不同,它以连续的版本升级作为更新的主要手段。
5.软件业具有独特的规模效益。普通产品的规模效益只有在实际产品批量增大的前提下才能显现出来,而软件的生产成本较低,容易产生规模效益。
(三)印度软件业的发展
1.印度软件业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为了挽救印度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的逐步恶化,开始普及微机的运用,强化软件人才的培养,并重视技术服务出口。1984年拉·甘地政府上台后,积极施展新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并出台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奠定了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
2.印度软件业发展的转折。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政府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STPE)计划”,逐步在全国设立了13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几乎覆盖印度各邦及各大城市,目的是为了通过更为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设施及服务,帮助印度软件出口企业开辟国际市场,促进软件开发和出口,从而带动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出口。
3.印度软件业发展的制度化。1998年印度成立了“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由印度总理任组长,并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提出了全面振兴印度信息产业的行动计划。1999年印度政府成立了软件产业部,并且印度软件技术园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设立了一个国际商务支持中心,为印度发展高科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制度支持。
二 印度软件业发展的特点
(一)软件产业管理规范
印度软件企业管理比较规范化,印度国家软件公司协会规定,凡拥有10名职员以上的软件公司必须达到ISO9001认证,并且要求软件企业获得CMM系列认证。具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软件公司能够获得CMM5认证的只有7%左右,而截止到2003年,全球通过CMM5级认证的57家企业中,印度有42家,全世界拥有CMM4级以上的认证的企业约有3/4在印度”[2],印度还建立起了较为完备和先进的软件产业管理法规。2001年5月,印度议会人民院通过了内阁提交的《印度信息技术法案》,标志着印度对电子商务的活动管理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印度成为在该方面立法监管的11个国家之一,在信息技术法制化管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软件企业聚集发展
印度软件企业集中建设主要体现在通过建立软件工业园区,来集中服务于软件业的出口和外包发展。目前“印度发展较成熟的软件企业集中园区包括8个软件园和6个出口加工区”[3]。分别在班加罗尔、海得拉巴、蒲那等几个比较发达的城市。
(三)软件培训全面高质
印度有一套完整的软件教育培训机制。在小学二年级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现有 400余所大专院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每年各类毕业生1万余人。有1000余所各类软件培训中心,每年培训的软件人员数万人。另外,软件企业自身也大都建有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各种应用人才。这种教育培训体系使印度形成了从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基础编程人员各层次间合理匹配的“金字塔”式人才结构,为其软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印度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严格按照CMM标准来培训。而且早在40年前,印度在几个发达国家的援助下,建起5所世界一流的理工学院,聘请世界各国知名学者,培养世界一流学生。此外印度大学教材更新速度快,每年必须更新30%,以博采各国之长。
(四)软件产业目标宏大
印度政府把软件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发展,为贯彻其知识产权战略,印度正系统地推进其“全球知识中心”计划——把印度打造成全球知识资本创造和产业化中心的计划。随着印度知识产权实力的膨胀,该计划自然将转变为“世界知识产权中心”计划——把印度打造成全球知识产权创造和产业化中心的计划。印度通过总理兼任理事长的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联盟等机构,制定了一大批促进知识经济、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印度联邦中央政府成立了“国家知识委员会”(NKC),委员会的目标是:提升印度知识资本的创造力,促进印度人民用个人能力(human capabilities)增进福祉,通过向中央政府提供战略建议,帮助政府把印度建设成世界知识中心。
(五)政府帮扶制度有力
印度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性的扶持制度。印度产业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了信息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对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且允许信息技术企业上市集资。印度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国内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4],促使投资主体不断增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允许出口者选择交纳关税的方式,允许其保留出口收入的50%;产品100%出口的软件厂商可免交营业所得税,免除进口软件的双重税负;放宽对计算机进口的限制,大幅度降低关税;免除基于本地语言的软件产品的消费税,以促进在国内的推广使用。同时,印度政府还大力鼓励软件公司进行研发,规定可对公司两倍于研发费用的收入部分免除收入税;将公司设在 10万人以下城镇的软件公司可以免除收入税和销售税。
三 印度软件业知识产权发展
(一)印度知识产权的产生
印度知识产权的产生源于印度本土的法律设计,早在1847年印度就制定了第一部《版权法》,并于1859年颁布了印度最早的专利法。但是这些法律的产生并没有促使印度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反之,随着殖民扩张的步伐,印度也沦陷为英国的东方殖民地。继而,印度本土的传统法制受到强烈的海洋法系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印度近代以来的法制发展。1882年,英国为了保护殖民利益,稳定印度殖民地的社会秩序,颁布了《专利及设计法》,并随后于1888年颁布了《发明及设计法》,初步形成了印度近代知识产权体系的雏形。
1911年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掀起轰轰烈烈的修法运动,先是修改了《专利及设计法》和《发明及设计法》,后又修改了《版权法》。于是,1911年《发明及设计法》、1911年《专利及设计法》和1911年《版权法》构成了20世纪初印度的知识产权体系。
因此,印度知识产权是在印度传统的法制基础上,受制于英美法系的影响,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这种本外混合的制度却支持了印度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才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并形成了自己的法律体系。1957年,印度颁布了新的《版权法》,并于1958年成立了版权委员会。1958年,印度颁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商标法《贸易和商品标志法》。1970年,印度颁布了新的《专利法》。由此,印度的知识产权有了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二)印度知识产权产生时期的主要内容
印度知识产权产生时期的主要内容比较简单,立法技术也比较粗糙。其产生时期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版权定义。新的《版权法》规定著作者可以转让,转让法定期间为十年,并且可以在作品转让之日起第七年到转让到期前这段期间,有权重新收回权利。对公共表演、图书馆翻印书籍的做法颁发许可证,通过收费或收取版权税的方式管理表演活动。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管理,即版权委员会。后来,印度对新《版权法》进行了修订,再次扩大版权定义,强调因教育目的而翻译和复制外国作品必须获得许可,对作者的权利提供了更为充分保护,并针对盗版现象设置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2.鼓励发明创造。新的《专利法》明确规定,授予发明人专利权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发动民众智慧。《专利法》还鼓励发明专利的商业化操作,限制和禁止垄断专利产品的进口。但是该法认可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只有两种形式,即产品专利和工艺专利。对于药品、食品、农业品、化学品等关于产品本身的发明创造不能授予专利,而只是对创造上述产品的工艺过程授予专利。
3.强化商标保护。新的《贸易和商品标志法》,规定了商标的概念,商标的注册要求,商标的注册程序和保护条件,保护程度。但是在具体的程序上,对个体、个人和私营利益者的保护,明显不足。
(三)印度知识产权的发展和软件知识产权的诞生
1.印度知识产权的发展。由于印度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简单,立法技术的粗糙,造成印度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诸多问题。如:(1)印度《专利法》中保护工艺而不保护产品,造成盗版现象的大量出现,影响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凸现出立法范围太窄。(2)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刻意淡化知识产权立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引发印度与西方国家的冲突。(3)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缺乏了解,造成立法不完善,管理部门繁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上述原因的存在,加上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印度开始加强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
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基本取消工业许可证,积极鼓励外国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出口,放宽技术引进的限制,扩大公营企业经营自主权,并先后修改了《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印度签署了《伯尔尼公约》和《国际版权公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促使印度知识产权的高速发展。
这个时期印度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有:(1)保护权利人产品发明权。给予了发明人为新产品申请印度专利的权利。(2)延长专利保护期间。将专利的保护期定为20年。并规定如果发明人已经为该新产品在WTO成员国提交了专利申请,他们将被授予专有市场权利;把专利保护期增加至从申请日起计算20年。(3)规定强制许可制度。2002年,印度再次修订了《专利法》,因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印度传统、公共健康等原因国家可以对专利实施强制许可。(4)与国际接轨。印度颁布了新的《设计法》,扩大了设计的定义范围。引入了国际通用的分类体系,规定了失效设计的恢复,申诉的受理机关改为高等法院,规定了注册设计的两年保密期,规定注册设计的保护期为5到10年,期满后可再延展5年。(5)扩大版权保护范围。表演权的保护范围涵盖所有视觉或艺术表演;组建版权协会以对作者、作曲者及其他创作艺术家的权利进行集体管理;在版权的转让中既保护转让人的利益也保护受让人的利益;版权保护期限扩展至作者死后60年。颁布了《国际版权规则》,将版权的保护扩展至WTO所有成员。(6)加大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产品商标及服务商标的法律保护,并对防范欺骗性商标的使用作了详细规定。并通过了《商品的地理标识法》和《设计法》。按照 TPIPS协议修改相关规定,强化高新科技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力打击相关的侵权行为。
2.印度软件知识产权的诞生。随着印度知识产权的发展,印度逐渐开始注意新技术的保护问题。1993年,印度公布了“新技术政策声明”,为印度在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超大型计算机、材料的合成与加工、传感器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新技术领域,打下基础。印度政府也确定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两大知识性产业,由此,印度软件知识产权开始诞生,并逐渐系统化、国际化。
在立法层次上,印度作了以下工作:(1)修改《著作权法》,严厉打击盗版。(2)修改相关税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取消设备进口许可证制度,建立国家风险基金。(3)并按照TPIPS协议的规定,修改《专利法》。(4)颁布了《国际版权规则》。(5)颁布《商品的地理标识法》和《设计法》。(6)颁布《商标法》。(7)讨论了《信息技术议案》和《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议案》。(8)成立了反盗版的执法机构。
3.印度软件知识产权的规划内容。印度为了实现其世界知识产权中心计划,除了认真修改相关法律外,还强调软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很多时候,“这种软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就成为软件知识产权立法的前提和铺垫,成为印度软件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5]。
印度的软件知识产权规划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层次:(1)总规划。2000年,印度联邦中央政府提出了印度成为“知识大国”和建立“知识社会”的主张,并督促其印度计划委员会推出印度未来发展的总体软件知识产权规划。(2)建立研究机构,提出软件知识产权规划的可行性方案。印度成立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由印度总理兼任理事长,科技部长担任副理事长兼总干事,负责制定软件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和方案。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的最高决策层为理事会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理事会总干事兼任,下设一名财务理事,由国家财政部副部长担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科技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官员和印度著名科学家组成。理事会还设有咨询、考核机构。(3)建立执行机构。印度软件知识产权规划的执行机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下属的执行机构,另一个是印度中央政府依法设立的执行机构。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下设国家科学技术和发展研究所,主要负责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国家科学技术和发展研究所还在国内组建了一个软件技术和法律小组,负责“全球范围内侵犯印度技术的专利性审查”事项[6],即跟踪、监视全球范围内可能“抄袭、侵犯印度公知技术的专利申请,把检索、分析报告抢先发送给各国专利局审查员,帮助其驳回相关专利申请”[7],从而阻止危害印度利益的软件专利获得授权。
另外,印度联邦中央政府依法成立了“国家知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向中央政府提供关于软件知识产权的战略建议和立法建议。该委员会还设立了国家知识网络小组,该小组通过互联网管理为印度的软件知识产权提供支持,主要渠道是提供一个印度国内的软件知识产权资料库,同时扮演着国内、国外软件知识信息资料收集、发布、交流的综合平台。国内有人认为:这个平台对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8]。
[1]George Stepanek,Software Project Secrets:Why Software Projects Fail[M].Apress September, 2005,(71).
[2]Prabir Purkayastha,Software Patenting:A Huge Blow To Indian Industry People's Democracy[J].January,30,2005,(7).
[3]方慧.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成因、效果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8,(2).
[4]吴志攀.我国与印度软件业差距:微观考察[J].国际商务,2003,(2).
[5]Dilip Dutta,Indian Software Industry,Growth Patterns,Constraints and Government Initiatives,[M].University of Sydney,2002,(156).
[6]Pankaj Ghemawat,Indian Software Industry in 2002,harvard business reviw[J].Sep,07, 1999,(26).
[7]A Hand Book of India Copyright Law[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436227/.
[8]周家高.印度软件业何以崛起[J].发展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