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训“以老带新”模式的利弊
2013-04-07胡勇胜
胡勇胜
(湖南科技学院 武装部,湖南 永州 425100)
一 大学生军训的目的与意义
建国初期,毛泽东亲自批准在高等学校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为部队培养预备役军官。1984年5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1985年,国家确定在51所高等院校进行军训试点,并明确了军训试点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在军训试点的实践中,学生军训受到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同。普遍认为,学生通过军训,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到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不怕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都十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
《国防教育法》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激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办发[2001]48号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文件还明确了学生军训工作的目的,即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教体艺[2007]7号文件指出,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发[2011]8号文件要求,高等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军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
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是国防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不管采取哪种军训模式,其在训练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所蕴含的特殊教育价值,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国防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近年来,军训还受到了广大公司企业管理者的青睐,被作为加强管理、提高执行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这足以说明军训价值、意义和影响。
二 大学生军训“以老带新”模式的弊端
从全国高校学生军训的开展情况来看,军训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军营集中训练、军事训练基地集中训练、学校集中军训等形式。其中学校集中军训,包括请部队官兵来校带训、利用国防生训练新生、采取国防生与部队官兵相结合的形式训练新生,利用学校的复退转军人和预备役人员训练新生,老生训新生(即高年级学生经过训练后,担任教官训练新生)等形式。在军训中,选择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不但反映了高校的重视程度,而且反映了对教育载体的选择与运用情况,还反映了对军训目的与意义的认识程度。我们在此只对“老生训新生”军训模式加以探讨。
(一)从教育载体的选择与应用来看,“老生”不具备国防教育载体的特性和内涵,不能承载军人的特定影响元素和军人精神
原因主要有:一是“老生”没有军营的历练背景,缺乏对军队的亲身体验与深刻体会,因而其自身很难彰显“军人味”,自然无法形成军人所特有的“气场”,其言行举止就缺乏特有的教育价值。如果聘请部队官兵担任军训教官则不然。因为他们在部队经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训练、磨砺、感染、熏陶,已被物化为一种教育载体,承载着一定的革命气节和国防精神,具有无形的教育影响力。军训教官,作为教育者的外在形象,在军训中时刻感染着参训的学生。据调查,很多大学生向往军营,其最原始的影响来自于军训教官。军训时参训学生为什么要统一着军服,尤其是军训教官必须着军服、佩戴军衔和肩章?因为军服是军人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是代表军人崇高形象的一个文化符号,是一种被物化的教育载体。在特定的军训环境中,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影响力。
二是“老生”不具备形象教育作用。所谓形象教育法,是指德育系统在德育过程中,利用人物形象传播信息的方式或系统。[1]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受部队的长期影响与要求,军人规范的言行举止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刻展现出崇高军人的外在形象。因此,作为学生敬仰的军训教官,不管是在训练,开展文体活动,还是休息之时,都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形象,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发挥了部队官兵的形象教育与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老生”无法演绎军人精神。军人精神作为军队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保证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对于军人和军队及其战争实践和军事活动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倡的“尚武精神”、“精武精神”、“精忠报国精神”等等。在新时期,军人精神被赋予深刻的内涵,表现为英勇果敢的精神,不怕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勤学苦练、爱军尚武的精神,竭诚奉献、淡泊功名的无私精神,为民除害、义不容辞的精神。继承与发扬军人精神是军训的重要内容,也是军训的重要目的之一。这对于一名“老生”来说,是难以实现的。
(二)从承载的教育要素来看,“老生”无法承担某些军训任务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军事教学大纲》)的要求,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一名军人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部队的基本训练项目。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就自然承载着这些素质与技能要素。而这些要素对一名在校学生来说,尽管接受过短期的军事训练,那也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的。就算这些内容都学习训练过,那掌握的熟练程度与具备的素质高低,也是无法与军人相媲美的。
据调查,湖南省学生军训采取“以老带新”模式的高校主要有吉首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学院等,其中以吉首大学和湖南工程学院为代表。这些高校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分散训练、集中训练、综合考核等环节,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担任新生军训教官。集训时间大都为15—20天,训练内容主要是单个军人队列训练、内务、阅兵,个别学校在军训期间组织了轻武器射击和教官战术表演,但几乎没有针对新生开展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等内容。当然,可能有人认为,在学校集训,缺乏开展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的场地,甚至会认为这两种训练对学生没有实际意义。这些客观因素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关键是缺乏具备这种教学组织能力的教官。不同的内容体现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与价值。因此缺乏相应内容的学习,就无法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三)从军事课的目标层次来看,“老生带新”模式难以完成相应的军训目标
《军事教学大纲》对军事课的课程目标进行了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识水平层次,即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二是思想意识层次,即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三是实践能力层次,即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训练储备合格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三个层次呈递进式发展,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其内涵是明确的。
不同的目标层次需要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来支撑,没有相关的内容与形式,那么这个目标就是空中楼阁,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以知识水平层次目标为例,要达到这个层次的目标,在军训教官、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强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训练场地、教学器材等方面应予以保障,其中军训教官是关键因素,缺乏这一核心要素,其他要素就像断了线的佛珠,而教官素质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例如要提高参训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其组织纪律这一目标,开展轻武器射击、战术、综合训练是最佳选择。实弹射击,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因此,不管是射击瞄准训练,还是进行实弹射击,都必须严格按照射击要求和指挥官的命令进行。这种严厉的纪律,也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从而,学生学到了严明的纪律,体会纪律是集体取得成功的法宝,通过强化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实践中感受在集体中成长的艰辛与收获。当然,还如军训中的野外训练、战术以及综合训练等,都是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 大学生军训“以老带新”模式的优势
(一)解决了军训教官不足和难请的问题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军训教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驻地部队需要派出更多的官兵帮训。客观上,加大了部队的管理难度,甚至影响到部队的守防任务,于是部队领导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帮训任务,或减少派遣官兵,或提高帮训费用,从而加大了高校聘请军训教官的难度。
河南省为了解决军训教官不足的难题,帮助各院校从复转军人中挑选部分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组成军训教官队伍,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另外,一些高校实行军地共训的模式,即以部队优秀教官为主,学校国防生教员为辅的军训形式。[2]河南省的这两种军训模式,注重了军训教官这一特殊载体在国防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功能,有效结合了基本行为训练与大学生精神培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
(二)相对减少了学校开支,节约了军训经费
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经费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聘请军训教官费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从在校学生中选拔培养军训教官,既为学校节约了一定经费,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勤工助学的机会,不愧为“一举两得”。
(三)加强了军训管理,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
据调查,聘请过部队官兵帮训的学校普遍反映,在军训期间学校方面很难调动或直接对军训教官安排工作任务。因为军训教官只服从部队领导的管理与指挥。我校在聘请武警官兵帮训期间,学校方面只负责做好军训的后勤保障工作,所有军事训练全权委托武警官兵。学校方面如有工作任务要下达到军训教官,就直接与部队带队领导联系,然后由部队领导下达任务。如果学校方面与部队带队领导不能协调好相互关系,那么就会遇到很多麻烦,甚至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但这种尴尬局面,在“以老带新”军训模式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军训教官是本校学生,没有不服从学校管理的理由,因此,在管理上非常之方便与通畅。同时,担任过军训教官的学生,其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协调管理、随机应变能力、综合素质与担任教官前相比,得到明显增强。
综上,高校应客观、理性地对待“以老带新”这一特定的军训运作模式,保持学生军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效解决军训教官难请和军训经费不足等问题,切实做好军训保障工作。
[1]熊运昌,等.当前形势下对高校集体主义教育的思考[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1):58-60.
[2]河南教育厅,河南省军区司令部.探索完善学生军训工作新模式[N].中国国防报,20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