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与创新性的实践

2013-04-07高金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实效性

高金娣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一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

虽然高校学生党支部不断探索和加强对党组织的建设,改进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的形式,但是长期以来仍然都停留在文件传达式、领导灌输式和自由漫谈式的学习形式,已经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生活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有些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主要以传达党的文件、宣读报纸或期刊等学习形式进行集中灌输,缺乏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应有的生动性和多样性,不能调动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党员对党的精神的理解和领会。

(二)组织生活内容单一

由于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随着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的发展而变得工作量增大,学生党支部两周一次的党组织生活多进行发展党员的工作和审批党员,组织生活内容单一而枯燥,满足不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从根本上背离了组织生活的真实内涵和应有的意义,使得有些党员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当成任务来完成,缺乏应有的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三)组织生活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不能调动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实,学生党支部与其他的党支部有着不同的特点。学生党支部的成立要么以年级成立党支部,要么以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成立党支部,学生党员往往具有相近或者相同的学科专业背景。然而,目前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能把专业知识融入到组织生活实践当中,不能将党员的专业优势运用到社会当中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优势。

(四)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目前的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不适应现代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导致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当代的高校大学生均为“80后”甚至是“90后”,具有鲜明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如果高校学生党支部仍然采用呆板、灌输的方式开展组织生活,已经不能达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学生党员把党支部组织生活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而应付了事。

二 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研究实效性

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活实效性是高校党建工作之一,更是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要求。根据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践和分析总结,以及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一)组织生活要体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所形成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组群意识管理制度、校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结合高校的科学研究,传授思想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以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1]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载体文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中最重要的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要在组织生活的组织过程中,在科学研究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组织文化,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的学习,党的新理论成果的传播,使党性修养内化到每一名党员的心中,把学生党员凝聚到党组织周围,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高校党员。

(二)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增强实效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内容不能仅限于党的文件的学习,更要具有高校学生特点的针对性和内容的时代性,组织生活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组织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一些具有时代特点和敏感性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将学生吸引到组织生活当中积极参与。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党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模糊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党员很好的教育方式。同时,组织生活的内容还要注重学生党员的层次性,即对高年级党员和低年级党员的组织生活内容要有所不同。例如,针对低年级党员可以开展入党动机等方面的教育,而对高年级党员可以开展关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等方面的教育。高校学生党支部只有通过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三)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时代在进步,学生党员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特别是网络的运用使他们在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尽管党组织生活的内在性质不变,但它的外在形式则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要求。因此,组织生活的形式必须创新,紧扣时代主题,贴近当代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增强组织生活的有效性,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把党支部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培养党员与时俱进的变革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充分发挥网络党建的优势,加强组织生活的宣传

据有关部门统计,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之一,网络的使用率非常普遍。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积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网络有着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针对部分高校的几地办学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组织生活,解决现实中因地域、时间等条件限制而不能顺利开展的阻碍。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对优秀的组织生活实例进行宣传,增强学生党员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认识和对党组织生活的理解。

(五)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组织生活

规范的组织制度是有序开展党组织生活的保障。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根据《党章》的要求,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制定完善的党组织生活制度,并纳入对学生党员的考核机制之内。同时,加强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从而对学生党员进行管理,规范党组织生活开展。[2]

三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模式思考

对高校党组织生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使我们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的论断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还要积极探索组织生活的创新模式。那么,如何创新高校党组织的生活,笔者建议可以开展多种的活动模式:

(一)主题式组织生活活动

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式组织活动,有利于避免组织生活的思想不明确和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认识的模糊。在组织主题式组织生活时要注意:第一,组织生活的选题,在结合党的有关精神的前提下,考虑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和专业特点进行立项,并广泛争取党员的意见,调动党员积极参与组织生活的策划,从而提高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主人翁意识;第二,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一个主题式的组织生活,可以是一个支部开展,也可以是几个支部联合开展,还可以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参加,扩大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第三,组织生活结束后,支部委员要针对主题创意、组织实施、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听取党员的意见,总结经验以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3]

(二)实践式组织生活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人,在实践中培养人,实践式组织生活模式是对理论学习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高校学生党组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通过实践的自身体验,感受社会的变化,以及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使党的理论通过实践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加强对党的认识,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价值。

(三)服务式组织生活活动

高校学生党员是接受高等教育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党员,所以,党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过程中应结合党员专长,建立以服务社会为载体的专题组织生活模式,通过党员帮扶、志愿服务、义务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服务社会活动,从而密切党群关系,树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体现学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党员在服务社会中达到组织生活的教育目的。

(四)互动式组织生活活动

传统的组织生活是由基层党组织所属党员开展,没有和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互动式组织生活组织党员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网络社会调查、问题探讨等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在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党员深入到社会、深入到学生当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同学们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利用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广大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风的建设,同时接受同学们的监督,真正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

[1]高晓钟.论高校党组织基层组织文化的价值及其构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6).

[2]陈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探析[J].管理观察,2009,(4).

[3]尚洪祖.探索开放型主题党组织生活[J].北京支部生活,2007,(2).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