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铸就的特色校园文化
2013-04-07罗映红吴暑静
罗映红 吴暑静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006)
引 言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坐落在潇水之滨,西山脚下的湖南科技学院在地方性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有着积极的探索,自2002年升本以来,确定了特色名校的目标,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打好永州文化这张牌,以促进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书社、文学社、棋牌、健身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雅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教育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在活动中使相当多的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
二 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铸就的特色校园文化
大环境影响小环境,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自古以来素以文化殿堂著称,高校的大学校园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之中,从其建立、建设发展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熏陶影响的作用。这种渗透和熏陶影响为大学校园文化打上地域特色的烙印,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带有地域特色,尤其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更为显著。在校师生员工作为学校所在地域的居民,也自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所以地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外,师生员工对所在地域产生亲切感,由此也会吸取地域文化的养料,并进而成为地域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宣传者。正是有了地域文化的涵养,使得大学校园文化能不断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继承传统与紧跟时代中踏着时代的脉搏,体现所处时代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该校坐落在潇水之滨,西山脚下,是永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曾多次荣获过国家级各种奖励。该校以“西山”文化作主线,打造了校园特色文化,铸就了“西山”文化精品。“西山”一词源于柳宗元代表作《始得西山宴游记》,是著名的“永州八记”的首篇,在文化界享有盛誉。因此,学校常被称作“西山下的校园”。多年来,学校注重对“西山”文化的培育,坚持用“西山”文化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特质,培育学生过硬的思想特质以及学生高尚的道德特质和优良的心理特质。正因为有了柳文化在永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奠定了“西山”文化成为特色校园文化的精品。目前,校园里许多活动、学生组织、刊物皆以“西山”冠名,诸如“西山讲坛”、“西山文学社”、“西山摄影协会”、“西山文风”、“西山文艺”、“西山论坛”、“舌战西山”辩论赛、“西山清泉”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先后开设了永州历史文化系列选修课程,建立起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形成了强势的永州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结出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
其一,“西山”文化活跃校园,“西山”精神植根校园,“西山”博爱润泽校园,“西山”名片闪亮校园,主要表现在:1.以“西山”读书节为契机,广泛调动师生的求知热忱。“西山”读书节汇编出版了优秀成果《飘浮的思绪》、《行走潇湘》、《爱莲湖畔》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吸引了兄弟院校前来学习经验。2009年,校图书馆被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湖南省图工委授予“诵读民族经典,弘扬湖湘文化”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被湖南省高校图工委评为“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先进单位”;2.以“西山”展厅为依托,培养师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学校在图书馆一楼大厅设置了一个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展厅——西山展厅。展厅设立三年来,已举办各类书法、摄影、绘画、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等各种展览近60场次,开阔了师生视野,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师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台湾师范大学陈大络教授书法展吸引了国内数十名知名书法家前来参观,展出后,书法作品全部义卖,善款用于资助学校贫困学子,他的善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3.以“西山”讲坛为载体,积极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启动了“西山”讲坛,并以此为载体,邀请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濂溪研究所等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机构资深专家学者开展系列讲座,剖析与解读永州优秀地方传统文化。4.以“舌战西山”辩论赛为平台,加强对大学生“三观”教育。通过“舌战西山”辩论赛,学校语言与口才艺术在全校推广开来,学校逐渐形成了辩真理,求真知的文化氛围。在湖南省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中,校辩论队以不败战绩夺得湖南省一般本科院校组第一名,展现了西山学子风采。近年来,校园学子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演讲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近 20人次;5.以西山文学社为基地,掀起了校园文学热潮。西山文学社成立30余年来,它秉着繁荣校园文化,培养文学新人的宗旨,培养了彭国梁、魏剑美、荷洁、彭雅青、黄爱平、吴茂盛等一大批文学骄子。先后主办社刊《西山文学报》、《西山文风》,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校园诗文大奖赛”和各类文学竞赛,多次组织社员听文学讲座,办文化沙龙,朗诵柳子诗文、摹元结铭文、登西山、访石潭等活动。社员先后在《诗刊》、《散文诗》、《人民文学》、《湖南文学》、《青年作家》、《大学时代》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两千多篇。《湖南文学》、《湖南教育报》、《读写月报》、《校园之馨》、《潇湘文学》等报刊杂志曾给予了专栏介绍。2000年,西山文学社被《文艺生活》评为“全国五十佳文学社团”;2003年,被小溪流杂志社评为“全国十佳百优社团”。6.感恩文化进校园,西山之爱在校园里得到了悄无声息地传递。学校长期广泛开展感恩公益活动,组建爱心服务社团,开展“感动校园十大学子”评选,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意识,树立了一批思想道德模范典型。如辜鹏博同学家境贫困,但他毅然将获得的8000元国家一等奖学金全部捐给身患重症的同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学坚持服务柳子街社区孤寡老人23载;在“激情创意,益暖中华——首届 Google(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中,校园“成立一毛钱基金协会、发展全国基金联盟、帮助贫困学生”、“环保之我行”、“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天平的两端平衡”三支团队入选。
其二,柳文化与该校有着深厚的渊源。30多年前就成立了柳宗元研究室,在此基础上,于2001年成立了柳宗元研究所。自从1981年学校承办了首届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之后,在柳学史上具有了开创性的意义。为了使它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并努力把它打造成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该校开展了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开设了《柳宗元在永州》的专题品牌课程。于1989年再度承办了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并在2002年,2010年承办第二届、第五届“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地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海内外柳学研究专家建立了长期广泛的联系,使永州成为了享有国际性声誉的柳学研究阵地。
其三,学校于2003年成立了舜文化研究所,开设了《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专题课程,并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其四,于2004年正式成立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研究所以综合研究为灵魂,以女书语言文化和瑶族民间艺术文化为重点而开展研究。
其五,周敦颐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5年,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理学与儒学、国学与经学、湖湘文化与永州地方文化,开设了《周敦颐研究》、《宋明理学》等专题品牌课程。
其六,潇湘文化研究所以研究潇湘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方向有怀素何绍基书法文化、浯溪摩崖碑刻文化等。
其七,注重发挥校园图书馆的作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高校图书馆是实现校园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的最好场所,多年以来,学校图书馆通过各种途径(如直接与李达的夫人石曼华女士联系,得到了石女士大力支持,石女士慷慨地捐赠不少有关李达的珍贵手迹及资料)重点收藏了许多地方文献,成立了零陵文化研究室、永州名人资料室、永州地方文献资料室,系统收藏了康熙、光绪年间的《永州府志》、《零陵县志》等古、近代史志,以及现代的各县县志和其它专项志。除地方志以外,图书馆还刻意收藏了有关永州名人(如周敦颐、柳宗元、怀素、杨万里、李达、陶铸等人)的系列文献资料。同时,还收藏了中南民族学院的宫哲兵先生在永州市江永县境内发现的一种女性奇特文字资料《江永女书》。当这一发现公布于世之后,世界为之震惊,外地学者纷纷前来考察研究,如:德国的一位语言学家、以及清华大学的赵丽明女士等专家学者专门到《江永女书》的发源地上江圩、铜山岭等地考察、研究与收集。最近,许多报刊上都登载了拯救、发掘、保存《女书》文化的文章,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面对濒临灭绝的女书文字,学院图书馆也专门派人奔赴江永、江华、新田、蓝山、道县、宁远,重点收集女书资料及其它地方文献资料。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引来了全国各地,乃至港、澳、台胞和一些驻外华侨来九嶷山寻踪祭祖,从而扩大了永州古城的影响,并且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资源的支持。
三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文化建设日益得到加强的大环境下不同程度地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现在还有少数部门领导校园文化意识淡漠,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校园环境建设只做表面功夫,校园内一些地方还杂草丛生,食堂边、宿舍旁垃圾坑恶臭熏天,清洁工在校园内焚烧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这与我校提出的:建设质量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与低碳校园的建设目标是相悖的,学生学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定然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不良影响,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我们通过查询大量资料发现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1.学术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学生活动场地有限。如在科技创新节之科技发明作品大赛中,学生的资金来源有限,制作作品是需要一定原材料的,这样就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做科技发明的激情,学术科研活动开展得不多,学术氛围不浓,从而很难发挥大学应有的影响力。2.对校园文化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的概念理解不透彻,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仅流于表面,以为搞个艺术节、文化节便是具有校园文化了;另外,部分领导急功近利,只顾轰动效应,过多考虑“政绩工程”而忽略一些重创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致工程”。3.校园文化建设归一化,缺乏创新性。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时,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手段单一,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部分学校长期以来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不利于各高校最终形成具有普遍影响、校园人共享的“学校精神”。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这需要一代代的师生、一任任的校领导的共同的努力。一个学校的立校宗旨、政策和原则应在各个学校的管理者手中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5.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单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是所有的师生,当然也包括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但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学生与教师员工分离开来,不仅没有通过文化将两者紧密连接,甚至使两者之间的鸿沟愈发加大。6.在一些学生社团活动中,重娱乐不重教育的现象时常出现。
四 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其一,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上渗透大学的学术性属性和地方文化属性,突出其学术性和地方文化的特色性。
其二,树立“地方”的理念,开展文化服务地方的活动,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结合。地域文化资源中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精神、文明遗迹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丰富源泉,充分利用校园内外资源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例如2009年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全校各系学生 300多人分赴永州各县、乡、村,在实践调查中学生们对永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系学生在活动中利用该系专业优势,通过DV短片的形式将道县楼田村的风景原貌和历史遗迹展现在师生和村民面前这一做法是值得推广和延续的;另外在校园内部,也可以通过设置相关课程体系,传播地域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营造地域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图书馆牵头开展了“舜德学子”的评比活动、开展了“我爱永州”征文比赛活动等等。同时重视网络等载体建设,加快信息流通,促进文化交往。文化交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而信息是文化交往的重要中介,信息经过有目的的流通、交换、互动,成为文化交往的重要工具。高校的图书馆占有充分的文化资源,与外界信息交换比较频繁,甚至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在获取信息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均占有优势。如果能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加强与文化单位和政策实施单位的联系,建立良好的用户需求反馈体系,采取以用定藏的原则采购图书资料,有目的地及时地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信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文化相结合,将地方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宣传地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所处地域的文化内涵,最终凝练概括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其三,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融入地方文化,充分利用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从而使学生能从社会实践中培养对当地的文化认同感,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校园文化建设既以活动参与为主,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校园文化是通过广大师生长期的艰苦奋斗逐步形成的,但这些精神又是通过人们不断总结、挖掘、提炼形成的。
其四,注重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校师生的文化素养。文化建设的根本是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其他方面内容的关系来看,要建设一流的文化机构,需要一流的文化人才;好的文化设施要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优秀的文化人才;文化工程和文化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文化人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一流的文化机构、文化设施和良好的文化体制有利于吸引和培养文化人才;重大的文化工程、文化活动可以锻炼文化人才。所以,要建设一流的文化人才队伍,就要有一流的文化机构和文化设施,有良好的文化体制,并组织实施重大的文化工程和打造品牌文化活动来锻炼文化人才。
结 语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内容众多。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以树立地方为依托、扎根于地方经济与生产建设的需要的理念;树立以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的理念,树立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建设新的、特色专业和学科的理念。总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以建设优秀本科院校为契机,不断推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使学校成为一所特色更加鲜明和优势更加雄厚的本科院校。
[1]于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章小瑾.浅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高教视窗,2009,(3).
[3]朱京凤.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4]任树歆.科学发展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管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5]陈培涵.建设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精神——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理论阐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2).
[6]宋真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7]刘东.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思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8]南昂.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