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服务性学习理念下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的构建

2013-04-07周文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服务性理论课志愿

周文惠

(四川理工学院 法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一 服务性学习简介

“服务性学习”是西方一些国家品格教育与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学校以课程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论、体验理论,从而改善学业效果、完善品格、优化人际关系等教育,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与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缺乏足够的有效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接受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断加强,教学实效性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把“服务性学习”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价值的一种新模式。同时,服务性学习强调学生利用社区服务提高修养,这样的教育路径和高校为社会经济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重叠,二者目标一致。在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模式,它的基本操作模式是动员社区内的青年人无偿参与社区服务,扩大社区服务的力量,以填补现有社区服务能力的不足,同时以社区服务加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扩大其影响范围,因此起到加强社区服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作用。

学生在服务性学习中.可以洞察社会特征,解决社会问题。学生参与服务如科技宣传、健康看护、作业辅导、水电维修、建筑改造、环境保护等,能够使学生服务于社区,通过服务经历进行反思,能促进对学科的学习,并为公共健康、社区工作、城镇计划等作出贡献。研究表明,主动到社区去参与服务性学习的学生,其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所增强。有90%参加服务性学习的学生认为,服务性学习教会了他们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得更好;能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并懂得如何使身边的社会更加美好。服务性学习是属于经验学习的一种,与学校课程安排密切联系,既包含教学目的的设计,也同时包含着对课程内容的反思。在服务性学习中,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精心组织。它不仅要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而且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为学生提供经验性的学习体验。也就是说要将服务整合到专业性课程之中,使学生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应用新学的知识,对在实际社区服务中所见所闻进行反思,强化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服务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在经验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程中不能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还可以在经验活动中创造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

实际之中的机会,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服务性学习”是将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活动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素质教育新途径,同时也为地方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提供了理论平台。

二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为平台,构建新型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

在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所有课程都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实践环节,这些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应该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且也应该是具有独立形态的教学过程,它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社会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社会实践教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社会实践教学构成。它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又包括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的广义的德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实践教育与隐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能把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环节割裂开来,也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实践活动,它不只是表现为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性,而是运用课堂教学的知识与理论,通过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进行有目的、有计划、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大学生关心的其他社会问题,在实践中学习与研究,在运用中提升的教学过程。这一切都为在服务性学习理念下探究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提供了条件,引入“服务性学习”理念,培养大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社区、街道开展服务性学习新模式,从而在服务性学习理念下找到一条适合于各地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是指依据个人意愿,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的一种公益性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家庭职能的某些不足,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但仅仅依靠社区本来的力量去完成相当繁重又琐碎的社区工作,往往是力不从心,事倍功半。社区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家庭职能的某些不足,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的转型间接地促进了政府功能的变革。基层政府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传递下来的任务,同时还要保证基层的稳定。志愿服务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服务压力。因此,政府在推动志愿服务方面有着较为积极的动力并加以主导。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己形成了多种模式。社区,特别是城市社区,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实践空间。目前,我国社区的志愿服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居民主导模式、公益主导模式。政府主导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形式重于内容。大多数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性不强。居民主导模式社区居民主导的志愿服务在回应居民的需求方面非常快速并能够得以解决,但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受到了资源与制度的双重约束。公益主导的志愿服务尽管在志愿者、运作资金方面较为充足,但是在进入社区的渠道方面以及对于社区的需求了解程度非常受局限。从当前的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来看,政府主导的志愿服务、社区居民主导的志愿服务以及公益主导的志愿服务三种类型基本上都是独立运行,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交流非常缺乏。从根本上讲,三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都存在着天然的缺陷。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未来社区的志愿服务必须要结合三种类型的各自优势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地发展。近几年来,大学生志愿活动蓬勃开展,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同时也给新形势下社区志愿者服务提供了条件和人员保障。

三 创新社区志愿者服务体制,有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为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应不断加强机制,努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使居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突出一个“服务性学习”理念,加强青年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志愿者工作是一个社会公益性很强的项目。多年来,一方面坚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另一方面在广大青年志愿者当中积极宣传确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理念。每年,政府或高校,都应在一定时候,利用青年节、国际志愿者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志愿者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在新闻媒体开办专栏、举办志愿者专项服务日、开展集中注册、选树志愿者典型等活动,积极宣传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极大地转变许多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的“志愿服务就是义务劳动”、“志愿者就是免费劳动力”等错误认识。在服务性学习理念支撑下,把服务社会当成一生的必须,真实地感受做一名志愿者不再是干巴巴的口号,支持公益事业、参与志愿服务变成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

(二)构建自愿服务阵地,强化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不同于社会面上的志愿服务,有相对固定的服务范围和受益人群。针对这一特点,组织者应不断发展社区志愿服务阵地,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与社区结对共建,可以在社区中广泛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阵地、心理辅导中心、年法律学校、读书俱乐部、维权岗、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阵地,形成覆盖广泛、涉及全面的阵地网络。以这些阵地为依托,志愿服务活动就能够开展得丰富多彩,有效地保持志愿服务工作的连续性、科学性,极大地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根据大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高校以班级为单位的有效载体和途径。网络是当今青少年最喜爱和最广泛的交流、联系和聚集方式,同时网络覆盖的人群非常多,资源也很多。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让更多的青少年网友们参与进来。可以在高校组建各种论坛,网友每天都可以交流、发帖。大学生点击进入后可以了解服务站的章程、宗旨和服务内容等,在访客接受相关规定后,输入个人真实资料注册,即可成为服务站的一员,并自觉参加服务站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也可开设服务天地,主要所开展服务的资料、照片、服务对象等,并将感受、心得在此进行交流。

(三)组建素质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拓展大学生学习领域

优良的志愿者队伍是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抓好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是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特别是地处城市内部的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数众多,大多数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相对于社区上的其它志愿者,有较强的专业性。组织者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时,可以有组织地动员大学生组成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把专项服务送进社区,开展"流动式"服务。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水平和层次,可以更加广泛地满足社区需求。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重要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同时与贫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结对,帮助辅导功课等;组织各类专业老师开展各项专业技能培训班,引导和指导好广大青少年在心理、就业等的各个方面。二是要在学校中广泛宣扬志愿服务精神,使更多的青少年自愿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应建立一支由当地民众、学生、青年等组成的,完善的、规范的、长期的志愿者队伍,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及社会一些公益事业。应做好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和个人信息登记等工作,让志愿者们持证进行志愿服务;使志愿者们感觉有组织、有依靠,“名正言顺”的开展志愿服务;还可以通过对个人信息完整的注册,使对有专项技能的志愿者进行科学的分配。

(四)定期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评优表彰活动,激励更多学生参与

志愿者的精神是指公民无偿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家分忧解难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他们在无偿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渴望被社会、志愿者管理部门的认可和肯定。定期开展志愿者表彰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和热情。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组建的教师队伍,并由学校定期培训老师,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的陆续进行,可根据大学生在社区的具体表现,评定学生的课业成绩,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另外实践本身也需要资金,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参观访问、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要保证学生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费的保证。只有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才能对大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五)科学管理,构建大学生应急志愿服务体系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充分展示了志愿者们灵活、机动、渗透力强的特点。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一旦出现特大自然灾害等,除人民军队、警察、医疗部门等进行紧急救援外,学有专长、身强力壮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将成为一支主要的救援力量,这支队伍行动快、渗透力强,平时可将志愿者队伍按科学的分类纳入该体系当中内,成为在突发自然灾害或面对重大事件时的一支重要力量。

(六)精心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民众急需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广泛的摸底调查,可以在卫生环保、文化体育、科普宣教、法律维权、扶弱助困、事务管理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分别规划设计如卫生保健、健教宣传、义诊义治、植绿护绿、清除污染、文体活动、免费家教、科普宣传、道德养成、普法宣传、安全教育、权益维护、结对救助、挂职社区干部等活动内容。这些社区志愿服务内容,极大契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倡导先进文明的社区理念,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四 服务性学习理念下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前景展望

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验总结,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近几年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表明,大学生走进社区、展开志愿服务已经蔚然成风,并将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共同价值观的认知,广泛影响并动员广大社会青年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投身其中。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在社区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将活跃着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开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社区和社区居民成为了直接的受益者。而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验服务性学习理念,不仅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而且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志愿服务也成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邹思敏.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09,(1).

[2]邓建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0,(6).

[3]蒯海章.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9.

[4]卢卫林.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和目标[J].琼州学院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服务性理论课志愿
我志愿……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