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兴祖与伊祁山的不解之缘

2013-04-07王惠霞齐树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公山广宁庆云

王惠霞 齐树千

(1.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顺平县工作站,河北 保定 072250;2.顺平县尧乡传统文化研究会,河北 保定 072250)

自从我们在河北省顺平县伊祁山上发现五公山人的摩崖石刻之后,对石刻中李广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广宁即李兴祖,字广宁,祖籍辽宁铁岭。在清康熙年间,先后任庆云知县、河间知府、山东盐运使。庆云县距顺平县700余里,在当时交通极不便利的情况下,他为什么置公务于不顾,一而再,再而三的陪同五公山人,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来到顺平,登伊祁山呢?就算是陪同恩师出游,怎么会一住就是数天呢?通过查阅辽宁铁岭、山东庆云和河北顺平的历史资料,我们终于破解了这个历史之谜。原来,李兴祖与顺平的伊祁山有着无法割舍的不解之缘。

一 李兴祖其人

我们先来看看李兴祖其人,李兴祖,字广宁,奉天铁岭县人(今辽宁省铁岭市),康熙十三年任庆云知县。康熙二十四年并先后担任沂、郯、海、赣同知、河间知府,康熙三十一至三十四年任山东盐运使。修《庆云县志》、著《深慎堂诗集》若干卷,编纂《灵岩志》,因其是五公山人王余佑的门生,《五公山人集》即由其搜集、抄录、刊刻行世的。

李兴祖是位勤政为民,满腹经论,有远大志向的好知县。他体察民情,经常深入田间农户,而且是广交朋友,为了庆云的事业有承,第三次修《庆云县志》。此志于康熙十九年出版,李兴祖作《序》,非常值得庆幸的是这套县志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共计是12卷260页。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院,此志对我们了解明清时代的庆云的全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李兴祖热爱庆云,赞美庆云,为庆云留下了几十首的诗词。李兴祖在庆云交友甚多,与庆云人金华副将陈喜之子陈士雅,庆云邓公遴、庆云刘元宰均是诗友。

李兴祖做官政绩突出,学识渊博,官升至山东盐运使,由于他独具慧眼,决定购买济南当地乡绅艾氏的地产重新修整大明湖,启用能工巧匠设计修造,其规模宏大已超出始建的北魏及历代,坐北朝南,颜额为“古历亭”。竣工后,又在亭西偏南,筑土垒石,建轩宇三间,题额“蔚蓝轩”。康熙三十二年,蒲松龄老先生应山东按察使喻成龙之请,到济南作客,这时李兴祖,喻成龙主持重建历下亭刚刚竣工。蒲松龄对历下亭的重建深感兴奋作《重建古历亭》:“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柳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此诗遥忆盛唐时李邕、杜甫的历下亭盛会,蒲松龄借古喻今,大赞李兴祖为泉城济南所做的千古称颂之盛举,也寄托了他的无限感慨。在蒲松龄眼中,历下亭的兴废已经是一代文脉兴旺与否的标志了,所以蒲松龄作长赋含泪感激李兴祖所做之千古伟业。

李兴祖的《趵突泉赋》与蒲松龄的《趵突泉赋》同为趵突泉的名篇。李兴祖的日观峰诗,更为世人传诵。在泰山玉皇顶东南,有日观峰,古称介丘岩,因观日出而闻名。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奇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登临其上可个观旭日东升场面,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是啊,当我们走进趵突泉就会想起李兴祖的那篇《趵突泉赋》,站在泰山之顶,就会听到李兴祖诗中所描绘的天鸡报晓之声,可见到那气势磅礴云海连苍海的壮丽景观,这一切在李兴祖的笔下一气写出,更增加了游人的情趣。

二 伊祁山上著华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伊祁山,位于河北省顺平县城西10公里,海拔416米。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帝就出生在这个山上,据《史记》记载,尧生伊祁,以山为姓,名放勋。因此,伊祁山又称作尧山。至今山上仍存有许多处古老的洞穴,众多的庙宇,殿堂,亭台,古碑刻石刻等古文物遗迹。从古至今,每逢农历的正月十六和七月初七,不论是黎民百姓还是朝廷命官,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上山朝拜尧帝尧母。

李兴祖酷爱伊祁山,仅从现有的史料可查的,他一生中曾十几次登伊祁山,时间从康熙二十二年到康熙三十四年。据文献记载,仅康熙二十三年,李兴祖先后于清明节,中元节,深秋和冬天四次登伊祁山。其中癸亥年的秋天,李兴祖竟然在伊祁山上的法华岩中竟然住了十几天。这些都在五公山人的《法华岩记》中有详细记载。五公山人在文中写到:“法华岩在完县治西三十里伊祁山昭阳庵下半山中。伊祁山,古尧母伊祁氏故境,双柏存焉,人传为尧时柏,山之得名以此。峰不甚险峻,有太子圆殿一座,岁已久,其实不可考。”“癸亥秋,余同李广宁、邓公遴、李官黄蹑跷支杖,携具游之。”“余爱恋不忍去,遂偕侣眠其中,题诗记之。”“广宁、公遴皆有诗鑱壁,兹不悉记。”这还不算,这些人在伊祁山上吟诗作赋,凿壁题诗,乐不思蜀。时间很长了,大家都该打道回府了,但是,李兴祖还是意犹未尽,又留了下来。这里有李兴祖的恩师五公山人写给他的赠诗为证:“山中久住,同邓公遴先回遂城,李广宁独留,临行有句相送,步韵答之:“攀崖造顶几回游,匹马先归咏四愁。犹恐溪山收不尽,留君荷笔访丹丘。”

李兴祖在癸亥年清明登伊祁山时,写下了,《清明日偶题》二首,其一是:“袅袅清风绿柳新,半歌半哭上坟人。不知荒垅高原上,会识儿孙是后身。”这首诗中的:半歌半哭上坟人,是传神之笔,把人们上坟哭亲人的情景描绘的活灵活现,让人拍手叫绝。其二是:“见说清明有禁烟,典衣沽酒杏花天。眼前竹影浮杯绿,远胜儿孙挂纸钱。”

清康熙三十四年,僧一心重修法华岩完工,已是山东盐运使的李兴祖兴奋至极,亲自撰文《僧一心重修法华岩记》,这才有了伊祁山上至今保存完整的李兴祖撰文,清贡生齐天宠书丹的《僧一心重修法华岩记》记事碑,这对于我们了解伊祁山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伊祁山上留有李兴祖的摩崖石刻诗四首,李兴祖的诗的石刻:《登伊祁山》,现在读起来让人看到了当时伊祁山的美景:“诸峰罗列水潺湲,虎石依藤面面环。云气时封龙见洞,日光遥射凤潜山……”李兴祖的摩崖诗中写道:“绿萝悬峭壁,古刹倚山巅。薄暮疏钟起,溟濛万树烟。”还有:“古柏亭亭立,孤云特特高。何当寻摩诘,就此画亭皋。”

三 伊祁山是李兴祖心目中的丹丘

伊祁山群山怀抱,四面环水,是极佳的风水宝地。李兴祖在诗《五云泉》中写道:“枫老看如醉,随云度九皋。古松斜日上,断壑野猿号。水向伊祁合,山连凤子高。寻源不觉尽,乘兴买春醪。”一个“水向伊祁合,山连凤子高”,道出了伊祁山四面环水,群山怀抱的美丽景色。

从战国时期就有不少名将在伊祁山西南的坛山村葬墓。汉代,一代名相陈平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曲逆侯,死后陈平就葬在伊祁山的东麓的陈侯村。到了清代,从李兴祖的伯父、父亲开始更是在伊祁山周围选取风水宝地作为李氏子孙的天堂,李氏家族的祖坟分布在伊祁山周围。李思忠的伯祖为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李成梁有恩于努尔哈赤,所以清朝历代皇帝对李氏家族感恩戴德,恩宠有加。李氏子孙世代为清朝高官,世袭伯爵。李思忠和李恒忠是叔伯兄弟。据康熙十二年《完县志》(今顺平县)记载,伊祁山下西边张各庄村,葬着李思忠父子五人。李思忠墓称作李侍郎墓,葬凤栖山之阳。李思忠长子李荣祖墓称作李参领墓,葬凤栖山之左昭。李思忠次子李荫祖墓称作尚书墓,葬凤栖山之右穆。伊祁山北面的北李各庄西北是都统李恒忠的墓,伊祁山东北东河口村东是李兴祖之侄工部侍郎李锡的墓。

李恒忠,字德政,李兴祖之父也,官至都统。葬顺平伊祁山下的北李各庄现在的四联办学校教学楼的后面。据康熙十二年《完县志》记载,李都统墓在城西小李哥庄望都坡之阳。公讳恒忠,字德政,少宗伯葵阳公弟也。朝廷简任副都统解衣推食,与士兵同甘共苦,凡属麾下咸感激用命故所至克有成功以上报。当时,李都统墓规模宏大,直到1969年才被破坏。

在古代,上坟祭祖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李兴祖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来顺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上坟祭祖,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自己选百年之后的坟茔之地。在李兴祖的父亲葬在这里以后,李兴祖他们兄弟三人也都葬在了伊祁山周围。李辉祖,恒忠子,李兴祖之兄,官至湖广总督,葬伊祁山南的大李各庄村。李光祖,字辉生,恒忠子,李兴祖之弟也,授昭勇将军,葬伊祁山下的齐各庄村西南。康熙六十一年版《李氏谱系》载李兴祖条目:李兴祖,恒忠公之次子也,字师圣,号广宁。生于顺治丙戌年七月二十一日申时,卒于康熙丙戌年六月二十七日戌时,年六十有一,葬直隶完县城西尧城村之北,伊祁山之阳。随后李兴祖之子李鋡也葬在他的身边。

不过,不论是李兴祖的伯父李思忠父子的墓地,还是李兴祖的父亲李恒忠的墓地,最后到李兴祖兄弟三人的墓地,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同一个地方的墓地,做多只葬两代人。李思忠的一个孙子,就是我们文中提到的李锡就葬在了伊祁山东北东河口村。究竟为什么,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伊祁山因为摩崖石刻的发现更加增添了她的文化底蕴,李兴祖依靠伊祁山的庇荫而世代兴盛,代代为官。李兴祖,生爱伊祁山,死后葬伊祁山下,伊祁山,是李兴祖心目中的丹丘。

猜你喜欢

公山广宁庆云
清晏皖公山
Dynamic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C arc on arcing horn for HVDC grounding electrode line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石庆云
木公山之恋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广宁
广宁路口
川中公山庙油田大安寨段致密储层特征研究
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刻度区地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