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母语素养缺失与培育路径探析

2013-04-07张凤珍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外语

张凤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目前高职大学生母语素质普遍降低的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尤其是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母语素质,个别学生外语学得很好,可是一到外语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即使外语里没有任何生词,也难以用中文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的母语水平太差,甚至连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都没有。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目的,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专业学生母语素质的调查为基础,提出提高高职外语专业学生母语素质的路径和策略。

为了了解学生的母语水平,我们在浙江旅游学院外语专业学生中做了抽样调查,共收到英语、俄语、韩语、西班牙语、日语等专业学生78份问卷。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63%的学生通过微博、博客、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来获取阅读的汉语文字,学生每天书写汉字100-500字以内的占36%、500-1000字以内的占 12%,1000-5000字以内的占10%,5000字以上的为零;71%的人认为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是提高个人素养;进入大学后汉语作为较为正式的口头表达语言的机会比中学少了很多;而汉语水平降低的原因59%的学生认为是网络、手机的广泛使用,使语言表达简单化、粗糙化;5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书面表达机会较少,42%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汉语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来,随着网络、手机、平板电脑、微博的普及,学生日常已经很少写汉字、阅读纸质书籍,相比高中,大学里汉语水平不但没有提升反倒下降,而在这5个专业中2011年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只有两个专业。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母语素质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缺乏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有的人甚至不能区分主语、谓语、宾语,更别说什么是复合句,怎样来划分复合句了。教师拿出一个汉语的长句让学生来分析,学生连句子层次都搞不清楚,更别说把它译成所学语言了。反过来也是一样,一个外语长句翻译成汉语,即使没有生词,句子意思也看得懂,学生却不知如何用汉语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即使翻译出来,也常常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视外语教育忽视母语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对外语的重视程度远比母语高得多,在外语学习上花的时间也比母语多,再加上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让学生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学生更得好好学外语了。而目前的汉语教育却是“外热内冷”,与国外汉语教育的“火爆”比起来,国内学汉语热却显得冷清不少。很多学生甚至写一个很简单的请假条或者申请,都是错别字连篇,或者句子根本不通顺。学生重外语轻母语,母语文化知识缺乏,而随着网络语言、游戏语、自造语,如三克油(来自英语thank you的音译)、童鞋(同学)等等的流行无不蛀蚀着母语。目前大多数学生汉语笔头和口头表达能力差,学生的母语素养有待提高。

一 母语素养缺失的原因

在我国长期的外语教学中,一直都很重视文化教学,外语文化学习的途径和资源也十广泛,报纸、杂志上对英美文化的介绍随处可见,外语学习者可以从中掌握大量的文化信息,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增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外语教育的发展。然而,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轻母语,重外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探究母语文化缺失的原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大学生母语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忽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近年来,在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中,忽视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教育,而重视目的语文化的教育,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要摆脱母语的干扰,用外语进行思维,必须忘掉母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母语素养淡薄,母语知识贫乏,和高中相比不进反退,甚至书面表达词不达意,口头表达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到翻译的时候则漏洞百出,达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

对语言文化的大量研究表明,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起到正迁移作用,外语好的人,汉语功底一定很好。如果母语文化素养低,则学不好外语。任何一种外语的习得都是以母语为基础的,如果母语知识不扎实,那么外语也不可能学好,更不用说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了。

2.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高等职业外语教育中很少有专门介绍文化的教材,更缺少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对比的内容。在常年的外语教学中,常以目的语文化教育为主,我们到处可见用外语介绍的目的语文化,而很少看到用外语介绍母语文化,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母语文化用目的语清楚准确地表达给外国读者。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对母语文化知识的介绍,尤其用目的语介绍的母语文化,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母语文化,并能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把自己的母语文化介绍给目的语国家的人,这样就达到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3.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学生获得外语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他们大量地传授目的语文化知识,忽略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授;有的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知识弱,这样导致学生母语文化知识薄弱;有的教师一味强调目的语国家文化,贬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正是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对母语文化的讲授和培养,致使学生母语文化素养降低。所以说,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用目的语表达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能力。

二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母语素养培育路径

在目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母语教育普遍没有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发现,现在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重新拾起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外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没有扎实的母语知识,外语是学不好的,更别说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了。而要真正提高高职外语专业学生母语素养,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更新教学观念。

我们必须认识到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其重要性。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到的是正迁移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扎实的母语语言知识和扎实的文化功底,那么其外语学习也必将受到影响。母语是外语学习的基础,扎实的母语文化功底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外语的学习。

2.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让学生学会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引导学生领会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对外传播了中国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3.提高教师素质。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母语文化的教育,就一定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有良好的外语知识,熟练的口头笔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一定要具有扎实的母语文化功底。因此,要给教师更多的培训进修的机会,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母语文化知识,要有不断创新和改革的勇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转换教学观念,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差异的解读,运用对比分析法等注重对中外两种文化的内容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母语素养的提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母语素养和母语文化知识是外语学习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母语素养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在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中注重中国文化的教育,要通过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注重对学生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认知能力。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中解决学生母语文化缺失是我们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母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的环节。

[1]陈晓兰.对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必要性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9(4):7-9.

[2]胡渝镛.论学习者的母语和母语文化之缺失与补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68-70.

[3]林庆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0 -153.

[4]屠锦红,何玲钰.论大学生“母语素养:培育的路径与策略——基于大学语文教学[J].语文学刊,2009(2).

[5]郑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母语教学的困境与突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95 -96.

[6]张进.母语高等教育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4):56-68.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母语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母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