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思想与粤港澳合作发展探究

2013-04-07谢勇军

关键词:粤港澳改革开放广东

谢勇军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640)

历史实践已经证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等。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和从天而降的,而是有着丰富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渊源,就其实践依据来说,是基于中国国情上对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的总结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就其理论渊源来说,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观和近代中国先驱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一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理论渊源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学说,它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离不开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可见,我们只有不断地改革社会主义社会不完善、不健全的方面,才能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朝更高、更好的阶段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形态》等经典著作里指出共产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以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历史的洪流中固步自封,闭关自守,那唯一的结果就是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被淹没,它唯有对外开放才能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奋勇直前。

毛泽东同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以苏为鉴”,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在某种意义上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说:在改革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消灭资本”又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在改革政治建设方面,提出民主党派和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对外开放方面,主张以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主张学习外国技术,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实行开放。理所当然,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直接得益于毛泽东改革开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毛泽东丰富的改革开放思想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毋庸置疑,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也是对中华民族在遭受西方帝国主义的欺凌的时刻,在中华民族面临历史存亡的时刻而出现一批开风气之先的实业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思想精华的继承与创新。他们用毕生精力进行实业救国,他们用真知灼见呼吁变革,其中在这方面以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的《天演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最为著名,这些著作唤醒了千百万探时救世的志士仁人,深深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几代伟人,诸如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思想是对近代先驱们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创新。

二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孕育和准备阶段;确立和实施阶段;深化和突破阶段;完善和成熟阶段。

1.孕育和准备阶段。

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到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是其改革开放思想的孕育和准备阶段。当时,邓小平面对的是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市场供应短缺,人民生活困难;国家政局动荡,冤假错案成堆,党内生活极不正常;思想上形而上学盛行,思想僵化。面对如此危机的关头,邓小平勇敢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坚定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准备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75年5月,邓小平把全国各省主管工业的书记召集起来,整顿钢铁工业;7月1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搞好军队的编制整顿、体制整顿,要配备、健全好各级领导班子;8月,邓小平在国务院讨论国家计委起草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2]同时有创造性地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认为“这是一个大政策”。这一切表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在孕育,在萌芽。

2.确立和实施阶段。

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到十二大前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确立和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进而到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最终形成全面改革开放的局面。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闭幕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中国掀起改革开放的冲锋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随即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成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时刻。邓小平讲话中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他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讲到:“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决定和今后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已经充分证明行之有效,要继续贯彻执行,大力落实,并注意随时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4]那么怎么走出一条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呢?邓小平又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正在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其中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民主管理,发展专业化和协调,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先进技术和中等技术相结合,合理地利用外国资金和外国的技术等等。”[5]在确立和实施阶段,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反复地思考与求证,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并明确地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确立了我们今后的工作路线,引领我们步入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3.深化与突破阶段。

从党的十二大到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改革开放思想不断地突破和深化阶段。

党的十二大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邓小平在会议上讲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6]他具有独创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和创新,成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标。后来邓小平在《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讲话中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在这一时期,邓小平进一步认为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他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讲到:“除现在的特区以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经济特区,但是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7]再如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中提到要扩大开外开放,现在开放的不够。这些讲话和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这项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4.完善与成熟阶段。

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的南方谈话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完善与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邓小平认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8]另外邓小平多次谈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的,如1986年9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子义胜说到,现在经济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9]这不仅进一步说明我们需要完善其他体制的改革,也辨证的分析了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邓小平还讲到我们有两个开放,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开放是一个体系的开放,是一个有层次的开放。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的讲话更是标志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成熟,他讲到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同时讲到检验改革的的成功与失败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也谈到计划和市场的辨证关系,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为十四大决定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完善和成熟。

三 改革开放与粤港澳合作

广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香港、澳门毗邻,就此形成了粤港澳是一个紧密相连、相互融合的自然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发展起来,通过粤港澳合作进一步推动和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粤港澳合作分为改革开放前合作和改革开放后合作两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的粤港澳的合作。

建国以后,由于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属于西方阵营的港英和澳葡对中国持敌视和怀疑态度,粤港澳合作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的贸易年增长率分别为-0.26%和-6.41%。60年代到70年代,负增长的形势得到扭转,呈现出较为稳定增长的态势,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年均增长分别上升到9.08%和20.07%;内地与澳门的贸易合作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10.55%和19.00%。[10]这时期,广东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在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各产业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广东的增长率一直是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都处于无政府状态,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劳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广东发展受到严重的打击,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这一时期,粤港澳存有的贸易主要是向港澳地区提供生活需要的一些农副产品,以保证港澳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广东也从与港澳的贸易中获得外汇收入,内地与香港贸易取得的外汇,从上世纪50年代的10亿港元增加到70年代末的130亿港元。[11]广东仍然为内地建设和港澳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保障

总的来说,由于当时国际政治的格局与国内政治影响,粤港澳合作是局部的、低层次和窄领域的合作。

2.改革开放推进了粤港澳合作。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由于较好的区位优势、对外经济联系优势和人缘优势原因,广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东把握了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崛起,从1985年起,连续23年广东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一个起着重要决定性的因素是粤港澳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不断加强,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格局。

其一,改革开放为广东带来了更多的港澳资金,为广东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对广东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79年到1991年,广东实际利用港澳资金达到106.1亿美元,从1992年到1997年实际利用港澳资金达到494.28亿美元。[12]而在2006年广东与引用港澳资金的合同金额达到147.7亿美元。而这些资本的投入涉及到旅游宾馆等、汽车制造、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其结果有效地促进了广东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其二,改革开放和港澳地区制造业的转移造就了珠三角世界性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同时加快了香港向国际金融、贸易和商贸服务中心的转型。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出现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转移浪潮,香港受到成本上升的约束,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开始丧失原来的优势,迫使香港制造业必须通过产业转移提高其竞争力。而此时,正逢内地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一步,相继成立了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广州和湛江两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内地成本的低廉与政策的优惠加上广东地缘优势、语言优势和文化优势,港澳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广东来,成为了命题中的应有之义。港澳资金的投入和制造业的转移形成了香港与珠三角“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香港主要制造业的80%的工厂转移到广东,其中有94%转移到珠三角。同时珠三角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香港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因此,广东珠三角从“鱼米之乡”的农业社会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基地,此种历史性巨变固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必然结局。

其三,改革开放带动了粤港澳贸易的繁荣。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港澳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同时香港和澳门也成为广东最重要的贸易对象。广东利用港澳自由港地位,拓展对外贸易,广东省的出口贸易,在1978年只有13.88亿美元,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出口贸易迅速腾飞,1990年就高达105.6亿美元,其中有85%是通过香港转口的。[13]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无疑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国际性的转口贸易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国际贸易中心的作用日益增加,这对香港本身的发展提供一大契机,也给内地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改革开放后,粤港澳合作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是2003年签署的CEPA、2008年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和2008年国家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全面推动粤港澳经贸、基建、产业、人才以至文化的优势互补,把大珠三角地区的深化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打造全中国以至全世界具有最强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都会圈提供了更好、可靠的保障与平台。在这一时期,粤港澳合作方式不断多样化,从单向投资到双向投资和共同融资;合作层次不断的提高,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民间到企业、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形成多渠道的合作方式;合作地区不断增加,从港澳和珠三角、港澳与大珠三角到港澳与泛珠三角的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从商旅、基础设施、制造业到科技教育、信息服务、金融和人才交流等方面。

不可否认地是,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实施和香港、澳门的回归带来和促进了粤港澳合作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粤港澳在改革开放中的成功合作足以证明改革开放思想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选择和中国走向复兴之路、富强之路和幸福之路的可靠保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6-247.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2.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8.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6.

[10]马经.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5.

[11]马经.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6.

[12]马经.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7.

[13]何佳声.改革开放推进了粤港澳经济合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2(7):17.

猜你喜欢

粤港澳改革开放广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编读往来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