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2013-04-07刘小华匡促联

关键词:消费行为伦理价值观

刘小华,匡促联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湖南 岳阳 41400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科学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基于此,对大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教育,矫正他们在消费伦理关系中的失范表现,引导其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成为当下不可疏忽的教育主题。

一 大学生消费伦理失范的表现

消费是指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行为。消费既是一个经济现象,又是一个伦理问题。法国学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主动的集体行动,是一种约束、一种道德、一种制度。它完全是一种价值体系”。[1]该观点深刻表明,个人消费虽然发生在私人生活领域,但须受到社会消费关系中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即社会消费伦理的制约。当代大学生既是社会消费生活的重要主体,也是处理社会消费伦理关系的中坚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非总是令社会欣赏,出现了如下被人们称之为“异化的消费”的消费伦理失范行为。

1.“随大流花钱”的盲目从众消费。这主要体现为受别人买苹果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的“感染”,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一些大学生想方设法都要把这些物件配齐,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甚至不惜把学费挪用,也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从众消费带来的危害是明显的:一是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许多家长为此常常是苦不堪言;二是导致诚信缺失。因为从众消费往往带来过度消费、透支消费,使得部分学生难免编造谎言向家长和亲朋好友伸手要钱,把钱花掉后,又很难按时偿还,从而直接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同学朋友之间关系的和谐。

2.“被贴上身份标签”的炫耀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希望藉拥有高档商品来提升身份地位、取得一种心理满足的消费行为。如有些大学生为了“体现”自我价值,往往通过购买名牌、高档商品等方式进行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中得到某种心理满足。在这些大学生眼中,名牌就是身份,名牌就是地位,名牌商品代表一定的质量和品位,可以满足人的炫耀心理。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无疑打乱了正常的消费生活秩序,既加大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助长了社会上的消费主义风气和享乐主义思想。

3.“与传统美德决裂”的浪费型消费。“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节俭、力戒奢侈一直是思想家们大力弘扬的消费美德。譬如老子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治国之大纲,儒家主张“克俭持家”“用财有制”的消费观,墨子消费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可惜的是,浪费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如今已是随处可见,“节俭”观念在某些大学生脑海里已荡然无存,其浪费行为令人触目惊心。例如在日常生活方面,满满的一碗饭没吃几口就倒掉,整条鱼没动筷子就倒进潲水缸,馒头只吃了一口就丢进泔水桶;在个人生活用品上,铅笔和毛巾只用了几次就丢掉,牙膏只用了一半就扔掉;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们也不难见到当前大学校园里消费名目繁多,新的“增长点”迭出,如交了男女朋友、当了班干部、拿了奖学金、比赛获奖、加入党组织等等,都得请客吃饭,且请客的档次、规格越来越高,少则上百,多则几千,如此等等,不仅导致校园人际关系变味,腐蚀社会风气,而且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严重相悖。

二 消费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日本学者小林实曾提出:“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贤明的消费者,要重视充实消费者教育,开展培育有良心的消费者运动”。[2]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比较完整的消费教育体系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价值引导。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1.消费伦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消除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面对一些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及其所带来的恶果,消费伦理教育显然是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现状的及时回应,因为大学生毕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倘若大学生的消费失范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很可能影响周围一代青年人,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重视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在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

2.消费伦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失范归根结底在于其消费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的偏差。而消费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在于构建人的消费信仰和消费态度,是个体消费生活的导向仪。大学生正处于消费人生观、消费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消费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的现状和变化直接影响其消费生活的质量。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教育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只有用科学的消费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消费生活,大学生才可能拥有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生活。

3.消费伦理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就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荣辱观,强调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抵制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思想作风。教育大学生深刻认清我国基本国情,自觉摆脱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陷阱”,无疑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积极配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发展。

三 消费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内容包括“消费道德”教育、“消费知识”教育、“感恩”教育、“绿色消费”教育等,现逐一分析如下。

1.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培育正确的消费意识。首先,高校应把消费道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范畴,要引导大学生懂得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资源浪费现象还很严重,要意识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其次,高校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积极营造勤俭节约的氛围,要求大学生把节俭落实到日常行为中,落实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上,自觉抵制不文明、不健康消费的诱惑,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荣辱观,培养科学、健康的消费意识。

2.加强“消费知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科学理财观念和消费维权意识。消费知识主要包括理财知识以及消费法规教育等。在许多发达国家,理财教育都是学生的必修课。而我国大学的理财教育相当滞后,大学生中具有独立理财能力的相当少。因此,高校应当开设理财教育课程。理财教育应侧重对大学生进行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以及培养其正确使用金钱的技能。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知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但缺乏消费法律知识,无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正当的消费权益。因此,向大学生宣传国家现时期的消费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增强其消费维权意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3.倡导“感恩”教育、培养消费美德。这是针对一些大学生在消费生活中常以自己为中心而很少顾及他人的消费感受而采取的教育策略。要求大学生从三个层面严格要求自己:第一,感恩父母。具体的感恩形式包括认真学习,取得好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等。大学生只有切身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和不易,才会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行为,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价值观。第二,感恩社会。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能力来感恩社会的关爱,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无偿献血、积极募捐等。第三,感恩自然。即学会感恩自然,树立节约意识,坚持适度消费,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4.倡导“绿色消费”教育,树立可持续消费理念。绿色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人们在追求美好、洁净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应成为践行绿色消费模式的楷模,即一方面在追求消费生活质量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和资源;另一方面应注意自身的消费行为应有利于环保。如自觉抵制一次性消费品、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等。

[1][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刚,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73.

[2][日]小林实.东亚产业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39.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伦理价值观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