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革命传统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以皖西高校为例

2013-04-07鲍云飞

关键词:皖西理想信念革命

鲍云飞

(皖西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六安 237012)

地方革命传统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以皖西高校为例

鲍云飞

(皖西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六安 237012)

大学生正处在树立理想信念的最关键时期,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更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革命传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载体,具有感染力强、形式多样化等优势,这对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皖西高校依托革命传统,充分利用地方革命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革命传统;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理想的树立、信念的形成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支点。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分,由于存在内容的抽象化、方法的单一化等问题,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失去现实生活内容、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灌输和口头说教,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和消极心态,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因此,适应新的形势,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规律和结合地方特色,在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上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皖西革命传统的主要内容

1.革命传统的内涵。

革命传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中所形成的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中国革命传统其核心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1]革命传统不仅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继承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价值指向,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料。

2.皖西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状况。

皖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活动的最重要区域之一,皖西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国家的繁荣和人类远大的理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留下了诸如红色文化和水利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皖西文化。这是皖西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

早在1920年初,皖西六安就出现了“中国革命小组”。1922年春,皖西有中共组织的活动。1923年成立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是安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鄂豫皖边区的三大起义中,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均发生在现六安市境内,皖西北苏区成为鄂豫皖苏区的半壁河山,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共同组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坚持在大别山的红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奉命东进抗日,皖西又成为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皖西根据地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全国九大将军县中,就有皖西金寨县、六安县(原“六安县”现为金安区、裕安区)。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皖西30年红旗不倒,30万先烈捐躯。可以说,皖西的山山水水都浸润着先烈的鲜血,皖西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过革命前辈英勇战斗的足迹。[2]皖西革命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皖西厚重的革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六安市就有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独山革命旧址群、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等景区。六安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资源大市,文化积淀丰厚,其中红色文化经典品牌更是誉满全国,独树一帜。《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歌谣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旧社会的苦》《反国民党歌》《送郎当红军》《党是我的亲爹娘》《红军都是英雄汉》等。[3]皖西红色文化,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革命生活。

皖西高校要充分利用和拓展这些资源,把革命传统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革命老区资源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挖掘地方革命传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明确的价值、道德取向,利用皖西革命传统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通过对革命传统的学习与了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敢于争先的皖西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激发使命感、责任感,奉行于实践。

二 皖西革命传统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创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载体,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4]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灌输,更应借助一定的载体,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使大学生受到一定影响、熏陶、感染、感化而主动积极接受。革命传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载体,具有感染力强、直观生动等优势,这对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挖掘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利用其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引导大学生深化对理想信念功能与作用的认识。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核心与支柱,具有凝聚功能和内在驱动作用。当代社会,由于文化的多元化、价值的多样化、社会的信息化和压力的多重化,使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受到一定影响。如何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实现个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进步,这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新形势下国情、世情,进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这种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正确的历史观尤其革命历史知识作支撑,皖西高校利用地方革命传统,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当地历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善于吸取历史经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功能和作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是革命的、进步的和科学的理想,它集中地、强烈地反映了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皖西地区历史充分表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皖西儿女都要面对很多困难险阻,正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皖西儿女不畏艰难、前赴后继、勇敢斗争,艰苦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皖西历史,铸就了老区革命精神。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5]

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皖西革命历史,把历史与现实结合,使大学生能够感性地通过对地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进而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由感性到理性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选择。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在感知和体验历史和现实中、从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分析中明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在社会前进之路和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大学生只有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志向,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各种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人生的目标,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成长成才的实践中,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信念,促进个人和社会不断发展。

2.引导大学生把握理想信念实现的根本途径。

大学时期是树立理想的时期,必须引导大学生既有崇高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很难实现。

皖西儿女在各个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它为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树立了榜样。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让大学生直观感受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加深对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倡导和培养起来的优良作风,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重要保证的理解。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把传承革命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阐明不同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的表现形式不同,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艰苦奋斗始终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皖西高校组织了大学生走红色路线,到大别山皖西山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一系列“我为老区人民做贡献”活动,通过这些方式,让大学生了解历史、学习革命前辈,看到老区的变化,感受社会的发展,正视现实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意识到祖国和人民对大学生的期望,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大学生明白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从而自觉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理性面对新形势下各种物质诱惑和精神困苦,继承和践行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

三 皖西革命传统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皖西革命传统在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高校要采取各种方法利用多种渠道,把地方革命传统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

皖西高校对外要与各区、县职能部门签订共建协议,建立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如皖西学院已经建立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立夏节起义旧址、红军32师建军地旧址、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独山革命暴动旧址群、无产阶级军事家许继慎烈士陵园、寿县小甸镇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遗址、苏家埠战役旧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入党宣誓和纪念日等重大活动中,组织学生走进教学基地,参观烈士遗物、聆听英雄故事、瞻仰革命遗迹等,使学生通过皖西历史的回顾、老一辈革命家的成长历程及革命奋斗史的了解,融入到皖西革命文化中,接受身心的洗礼与灵魂的升华。

皖西高校充分挖掘地方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将革命优良传统引入校园,走进课堂。如皖西学院在校内建立了“皖西文化”与“皖西地区革命传统教育”展馆。新生入学时,把组织新生参观校内的展馆作为每年入学教育的必备内容,通过参观,让学生初步了解皖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产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了解地方文化的求知欲望,为地方文化精神的内化奠定基础。高校还要把地方革命传统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中,在学校的通识选修课中开设皖西红色文化等课程,使大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把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深化对革命传统内涵的理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并践行。

高校还应借助墙报、校报、广播、网络等媒体和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主题班会,有意识地营造革命传统教育的校园氛围。采取演讲、朗诵、知识竞赛和皖西文化PPT比赛等的形式,通过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经典,演红色话剧、参与红色影片的拍摄等途径,把抽象的革命传统内涵还原成为具体丰富的革命形象,把革命传统的历史感转化为大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感,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在亲身经历中受到感染、熏陶,更具体、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激发革命斗志,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1]张李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两类传统教育探析[J].传承,2009(12):66-67.

[2]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红色六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2.

[3]六安市情:文化篇[EB/OL].http://www.luan.gov.cn/zjla/lasq,2008-03-31.

[4]王熠珏.略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2-14.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ClassNo.:G41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EffectofRevolutionaryTraditionintheEducationofIdealandFaithfulforCollege

Bao Yunfe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Department, Wanxi University,Liu’an, Anhui 237012,China)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convictions are not only the kerne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ut also the need of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which is one carrier of the ideal and belief's teach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appeal and diversified form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faith's education. Wanxi University provides this teaching in the way which relies on the special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and makes full use of the local r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red culture resource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set up the lofty ambitions of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motherland's prosperity and richness.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red culture resources; ideal and faith's education

鲍云飞,硕士,讲师,皖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现代化。

皖西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应用项目(WXSY0913)研究成果,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1SK360)研究成果之一。

1672-6758(2013)02-0053-3

G412

A

猜你喜欢

皖西理想信念革命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马枪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回马枪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