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2013-04-07徐建军安县秀水镇农业服务站
□徐建军/安县秀水镇农业服务站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徐建军/安县秀水镇农业服务站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安县近年引进示范推广的水稻栽培新技术,目前全县常年示范推广面积达6 666.67hm2。安县秀水镇从2006年引进该技术,已连续6年在全镇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超过1万hm2,连续4年产量达9 750kg/hm2以上,比一般生产技术增产750kg/hm2,最高产量可达10 500kg/hm2。现将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用良种。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如特优航1号、Q优6号、D优527、冈优188、泰优9号、国稻6号等优质、高产、大穗型品种。
(2)适时早播。根据安县气候条件,播种期应安排在3月25~30日。播种量为22.5kg/hm2。
(3)培育多蘖壮秧。采用壮秧剂旱育秧,培育多蘖壮秧。
(4)适时提早移栽。冬水田、空闲田可移栽2~4叶龄秧苗,时间以4月10~25日为宜;两季田可移栽4~6叶龄秧苗,时间以5月1日~20日为宜。
(5)三角形稀植。稀大窝、窝三株、窝内成三角形。栽插规格:行距40cm,窝距33.33cm,每窝栽三株,三株成三角形,株距10~13.33cm。
(6)合理施肥。施肥原则为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根据安县实际情况,底肥施用量为35%~40%的水稻专用肥6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180~225kg/hm2,猪粪水15~22.5t/hm2。栽后5~7天结合除草,用农得时用量为300g/hm2、尿素45~75kg/hm2追肥1次。
(7)适时晒田控苗。当每公顷总苗数达375~450万苗(每丛50~60苗)时应立即排干田水晒田,泥田重晒,偏沙性田轻晒。重晒田标准为田开大裂,白根满田,叶色褪淡,叶片直立;轻晒田标准为田开小裂,白根翻面,叶片挺直。而后复水。
(8)搞好病虫防治。根据安县历年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和规律,重点抓好水稻螟虫、稻瘟病和稻飞虱的防治。当一代螟虫田间枯鞘率达5%左右时,用20%氯虫本甲酰胺150~225ml/hm2进行防治,孕穗末期,每公顷用40%三唑磷乳油1 275ml加20%丙环唑300ml加75%三环唑600g,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稻瘟病、稻粒黑粉病。灌浆初期每公顷用25%正欢1 200g加80%敌敌畏1 050ml进行稻飞虱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