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促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2013-04-07肖敏宜宾市南溪区区委
□肖敏/宜宾市南溪区区委
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促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肖敏/宜宾市南溪区区委
1 坚持顶层设计,高位引领农建发展
宜宾市南溪区树立全域规划的理念,按照“以点带面、长远治本”的原则,立足新区转型跨越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中长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在注重设计各类规划的同时,科学统筹多规衔接,科学制定了《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十二五”重点堤防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十二五”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水产“十二五”规划》、《特色水产发展规划》、《五小工程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实施方案,着力凸显各类规划的科学性、全局性和实效性,引领南溪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位发展。
2 坚持多元筹资,全面筑牢经费保障
宜宾市南溪区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补充”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富聚效应,千方百计筹集各项资金3.49亿元,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整合资金投入,把水务、农业、林业、扶贫、农开、土地等相关部门的项目捆绑起来,在不改变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整合使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2012年度整合项目资金4 101.5万元,用于新建渠道、整治渠道、整治山坪塘、改造泵站和新建蓄水池。激励群众主动投入,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等方式,全区群众投入资金6 522.8万元,占总投入的18.7%,带动了资金的高效率投入。借助金融之力投入,与四川省农业银行、宜宾市农业担保公司、和正担保公司等多家省市融资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凡群众或业主贷款投资水利工程建设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提供贷款,区财政全额贴息补助,按银行贷款利率无偿贴息3年。
3 坚持整体联动,超常推进农建项目
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宜宾市南溪区委书记、区长带头进行现场办公,集中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相应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农建机构,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常抓不懈,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揽,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靠前指挥,村民自主实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机制。同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相关部门的年终目标任务考核,并创造性地建立了项目追踪督查制、电视曝光制、黄旗警告制。
4 坚持财政兜底,破解重建轻管难题
针对工程建成后的管理难题,先后制定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构筑起了农建工程管护的政策支撑体系;按照“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原则,对兴建的小水利工程进行确权发证,落实工程产权,建立区、乡镇、村“三级”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服务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乡镇设立水利管理站,进一步落实主体和责任;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210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村级水管协会,并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每个村组建1名以农民为主体的村级水管员队伍,负责村管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日常管理、维修维护,区财政每年分别按一类村3 600元、二类村2 4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保障。同时,对全区40座水库日常维修养护,全部采取区级财政补助、区水务局管理指导的模式进行管护,有效保证水利工程持续发挥最大效益。
5 坚持统筹融合,倾力打造农建精品
依托“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和“五小水利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防洪保安工程修复、农村饮水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相结合,与农业开发、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2年,全区共治理水土流失12.4km2,新增节水灌面2 625.67hm2;解决了4.21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6 坚持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全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群众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大大推进了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巩固发展,全区蔬菜基地面积8 000hm2,年总产量58.81万t,产值6.84亿元,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获得省级以上绿色食品认证蔬菜品种6个;江南卢亭坝蔬菜基地作为2012年全省春耕现场会的参观点,得到了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同志的充分肯定。
宜宾市南溪区先后被四川省评为县域经济强县、现代农业基地强县、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县、连续五年被评为“三农”工作先进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