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构建农业防灾避灾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2013-04-07陈体康苍溪县亭子乡农技推广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3期
关键词:农技防灾减灾

□陈体康/苍溪县亭子乡农技推广站

试探构建农业防灾避灾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陈体康/苍溪县亭子乡农技推广站

农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露天工厂”,涉及面广,生产周期长,制约因素多,技术门类复杂,是一项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庞大系统工程。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农业要最大限度地摆脱自然灾害的极端制约,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收、农民长期增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农业防灾避灾长效机制。

1 防灾避灾农业的基本现状

在四川西部丘陵山区,由于受自然因素和地理条件的极端制约,再加之农业基础建设相对较差,农业防灾避灾能力弱,机制不健全。其基本现状是“五多”、“五难”。

一是外出务工农民多,科学种田难。截至目前统计,苍溪县亭子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达4 500人左右,占农业劳动的70%以上。由于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量外出挣钱,有效的农业新技术难于推广落实,导致留守在家农民粗放经营,农业比较效益下降。

二是防灾避灾措施多,落实难。为了应对十年九旱的特殊天气,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以旱制旱,以早制旱,以经制旱,以科技制旱的有效对策和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推广落实,但落实难度大,特别是节水农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年年搞推广,年年成效甚微。

三是病险水利设施多,维修投入难。全乡现有100m3以下蓄水能力的微水池890口,3 000~5 000m3蓄水能力的大小山坪塘141口,5 000~10万m3蓄水能力的小Ⅱ型水库5座,470万m3蓄水能力的双丰水库1座,机电提灌7处,装机容量390万kW。从数量上看可以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的用水问题,但从实质上看,50%以上是病险工程,设施不配套,有效蓄水少,灌面小,再加之山坪塘维修和投入主体不明确,造成受益群众不想投入,村、社集体无钱投入,国家对小型水利投入不足,因此造成维修困难。

四是农业受灾教训多,有效应对难。面对农业十年九旱的现实,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每年春耕时节均要采取行政和技术的手段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宣传、贯彻抗灾减灾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措施,旨在有效规避和防范农业风险,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但农民对提早预防农业灾害的有效性认识不足,灾害来临时束手无策,不仅不去主动避害,反而是任其发展,怨天尤人。

五是留守老人儿童多,农业增收难。由于农民大量外出挣钱,留守在家的80%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他们无奈地支撑和承担着家庭的田间耕作,对于怎样搞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增加收入,有心思考,无力落实。每到播种和收获时节,又愁种来又愁收,愁种时无人提犁撒种,愁收时眼看成熟的粮食请不到人收割,收种都为难。

由于农村存在“五多五难”,便产生了“五有五缺”:即有土地缺人耕种,有技术缺人接受,有设施缺钱维修,有产业缺人发展,有项目缺钱投入,所以导致农业经济徘徊不前,抗灾避灾能力低下。

2 影响农业防灾避灾长效机制建立的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山区农业基础条件落后,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传统农业观念和耕作制度根深蒂固,没有走出大山去亲眼看现代农业的先进典型,只是在自家承包地上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来传承和守候着祖辈们留下的家业和赖以生存的土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业劳动者素质低下。目前留守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大多数是五六十岁以上人员,年龄趋于老化,且不识字和识字很少者居多,所以,在从事农业生产时接受和运用农业科学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差。

(2)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动员千军万马,跨区域联合作战,加大了山、水、田、林、路、气的综合治理,改善了当时农业的基础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农业的基础建设投入主体不明确,大多数水利工程均成了病险工程,渗漏、垮塌严重,带病运行,蓄水能力差,再加之农村分户经营后,农业劳动者大量外出务工,要调动大批劳力建设和维修大的水利工程已不可能,同时各地山坪塘大多无资金投入,无人维修,无效益发挥。

(3)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够完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农民真正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但是对于保障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还不够完善。比如各级政府近几年的财政投入主要向粮食主产区和大型水利工程倾斜,对丘陵山区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对水利、机耕道、田间作业道、基本农田建设投入较少,所以农业基础条件太差,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弱,农民持续增收太难。

(4)基层干部对抓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的职能主要应该定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上,同时把工作重点应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但目前的基层干部“权小责任大,看得见管不了”的事情太多,主要精力均用在了应付复杂的行政事务与建设“软件”资料,应付年终目标考核上,造成年复一年旧貌未改,农民还是靠外出务工挣现钱改变家庭现状。

(5)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体制不健全。苍溪县事业单位改革后,重新组建了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的人、财、物全部归乡镇管理。由于乡镇工作头绪多而繁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或专业岗位,只要乡镇缺编制缺人搞的工作大都安排事业干部兼任。一人多职,职能错位,造成农技推广工作流于形式,指导不力,效果差,农民有意见,专业技术人员有苦难言。

3 试探构建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农业防灾长效机制,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应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农业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急需、急盼、急想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关键。为有效地规避农业风险,全面加强和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水平,保障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农业防灾避灾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转换地方政府职能,为“三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作为山区农业乡的地方人民政府,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抓好“三农”工作,为科技兴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优质的公共服务,确保粮食安全,人民安居乐业。一是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要从传统的农村工作方式向现代的农村工作方式转变,树立“农业产业立乡,现代农业兴乡”的理念。二是要从传统的指导农业观念向现代的服务农业观念转变。抓好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三是应对灾害天气要发扬“千里百担一亩苗”的传统硬干精神,向主动顺应天意“巧干”转变,不让农民走弯路,遇灾也能依靠科技夺高产。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防灾避灾能力强弱,取决于农业的基础条件改善,农业的基础条件改善取决于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农业的有效投入取决于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制定。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多元化投入,应采用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的方法或以奖代补、以劳折资的方式,实行山、水、林、田、路、气、环境综合性治理,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3)进一步深化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推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保障农业持续增收的公益性服务组织。没有农技推广机构的不懈努力,农业发展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笔者认为,农技推广机构应以县管为主,人事劳资关系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派员到乡,工作的德、能、勤、绩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片区共同量化考核,才能保证农技推广工作的时效性,才能充分调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一心一意为农业防灾避灾服务。

(4)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一是采取以会代训促动,二是现场示范驱动,三是科技示范带动,四是以奖代补推动,五是专业培训拉动,提高农民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同时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为农业防灾避灾和推进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只有各级政府重视,把科技培训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软实力来抓,才有可能推动农业防灾避灾的健康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5)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的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保障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农业风险防范基金,专门用于突发性的农业风险补偿;二是有效整合和优化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把资金打捆使用到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重点项目,如水、电、路等项目上来;三是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的推广力度扩大投保面,提高覆盖面,让农民更多受益;四是进一步提高中长期农业天气预报的测报水平,给各级政府指导农业,农业部门服务农业,农民朋友投身农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做到有效应对,大灾来时不惊慌,顺应天意抓防灾,灾年也能夺丰收;五是地方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和构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措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和制度性保障。

遗失声明

宣汉县程氏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遗失(代码:05217849—2),特此声明作废。

宣汉县程氏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3年5月17日

猜你喜欢

农技防灾减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