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基层网络民主的良性生长
2013-04-07刘晓黎
张 铭,刘晓黎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网络民主是以网络空间为场所,基于网络技术的数字互动,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事务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常见的形式有电子投票、电子论坛和电子竞选。“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1]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工具实现“电子民主”、“数字民主”等新渠道和新形式。马克·斯劳卡认为:虚拟现实的政治是指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高技术给政治带来的影响。之所以选择政治是因为数字革命的深层核心是与权力相关的。而基层网络民主是指以网络空间为场所,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互动,基层人民群众积极表达政治意愿、提出政治诉求以及参与政治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
一、基层网络民主的基本特征
相对传统基层民主而言,网络民主具有开放性、传播性、互动性等特征。
(一)开放性 基层网络民主的开放性,表现在网络为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提供了经济、快捷的渠道,使政府和民众之间有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媒介,通过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信息封锁、暗箱操作是民主的天敌。因此,在开放度较高的虚拟世界里,正是草根网友对浙江吴英案的强力“灌水”,才使政府开始关注民间借贷的立法;正是基层网民对“最牛钉子户”事件的强力“拍砖”,才为普通民众能够利用《物权法》维护自身权益创立了第一个成功案例。
没有网络,上述问题也许最终也会有人提出并解决,但那会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因此,加快基层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博客以及微博的开通,从而搭建起与基层网民沟通的桥梁,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努力的方向。网络舆论作为服务政府工作的重要力量,既要成为政府体察民情的一面镜子,又要成为集中民智、顺应民心的一件利器。这样,有利于政府与民众走得更近,让决策更加符合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在我国,依靠群众反腐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如今,网络反腐为这一基本制度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网上监督与内参专报的有效结合,不仅整合内外部资源,也形成了一种政网互动、政民互动的良好氛围。
(二)传播性 基层网络民主的传播性,表现在当前网络世界中,与基层民众息息相关的信息,总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这让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表意见和言论的权利,即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排除在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福祉之外。在传统媒体上,我们仅仅可以在报纸重要版面看到官员的重要演讲稿,或者在新闻当中看到重要领导的出镜以及重要讲话。可见,传统媒体约束了公民了解最新政策的渠道。
但是,面对网络中海量信息的不断扩散,相当多的民众显得无力驾驭这些信息风暴,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这些信息,时常陷入人云亦云、最终失去自己真正思想的境地。一旦虚假的消极信息传导到公众的耳朵里,公众的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由失真、过滥的信息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这样并不会推进民主社会的进程,反而会破坏民主政治建设。
(三)互动性 “近几年来,我国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的现象日益增多,从2003年的寥寥无几,到2007年的每月一起,发展到2009年以后的每月数起重大网络事件,不仅改变了公民传统政治参与的理念,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而且对政府的公共管理体制、机制、运作模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2]由此可见,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提升了基层群众对政治事件的参与积极性。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通过平等议政、质疑问难等途径,来体现公民意志,并行使公民权利。所有的网民都可以对任何突发的事件表达意见,可以对公权力的行使提出建议或批评。网络民主的即时传输功能,无异于在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了即时对话与现场办公的机制。这与传统政府工作中一份文章要盖数十枚公章备案,或者一份报告要经数十个部门审批的现象相比,快慢迥异。同时,网络世界不仅保障公民参与,而且不乏专家问政。正是由于网民与政府在“南京与名古屋断交风波”事件上的互动,才促使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立场,也在民主精神和爱国意识上达成了共鸣;正是海内外网民的同仇敌忾,才保证了2008年奥运圣火在境外最终排除干扰,顺利传递。
二、基层网络民主的良性生长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周天鸿委员发言说:“‘网络民主’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渠道,为民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培育了民众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民主监督的效力。但是,由于网络本身虚拟性等特点,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如虚假信息和网民言论的非理性张扬,为网络民主的进程添加了杂音,影响了网络民主正常的发育过程。”[3]
(一)重视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最早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新闻改革时提出的。他认为:“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网上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他认为网络也应该严格地受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4]但是,当时这一提议并未得到明确的答复。2008年8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答复网络实名制立法提案,虽未获通过,但表示“实现有限网络实名制管理”将是未来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方向。2009年5月1日起,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中正式规定:发帖、写博、网游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杭州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城市。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微博等共同实行微博实名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就中国日益成长的国际地位而言,互联网还远没有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究其根本,是网络诚信和社会责任的缺失,造成了巨大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而网络实名制恰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现象。实名制的网民会更加理性地为自身言行负责,避免匿名化状态下的种种弊端。网络实名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用以法律形式来保障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关系到中国对经济发展机遇的把握,也关系到中国利用高科技创造后发优势进行产业创新,保护知识创新。
(二)加强网络信息的有效性 2012年3月10日,李长春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从大量的实践看,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还是公开透明,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准确信息,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社会关注度高的城市和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要建立完善信息机构,随时了解网络动态,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5]可见,基层网民不能随意出于宣泄、诽谤等不良动机而发表无限制的言论,在与政府进行交互的同时,也必须自觉践行《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做一个理性、负责任的网民。一方面,加强网络信息的有效性,需要增强基层地方政府网络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基层政府的网络从业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杜绝有害、虚假信息的传播,并及时向群众提供最真实、最快捷、最全面的信息,保持工作的严肃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面对网络不良舆论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实行版主全职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要对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做出明确的界定,做到依法管网。要通过各种措施净化网络舆论,使之能够真正发挥促进民主、改善政府行为、保障人民权利的作用,真正做到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加强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言论发布人的身份验证。据调查,10-29岁网络使用群体在过去5年内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接近高位;而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
(三)利用手机互联网,提高基层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手机有着传统网络终端所不具备的便携性和即时性,可以随时随地联入互联网。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2月止,中国网民达到5.1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就达了3.55亿人;另一组数据显示,手机网络用户为初高中学历的分别占35%和34.3%,而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手机网民占总数的66.6%。[6]以上数据表明,手机互联网在基层中占很大比例,通过手机网络来实现基层网络民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当前,手机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在大众情怀上,即在特殊节日,基层政府会给当地群众发一些问候短信,体现政府关爱群众温暖民心;另一方面表现在发布各种通知上,即在一些特殊时刻,政府会向民众发送通知,将时效性较短的通知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群众,而且能及时了解对方是否已收到及对方的回复。除此之外,手机互联网还可以为政府开展社情民意热点事件的调查与投票活动提供准确的依据。同时,公民对政府有何建议或意见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反馈给政府组织。手机互联网的完善,将有利于基层群众参政议政,大大加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性,对增强基层民主起到巨大的作用。
基层网络民主的信息化渠道目前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塑造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有利于促进我国基层网络民主化进程,有利于中国新农村的建设,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1](美)马克·斯劳卡著,黄锫坚译.大冲击——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杜,1999.
[2]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谢耘耕工作室.2010年中国公民的网络表达与公共管理分析研究报告[R].2010-11-22.
[3]周天鸿.推进网络民主建设,建设新的有序民主参与渠道[EB/OL].http//www.stdaily.com,2010-03-10.
[4]李希光.谈新闻改革: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EB/OL].http//www.boke28.com,2004-11-14.
[5]李长春.应对突发事件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N].海南日报,2012-03-10.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tech.qq.com/zt2012/CNNIC29/,20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