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批发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3-04-07王一丹
□王一丹
(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7)
目前,我国批发市场整体上已进入业态提升、功能扩充和管理升级的调整期。在连锁超市、仓储式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兴商业形态强劲发展的势头下,曾经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以其简单、快捷的商品流通形式,低成本运作形成的价格优势,一度占据了商品销售市场半壁江山的城市百货批发市场目前出现生存危机[1]。宏观来看,东部各沿海省市的批发市场均已趋于饱和,而中西部地区的批发市场尚存在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空间。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当前广西、湖北、浙江、湖北、山东等地都已出台了扶持政策措施,郑州市如何建设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相匹配的批发市场,日益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郑州市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郑州市批发市场始建于改革开放之初,历经初期发展阶段(1979一1984年)、配套发展阶段(1985一1991年)、全面发展阶段(1992年-2010年),各类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品批发市场发展迅猛,日益呈现出新的基本特点:一是市场建设向大规模、高档次、规范化方向发展;二是市场辐射功能向跨区域、远辐射方向发展;三是市场组织结构向专业化批发市场发展;四是市场投资主体向多元化、联合体方向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市场发育不平衡并有一定自发性,市场建设缺乏综合协调、统一规划和指导,有些市场秩序较混乱,在经营管理上片面追求盈利性等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2]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层面,郑州都市区建设业已全面铺开,这无疑为已经初具规模的郑州市批发市场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一)郑州市批发市场基础较好,已经初具规模。近年来,伴随着商贸物流业的兴起,郑州市批发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据课题组调查,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15个,覆盖12大类50多个行业,营业总面积7352万平方米,经营商户12.8万余家,从业人员38万人,年交易额925.4亿元(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市场62个,年交易额超10亿元市场22个,郑州银基商贸城、郑州东建材大世界年交易额近百亿元),年实现各类综合税收20.89亿元。初步形成服装和小商品、鞋业和食品、汽车配件和装饰、家具建材、农资、花卉和农产品、水产和调味品、纺织布料辅料、电子产品等十大产业集群。2009年,郑州市批发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706.6亿元,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4.8亿元)多270多亿元,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部省会城市中,郑州市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居于前列,市场交易范围已辐射至除西藏之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
(二)郑州市批发市场潜力十足,发展势头良好。郑州市发展商贸物流业具有地理区位适中、交通运输便利、人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等突出优势。近年来,伴随着建设现代化商贸都市的机遇,郑州市各类批发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许多创办市场的商户成为几百万元户、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户,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和致富。群众总结说,“市场里面有间房,胜似开个小银行”。“十二五”时期,郑州市将继续支持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打造国际物流中心,预计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0%左右。
(三)郑州市批发市场需求巨大,发展机遇难得。仅从郑州市人口来看,根据《河南商报》2011年5月18日报道,郑州市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市常住人口为8626505人,同2000年11月1日截止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1967505人,涨幅达到29.55%。人口的激增必然带来相关消费需求的扩大,加上郑州都市区建设等带来的相关需求增长,为搞好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对郑州都市区建设而言,应从关注民生、满足群众需求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避免错失发展良机。
二、目前制约郑州批发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郑州市批发市场在基础规划、法制建设、管理服务、物流信息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的 10 年至 20 年将是郑州市批发市场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必须切实做好批发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发展、提升工作。郑州市批发市场应朝着现代化的流通企业发展。
(一)规划滞后。截至目前,郑州市尚无专业批发市场发展专项规划,市场形成多源于商户自发聚集。由于市场创办缺少深入调研和论证,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哄而上、四面开花、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仅建材家具类市场就有28家,远超出市场需求。航海路郑州鞋城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鞋类批发基地,由于缺少前瞻性规划,近年来受交通和周边环境限制日益突出,交易萎缩,商户大量流失,已被石家庄鞋业市场赶超。不少过去建在闹市区和都市村庄的市场,随着城市扩张不得不多次搬迁。目前三环以内仅因城中村改造和规划调整,就有18家专业市场需要搬迁。一般来说,培育一个市场至少需要2到3年的时间,市场动迁不仅浪费大量财力,造成商户流失,也给稳定工作带来了压力。据郑州市市场发展局统计,郑州市每年仅批发市场搬迁造成的损失不下20亿元,接近于2009年金水区的财政收入。
(二)空间制约。目前,郑州市大中型批发市场50%集中在城市内圈层和中圈层,小型批发市场有48%集中在内圈层,有近90%的专业批发市场租用的是集体建设用地。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许多搬迁的批发市场面临着“落地难”问题。如郑州亚宏水产大世界是我市交易规模最大的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国水产业商会中部水产基地,由于惠济区王砦村整体改造,面临着搬迁或关闭。调研发现,类似这种房地产开发挤占市场发展用地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市场的资金比较充裕,如果能解决好建设用地问题,就可能在今后2到3年内交易额达到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三)标准不高。2005年以前,郑州市曾实施过《郑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管理条例》,2005年因故中止执行,目前在市场建设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实地调研中发现,不少市场先天存在设计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除极少数市场具有信息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外,多数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柜台交易、手工操作等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如交易方式落后、盈利能力差、服务功能单一、交易规程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阻碍了郑州市批发市场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四)体制不顺。多年来,郑州市一直缺乏统一、明确的批发市场规划和管理机构。2008年11月以前,郑州市由市商务局负责市场规划建设工作。近年来,商务部门承担的职能过多,且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市场规划建设和监管力量不足。郑州市市场发展局是从市工商局分离出的部分职能和人员基础上成立的事业单位,有近500名经验丰富的市场管理人员,但没有被赋予管理职权,不少人员实行的是差额预算管理。2008年11月,市编委下发文件,明确将市场规划建设审核和管理职能由市商务局整体移交到市场发展局,但由于职能划分不清,在移交工作中依然有扯皮现象,导致市场规划和管理工作长期处于缺位状态。
三、郑州市批发市场的发展对策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转变那些与都市区建设不适应的思路和理念,探索符合郑州市情的发展路子。未来的产品批发市场必将朝着行业产业化、规范标准化、信息系统化、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供需调节、信息中心、交易结算、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全方位综合性服务平台,在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针对上述问题,综合外地市场发展经验,郑州市批发市场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顺应市场导向。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由市市场发展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国土局、市城乡建设局、市行政执法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单位为成员的郑州市市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市场发展规划,协调市场建设问题,督导市场整治和管理工作。
(二)制订科学规划。目前郑州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已经拿出草稿,争取纳入“十二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郑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宜协调尽快研究通过,为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法制保证。
(三)理清发展思路。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建议走“规划先行、产城融合、组团发展、因地制宜、上档升级、产业联动”的道路。“规划先行、产城融合、组团发展”,就是要在规划市场时既着眼长远,又尊重历史,用科学规划引导市场在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合理布局、组团发展。“因地制宜、上档升级”,就是要按照“城区市场专业化、郊区市场集群化、县区市场特色化”的原则,对不同区域的市场制订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内升级改造,郊区批发基地”的原则,对规模容量不够、发展潜力巨大、用地条件问题不大、迁出现址会严重影响发展前途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转型为以展示和零售为主的专业市场。对于发展空间制约严重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特别对主城区三环以内规模小、交通不便、档次较低的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其向郊区和县(市)搬迁,加快资源整合。“产业联动”,一是与制造业联动。在制造业分布密集地区配套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如依托中牟汽车产业园区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交易市场,依托富士康集团建设电子产品物流园等。二是与会展业联动。依托大型市场和行业协会举办大型展会。如郑州信基调味品城借助举办五届全国性行业产品展销会实现了企业知名度大大提升。三是与交通运输业联动。依托火车站、汽车货运站、航空港建设物流园区。四是与旅游业联动。在旅游景区周边建设旅游纪念品市场,将花卉、古玩字画等市场打造成新的旅游景点。
(四)培育产业集群。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现有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引导其向特定区域聚集,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农产品、食品、汽车、纺织、建材、服装及小商品六个主要批发市场集群。打造15家左右超百亿元交易额的大型批发市场,使我市成为带动中原城市群及河南全省、辐射中部地区的现代化商品贸易、集散中心。目前在中牟县商都路一带,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建材和家具市场集群,但规划滞后、“摊大饼”式扩张、建设档次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建议市规划局、市市场发展局会同中牟县对其进行规划整合,打造中部地区建材家具城。
(五)加快转型升级。1.提升管理水平。大力发展行业管理协会等中介组织,引导批发及代理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创名牌、上档次。2.完善配套设施。政府做好市场周边供水、供电、供气、有线网络、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3.创新交易结算方式。借鉴法国、日本等国家做法,积极推行连锁、代理、配送、拍卖等现代营销方式,探索应用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原则上批发市场区域禁止从事零售业务,只展示样品,大量商品通过订单买卖。日用品市场向商场化、连锁化发展,有条件的发展成为大型购物中心和品牌折扣店。4.支持大型交易市场发展期货贸易。借鉴郑州粮食市场发展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等成功案例,充分发挥市场指导生产和价格“晴雨表”功能。
(六)布局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建设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有利于丰富居民菜篮子、稳定菜价。与大型超市相比,农贸市场具有价格低廉、采购方便、就业容量大等优势;和社区蔬菜便利店相比,农贸市场具有价格低廉、品种齐全、新鲜、管理方便等优势,符合大多数市民的消费习惯。对于居家做饭的居民来说,超市和社区便利店代替不了农贸市场。一些“马路菜市场”久治不下,主要优势也在菜价低廉、采购方便。可通过适度税费减免,引导流动摊贩进入菜市场。目前,一些新建和改造的居民社区没有为农贸市场建设留下空间,还有不少农贸市场被房地产开发挤占发展空间,加剧了居民的买菜难、吃菜贵问题。如在二七区的嵩山路与郑密路之间,原有两家菜市场,现在都不复存在。近年来,为配合城市改扩建和城中村建设,已有13家市场被部分或全部拆除,拆除面积达148348平方米。从方便居民生活、稳定菜价的角度出发,应由相关部门牵头在集中成片社区规划布局标准化农贸市场。在空间利用上,可引导建设多层菜市场、地下菜市场、在架空层建设菜市场等。如二七区的百顺菜市场充分利用商业写字楼的边角位置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实现了商业开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吕维平.批发市场的物流整合与变革[J].经济论坛,2004,(16):46-47.
[2]郑州市批发市场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关于郑州市批发市场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6,(15):2-12.
[3]韩喜艳.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