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进

2013-04-07李久东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研究生

□余 勇,李久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大规模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政策。毫无疑问,这项政策将给我国研究生教育带来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也是对市场呼唤的一种回应。诚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那么,政策调整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就成为我们所需讨论的问题。

历史制度主义是解释政策演进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告诉我们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且还将解释政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尝试采用历史制度主义,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进进行解释。

一、历程描述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今天,随着扩招政策的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它在呼应社会需要的同时,还面临着提高质量的迫切问题。[1]那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大致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试点(1984-1989年)。1981年,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包括二十条,对设立目的、申请者的条件、学位授予的主体和标准以及违纪处理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一般认为,《条例》开启了我国教育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之路。然而,《条例》没有区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呈现明显的“学术导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开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试点。1984年,《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正式提交,这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试点的标志。原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司批转了该建议。随后我国在医学、金融学等领域进行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1986年,《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三部门联合下达。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试点工作为我国正式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第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形成(1990-1995年)。其标志是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工作,在我国是否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成为议事日程。这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4个文件,其中《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设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必要性、名称问题以及试点学校的条件等进行了规定。《意见》的颁布,“开启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河”。从此,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启动。

第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规范化(1996-)。其标志是《专业学位审批暂行办法》的颁布。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学位问题开始摆在人们的面前。按学科门类授予还是专业学位自身的情况,多数人主张后者。为了明确这一问题,1996年,《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办法》的颁布对于规范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办学特色越来越鲜明,种类越来越繁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为此,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9年召开了全国首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应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纵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二十多年的历史,呈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点。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但这种制度变迁的弱点也是明显的,它的激进性极易导致制度断裂。

二、宏观背景

显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变化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果从宏观背景来看,以下因素对其造成了重要影响: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运行方式,二是资源配置。计划经济体制实质上就是有计划的调控经济运行方式,并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计划经济体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有规划、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市场经济体制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危害。在建国之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但目前却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计划经济曾在建国之初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它对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经济运行方式的计划调控直接影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调整机制。我国专业学位的设置、招生规模等制度安排,政府直接干预较多,社会很少参与,高校的权力相对较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更多采用间接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大,社会参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安排的程度逐渐加深。资源配置的政府主导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中,高校不能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对其培养的人才也不是十分满意。高校应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持高度敏感,时刻关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市场需要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集权管理政治。20世纪50年代,我国逐步建立起集权模式的高校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表明:只有中央才具有大学的办学权和管理权,地方政府和大学则没有这些权利。这种教育体制的必然结果是:国家从根本上控制了专业学位的招生、课程设置、培养及其就业等诸个环节,这种控制和干预必将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我国20几年的专业学位发展史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专业学位的设置、招生规模等关键的制度安排均由中央控制。这种方式导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逐渐步入困境。一方面,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批量生产,远远超过了社会实际的需求量,“就业难”的局面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数量受到国家指标的限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供不应求。为此,2008年我国开始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学位类型。2009年专业学位已经占我国研究生培养总体的10%,并在一定年限内以每年5%的比例继续增加。显然,中央政府完全控制了我国专业学位的设置、招生规模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和高校自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逐步建立。[2]

第三,社会本位的文化心理。在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上,存在两种文化模式: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前者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社会。后者则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我国的传统文化倾向于社会本位,个体处于各种公共关系的节点中。社会本位的传统文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集中表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设置理念上。1984年我国开始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类型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199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正式起步,原因也在于“经济建设对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996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源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动力机制

对制度绩效的评估是政策变化的原动力。当一项政策与市场、共同的信念等绩效方向产生冲突时,制度就会发生变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推动政策制度化;二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国家通过立法手段推动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意见》,它对设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必要性、名称问题以及试点学校的条件等进行了具体规定。《意见》的通过,标志着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正式起步。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办法》,以保障和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以此为标志,我国专业教育走向了制度化。1999年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应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时评认为,“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由于专业学位与产业结构的紧密联系,人们相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例如,时任我国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曾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受国外发达国家的影响,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也是从单一的学术性学位发展起来的。19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虽然也陆续开设了十几种专业学位,但数量偏少,并且发展也很不完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队伍应该更加精干一些才好。另一方面,从其他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较大作用。专业学位在研究生教育所占的比例是其集中表现。例如,英国的硕士分为研究型硕士和课程型硕士两类。课程类硕士相当于专业硕士。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1997年到1998年,英国有82300名课程型研究生;而到了1999年和2000年,课程型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89000人,同比提高了27% 。显然,专业学位在英国研究生教育占主导地位。专业学位所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进入经济领域,有力地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升级。[3]

四、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指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路径依赖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存在着回报递增现象。也就是说,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每一步都对下一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提供了行动的舞台。每一个行动者都依据理性进行算计,从而决定自己行动。就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政府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1984年,我国开始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政府理性选择的结果。我国原教育部部长蒋南翔曾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实行学位制,这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绝对不是仅有这样一种渠道。临床医学组在本次会议上建议对医学硕士、博士采取一种培养方式,而对专科医生采取另外一种培养方式,分成两种方式、两个渠道进行培养。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就是套用医学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方法来要求临床医生,很显然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来。临床医学组提出的这个建议反映了当前实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去认真研究,这是因为其它学科门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此,我们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一定要加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科实际,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由此看来,通过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诸如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通用一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要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寻找新的道路。1990年,我国颁布了几个指导专业学位发展的文件,这些文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我国专业学位作了指导,并探索了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1996年,我国专业学位走向了制度化,政府对专业学位设置的目的、特点等进行了规定,背后依然是政府的理性选择在起作用。显然,政府更多的是从市场需要的角度出发。然而依据历史制度主义的观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确立后,容易形成制度网络。一旦制度网络形成,制度变迁的成本就会很高,从而陷入“锁定”。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已经运行了十余年,制度网络已经形成,包括招生制度、培养制度和就业制度等。要对这些制度进行变革,成本将异常昂贵,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缺乏动力。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

[3]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