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旅游院校发展与人力资源培养研究

2013-04-07□赵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人力资源院校

□赵 敏

(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27)

在向经济社会快速迈进的今天,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推动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迅速发展的原始动力。占据了人力资源优势,就占据了竞争优势,也就拥有了发展优势。如今山西旅游业正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这也使得旅游人力资源的规模与结构、开发与管理、体制与机制、需求与供给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一支有利于山西旅游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旅游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前山西省内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各大旅游院校和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

一、意义

进入“十五”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全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为“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这一时期,随着全省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各项战略措施的逐步实施,使得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体制机制得到创新,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投入力度逐步加大,产业贡献率逐年增长,产业地位明显提高。“十五”时期是山西旅游业发展史上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时期,虽遭2003年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各级旅游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奋力拼搏,已使旅游业走出低谷,强劲发展,旅游成就凸显。随着旅游业内涵的提升和外延的扩大,旅游业也从单一的游览观光不断向休闲度假、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专项旅游等新兴旅游模式拓展,这一趋势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面不断延伸,逐步趋向多样化。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山西旅游人才队伍己成为各级政府、各大旅游院校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

1.理论意义

自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问世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在各个行业凸显出来,今后各个产业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业作为服务性行业更是如此。本文以太原市等地为调研对象,在全面分析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山西省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的制约因素和提升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目前还没有对山西省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研究山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2. 现实意义

(1)旅游人力资源是推动山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旅游经济发展由消费型发展推动转化为能力型发展推动,依靠对能力的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团体在组织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提高组织或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更好,为团体(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发旅游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又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也是山西旅游业在现有资源、环境条件下,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提升山西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旅游业是创造“经历”的产业,其生产和消费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旅游业又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带动功能强,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进而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商业、娱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出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创造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地方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所具有的就业门槛低、就业能力强、就业形式灵活等特点,对地方政府扩大就业能力、解决就业困难具有特殊的显著的社会功效。

(3)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直接影响到山西旅游经济及区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区域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强大区域竞争力的高科技和复合型旅游人才群,有利于提升本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山西旅游区域竞争正逐步从传统的资源竞争、产品竞争和市场竞争转化为知识竞争、技术竞争和信息竞争,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山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山西旅游业在中部六省区域旅游业中的竞争实力。

二、山西旅游教育发展相关问题

1.旅游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

山西旅游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山西旅游教育也不断发展起来。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山西省内各大旅游院校的旅游专业在近几年大规模的招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专业设置杂而不专,随意性大,缺少对学科建设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旅游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以专业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置,直接体现在课程设置中。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大多仍然选择陈旧的“三层楼”模式,即:文化课(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 。课程内容的重点依旧是语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势政策等的文化课,有的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据有关对中国几所大学中旅游管理专业的调查显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存在专业不专,优势不优的问题。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好用”、“不实用”局面难以扭转。有的高校更是以培养“通才”为目标,随意设置课程,使得用几年时间培养出的人才即不专也不精,无法满足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我省旅游院校的专业教师占整个教师的比例很小,个别院校甚至没有旅游专业教师。山西的旅游院校中从事旅游教育的专职及兼职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许多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是由其它学科转行而来。这些教师不仅缺乏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更缺少旅游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再之他们大多都是兼职教师,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繁重,因此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旅游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中,而新招的年轻教师又缺乏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还有的教师教授的科目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教育教学手段较落后。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教师要适应一门新的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有些新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经验不足,而学校又疏于对老教师的培训,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偏低,原始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求,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在国外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授课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例如在美国,凡是开设旅游专业的大学,学校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除了必须达到的学历要求外,还必须持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对于没有取得行业资格证的教师,首先要进行岗前培训,待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方可上岗教学。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持证上岗这一要求很难实现。

3.旅游院校与旅游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目前,我国的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之间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合作层面上,而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山西省这一现象则尤为突出。就山西省内的旅游院校而言,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之间差距很大,这种现象必将导致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再者担任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很少有、甚至没有机会到旅游行业挂职锻炼,没有充足的实际工作经验,其结果是专业教师实际操作技能不高、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势必会导致学校培育出来的人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最终会影响山西旅游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

三、建立系统、规范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调整旅游院校课程模式,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旅游院校要发展必须改变其传统的课程模式,并根据各类院校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实际需求设置课程。为满足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以就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旅游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多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完成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就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促进校企合作,全面推进旅游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一代旅游专业人才,满足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鼓励学院结合建设需要,在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设立教师实践基地,重点选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为期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和实践能力培训,使教师在挂职锻炼中获取新信息、了解新需求、把握新方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企业也要选派优秀的管理人才到学校兼课或开展专题讲座等以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积极推进山西旅游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山西省旅游协会和旅游教育学会的桥梁作用,并借鉴国外成功的学院办学经验,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强化内外合作,抓好短期的专题培训

旅游业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因此为了适应旅游行业新模式与新知识的不断出现,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与岗位实操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性地聘请旅游业内专家对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各岗位员工、中层及高层管理者进行分批次的短期培训,以全面改善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

4.加强旅游教学与旅游机构合作,促进旅游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由山西省旅游主管部门发起,以山西省旅游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为骨干,积极吸收各市、县旅游教育培训机构、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和各级职业教育中心,充实山西省旅游协会,整合不同层次的旅游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山西旅游教育合力。山西旅游培训中心与旅游院校及省内重点旅游企业应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讲座等形式对山西省内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策划、景区策划、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各旅游院校应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旅游院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以保证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充足供给,不断提高山西旅游教育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旅游教育产业并争取创出自主品牌。

参考文献:

[1]李涛.湖北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樊洁.新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

[3]舒艳.河北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9).

[4]樊洁,焦黎. 关于新疆旅游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

[5]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阿依古丽·克力木拉.和田师专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0).

[6]中国苏州[EB/OL].http://www.suozhou.go2010-05-25.

[7]张小琴.上海潜在旅游业人力资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8]施敏.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9]郭永伟.山西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10).

[10]赵婕.浅谈关于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

猜你喜欢

旅游业人力资源院校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