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结合整体推进苏南地区基本现代化进程

2013-04-07章寿荣杜宇玮

唯实 2013年5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南现代化

章寿荣 杜宇玮

三维结合整体推进苏南地区基本现代化进程

章寿荣 杜宇玮

江苏已全面启动苏南地区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规划与研究工作。在加快向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发展阶段,如何从整体文明的视野推进苏南现代化,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创新现代化实现路径,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对整个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另外,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态势看,苏南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上海、浙江甚至中部地区的竞争压力,金融、财税、外贸、土地等政策优势不明显,若不调整将影响苏南的持续发展。以昆山为例,其传统的强项IT制造业企业多为台资代工厂,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且多为外向型加工制造,产品附加值低。在劳动力用工成本、原材料、土地等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不少产业已有向苏中、苏北甚至外省转移的倾向,再加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上海来说比较滞后,苏南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动力逐渐减退。因此,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区域性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统筹整合区域要素,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互补共享和产业合理分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从“苏南制造”向“苏南创造”的转变,提高综合竞争力,是迈向基本现代化目标道路中所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苏南地区现代化的整体性架构:三维结合路线图

苏南地区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需要一种全新思维。我们把这种新思维概括为:三维结合整体推进苏南地区现代化。内容维度: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文明均衡发展;空间维度:苏南五市区域协调推进与城乡一体化;路径维度:自主创新+提升开放+生态宜居+民生幸福+民主法治。

三维结合的整体性思路是: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与战略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大建设,围绕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在扩大内需的战略背景下,依托现有的经济产业基础,把苏南地区集中在有限地域范围内、彼此呈现群体亲和力和整体关联性的五个单体城市整合为能够发挥区域规模经济效益的城市群体系,形成一个区域内部功能定位明确、分工有序、对外开放层次较高,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现代化示范区域。

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是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任务。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现代化建设的总特征是大工业生产、市场经济、城市化、人本社会、公平公正、民主法治等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规划到2015年率先建成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化的水平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或者简称“基本现代化”。基本现代化的标准就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参照系。目前在世界银行的发展水平分类中,人均GDP排名在20—40位的可视为中等发达国家,捷克、以色列、韩国等是此类国家的典型代表。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以经济现代化为主,人民生活、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同步跟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求全面提高、协调发展,但是这五个方面可以有低有高,不要求等量齐观,经济现代化作为推动其他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物质力量,可以领先发展;而社会、文化、政治、生态各个方面应该同时推进,协调发展。

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的协调发展,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倡导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是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环节。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提出,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贯彻落实好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完善落实“五个统筹”的体制保障,努力形成江苏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格局。

从苏南地区来看,五市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结构上也出现同化,无序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的种种限制而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的格局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举步维艰,城乡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且严重失衡,严重阻滞了农村现代化进程,苏南地区也不例外。因此,突破基本现代化进程瓶颈的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上,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从而整体推进基本现代化进程,这也是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环节。

提升创新、升级、开放、生态水平是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路径。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必须由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使苏南地区率先进入创新导向型经济增长阶段,从而真正形成经济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当前,苏南地区正处于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关键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也是苏南地区保持实体经济发达的传统优势并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前提。提升苏南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和利用外智、对外投资“六外合进”,不仅可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提升苏南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使苏南的现代化真正融入世界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苏南地区整体现代化将在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形成苏南五市的新城市群,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愿景,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青山绿水蓝天的生态宜居区。苏南宜居城市群是建立在强力的社会、文化支撑系统的现代化城市群,城市交通、公共安全、能源循环系统更加科学有效;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人文环境更趋优良、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多彩。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且也是政治的现代化、科技和文化的现代化。在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同时,也要实现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核心,也是确保整体文明进程的关键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尽管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2015年完成,但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当前江苏在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相对薄弱的一个重要环节。苏南作为江苏基本现代化的先行地区,必须注重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以人的现代化为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最终目标,让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二、苏南地区现代化整体推进的总体战略思路

以内需市场为动力,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驱动战略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自主创新也是现代化示范区最主要的使命,是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发动机。其中,企业能否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示范区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苏南整体实现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使企业最终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苏南地区除了立足现有要素资源和产业基础的比较优势,积极吸收国际技术转移和溢出,更应当利用我国高速增长的内需市场规模,利用市场的供求和竞争规律,用利益诱导、资源约束和市场约束下的“需求引致的创新”机制来引导和激励科技创新活动。这一方面需要利用国内的庞大市场,迅速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做大做强创新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进而通过培育本土市场势力为其提供内生的动力机制、盈利机制和再投入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还需要广泛联系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构建产学研联合体来共同开发核心技术,形成资源互补、价值整合、开放创新和规模经济效应,最终以技术内生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还可以利用长三角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利用上海创新辐射源的作用,积极吸收上海的技术溢出,同时发挥苏南的优势,错位发展,特色竞争,内外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培育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本,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就会极大地削弱国家和区域竞争力,同时损害人民福祉。在土地财政背景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模式过多地依赖于房地产这一财政支柱,对地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导致了区域内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损害。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苏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困难,包括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制约、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节能减排标准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好实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不仅在制造业领域的既有优势很容易失去,而且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也会缺乏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目标更将是“空中楼阁”。在苏南地区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应当坚决地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上,不能只选择服务业而摒弃制造业,要以现代服务业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培育一批具有高附加值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从而培育强大的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以差别竞争为条件,形成功能互补的区域产业布局。产品差别是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企业市场势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于企业的经营特色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对于区域来说,提升竞争优势也需要建立在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条件上。苏南五市,是沿沪宁线连绵的城市带,是属于跨行政区的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的经济区域,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关键是要打破要素资源和关键政策的行政边界限制,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互补共享,优化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实现发挥区域创新潜力的规模优势,降低区域内部创新资源的重复利用、低效利用。各市县应当在立足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创新条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不同定位,实行差别化竞争,培育独特竞争力,最终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区域现代化示范区。

以高级要素为重点,提升区域对外开放层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要素分工逐渐代替了产业间分工和产品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进而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环节进行分工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以普通劳动力、土地等低级要素加入全球价值链,是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苏南地区加入全球化的基本路径。这种具有“飞地”特征的国际代工模式发展可能引发经济虚高增长、产业结构二元化、收入分配及地区差距增大、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新一轮的基于内需的全球化战略,其重点是要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吸收和培育更多的高级要素,不断提高对全球高级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的虹吸能力、集聚能力和配置能力,加速发展创新型经济。具体来讲,在对外开放政策上,要尽快对贸易政策和外资政策作适当调整,强化“鼓励”一般贸易和高质量外资中的高级要素的因素;在对境外的经济要素的利用方式上,要强调先进技术和高级人才的利用;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要依托高级要素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生态宜居为标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实现现代化,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总体上达到公认的世界较高水平,实现工业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的整体协调发展。以往的现代化注重工业化、城市化,当今的现代化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今后的现代化注重生态化、全球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的重点在于建设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以生态宜居为标准,推行新型城市化,加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模式,传承和创新苏南文化,把苏南地区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环保宜居区,从而不断提高区域现代化水平。

以民生幸福为宗旨,努力建设“幸福苏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惠民发展原则,以完善公共服务为重点,以实施民生项目为支撑,以提高幸福指数为目标,切实加大投入,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设公平正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努力建设“幸福苏南”。突出民生为本、民生优先,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细化落实民生幸福工程的具体举措,把“六大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即教育成才工程,文化繁荣工程,就业增收工程,保障提升工程,全民健康工程,平安创建工程。

以民主法治为目标,推进政治、社会与人的现代化。苏南地区在国家现代化的背景与整体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可以取得全面推进政治、社会与人的现代化的综合效应。为此,一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要加强思想认识,增强法治建设意识。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民主法治理念,弘扬民主法治精神,全社会要努力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三是要加强普法教育,培育公民现代法治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普法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的作用,通过普法教育,既提高全体群众的法制观念,又让群众认识到作为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权利。四是加强依法行政,营造法治建设环境。各级政府要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各级领导水平。政府机构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执法人员要依法处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级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四项机制,即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追究制和部门执法公示制度等,一方面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另一方面确保行政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五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公正。

(章寿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杜宇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黄 杰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南现代化
苏南年俗亦动人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路先生,我错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