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于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改革

2013-04-06贺建良陈文凯

时代农机 2013年3期
关键词:金工基础课专业技能

贺建良,陈文凯

(1.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农业大学 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1 前言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无疑都很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然而要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目标,却往往很困难,企业还得对新进人员进行长期的岗位培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而高职毕业生的工资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如何正确安排好专业课和实践课程,就成为值得讨论的问题。

文章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先提出目前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建立教学实习的新模式,充分利用针对性强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一技之长”。

2 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现状

我们知道现在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课程与本科课程差不多,是宽口径的,只是内容少一点,难度低一点,深度浅一点而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尽管目前的学生思维活跃,见识面广,但笔者在高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深刻体会,感觉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不能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且基础不扎实,另外,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还有这种感觉,就是读了三年书,好像什么也没学着,另一种感觉就是专业是个“万金油”专业,什么都学,什么也不精;学生一毕业到生产现场,显得实践能力差,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没有目的性,不知道学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有何运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后就忘记。

(2)在学专业课时,由于老师讲得比较快,不可能再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过多的解释,有好多专业知识和理论,学生只知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对齿轮零件为何要锻造毛坯,如何热处理,如何标注粗糙度形位公差,齿轮加工的典型工艺过程等问题弄不明白。

(3)学生对将来的所从事的技术类工作不了解,不知道学什么东西有用,很茫然

(4)学生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教学实习等,基本上都是认知性的学习,针对性不强,各课程的实践环节又各自为战,不能有效地联系和融合,比如说金工实习,每个工种都做自己独立的产品,学生只对各种加工手段熟悉,不清楚工种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了解典型零件完整的工艺路线,当然也不知道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另外,这种金工实习的模式和机械制造基础的实验也没有建立有机的联系。

(5)虽然,在学生技能培养,各学校都加大了投入,但实践环节的技能培养和理论课程一样,宽而浅,重点不突出,不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3 基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解决措施

3.1 合理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一般地说,机械制造类专业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该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并为发展学生智能奠定扎实而又宽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专业基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和稳定的,它是专业学科的“基石”。而专业课是根据社会对于机械设计制造的专门人才在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其任务在于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机械专业范围内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发展趋势,因而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都是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专业基础课的老师和专业课老师要经常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说清楚专业课会在哪些知识点会应用到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使老师上课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2)老师间相互学习,互相交流。专业基础课的老师和专业课老师可以通过互相交换部分课程上课,进一步提高上课质量,这一点实现难度较大,可先试点,然后推广。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应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衔接合理,课程品位高,授课质量好,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能很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多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能在课堂上消化所学内容。

(4)更新和充实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整合实验内容,从课程中剥离实验,设立独立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实验质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合课程的整合,可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项目整合为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如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模具零件的毛坯制作、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将多个实验项目串连起来,一个模具零件可以先在金工实习厂进行毛坯制作、初步加工,然后到热处理和金相实验室进行热处理和金相分析,再到机械制造实验室或金工实习厂进行精加工,最后到模具拆装实验室进行装配,以上过程正是模具零件的典型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作业的形式要更新。如专业课要多布置综合性的大作业,一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二是消化和巩固专业课的知识,并且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对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多开设选修课。如实用易学的应用软件课(AUTO CAD、UG、Master-CAM、Matlab等),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程主要是拓宽人才知识面、调整人才知识结构,同时满足人才个性发展和宽口径的需要;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主要是加强人才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

(7)多开展各项技能竞赛。如通过开展金工实习比赛,机械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Pro-E等三维软件建模大赛,数控编程大赛等,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建立教学实习的新模式

学校的教学实习环节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应该建立教学实习的新模式,也就是要在教学实习中模拟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如果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则可以在获得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点企业各种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的工作经验,并且能更好地学习理解后续专业课程以及有的放矢地进行各课程试验等实践环节。以下是以机械类的金工实习为例来说明教学实习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实训也就是原来的金工实习,它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教学实习。

(1)用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尽可能将各工种联系起来。由于各工种的实习时间相对固定,我们对原来的实习内容不作大的调整,只是将小批量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穿插在各工种的实习当中。根据学生的报名,指导教师从每组选两名操作技能强的学生,共10人,成立一个学生创新小组,利用富裕时间完成10~20件典型零件的加工。下面举例说明。有一个耕整机的第Ⅲ轴,材料为45#钢,工艺路线如下:下料→锻造→正火→粗车→调质→精车→钻孔→铣键槽→去毛刺→表面淬火→磨外圆。以上包括金工实习的车工、钳工、铣工、磨工、锻造和热处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各工种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金工实习可以配合“三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机械制造教研室目前承担一教改项目——机械制造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是要将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所属的实现项目建设为综合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是: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观察,碳钢热处理及硬度的测定,碳钢热处理及硬度的测定,长度尺寸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圆柱齿轮误差的测量。我们仍然以耕整机的第Ⅲ轴的加工为例,它是锻造毛坯,从毛坯到成品要经过正火、调质、表面淬火三道热处理工序,可以在产品锻造和热处理前后,观察其显微组织以及测定其硬度,这样可以将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观察、碳钢热处理及硬度的测定、碳钢热处理及硬度的测定这三个实验项目有机地联系和整合为一体,并建设为综合性实验;在一道机加工序后的半成品和成品,都要进行检验,这样可以将长度尺寸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这三个实验项目有机地联系和整合为一体,并建设为综合性实验,同时将《机械制造基础》和《互换性和技术测量基础》所属的实验联系起来;如果生产齿轮,就可以将圆柱齿轮误差的测量这个实验项目也纳进来。这样将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并编排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3)金工实习可以让学生体验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工作:①工艺员。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所生产的零件(轴或齿轮)的零件图、生产批量的大小、金工实习厂的生产条件和金工实习时间等实际情况,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和填写工序卡片。由于学生对工艺还不清楚,可以先由指导教师讲课,了解如何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工序卡可以在零件某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再填写。这样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工艺员的工作。②生产计划员。每批学生为期五周的实习,可以看作一个小型企业的一个月的生产,我校的金工实习厂分为车工车间、钳工车间、铣刨磨车间、铸造车间、锻压车间、焊接车间、数控车间,也可看作班组。在实习开始之前,可以根据工艺文件制定生产计划,每种零件的生产数量,产品合格率,材料采购计划(包括原材料和低值易耗等),将生产任务和合格率分解到每个车间(班组)。③产品检验员。在一道机加工序后的半成品和成品,都要进行检验,这些可以让学生根据工序要求进行。这样可以即让学生熟悉检验方法和工具,又可理解合格品、不合格品、废品、返工、半成品、成品等概念,以及懂得如何控制产品质量。④现场技术员。如果一批产品在加工当中出了质量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并对该批产品作出处理,让学生明白并非不符合图纸或工序要求的都是废品,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返工,有些情况下可以放过。现场技术员还有指导工人生产的职能,如何选择刀、量、夹具,选择正确的切削用量,选择加工的定位基准等;另外可以负责成立Q C活动小组,对关键工序进行技术攻关。⑤核算员。每个车间(班组)可以设置一本生产台帐,记录每批产品每道工序的生产工时、操作者、检验员、投入数、合格品数等。核算员可以根据原材料费和工时费(含工资、设备厂房折旧费、低值易耗、水电费、各种管理费用等),核算出产品的成本。

此外,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了解和体验设计工程师、品质工程师、设备管理员、生产调度员、安全员、保管员、车间主任(班组长)等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工作。这样,学生在学校就了解企业的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充分利用针对性强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一技之长”

从高职院校额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其中并无培养“一技之长”的课程安排,而企业又需要大量的各工种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马上派上用场,也即是说,企业需要的是马上能上手操作的有经验的人。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就兴起“考证热”,学生盲目考证,也是为了就业,但实际效果不好,拿到证,也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学校,因此,就对高校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出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生产实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一技之长”,也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己愿意从事的具体工种的培训,加强针对性。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再去强化选定的工种的实习,也就是学生真正地就这一工种贴近生产实际的实习,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设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毕业后,学生能马上适应企业的生产岗位,为以后的发展,比如工程师岗位、管理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下面以“数控机床操作”岗位为例,说明一下。

学生在《数控机床与应用》课程中,已对数控机床的原理、结构、编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在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学会基本的操作,如手工编程,加工简单的模型零件,到了毕业实习阶段,到企业去,跟一个师傅当学徒,加工真正的机器零件,学生就会理解图纸上的零件的加工要求,熟悉如何选择切削用量,利用三维软件绘立体图,自动编程,明白刀具的选择、工件的找正位夹紧定,并能对加工中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经过半年左右的毕业实习,学生就能真正得到“一技之长”。

4 结语

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不能分隔独立,应融会贯通,课程教学应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建立教学实习的新模式,在实训中模拟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可以将各实习工种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引导培养学生 的“一技之长”,毕业后,学生能马上适应企业的生产岗位,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李勇智,王静洁.对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认识与探讨[J].林业建设,2004,(6).

[2]崔永俊,张秀艳.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猜你喜欢

金工基础课专业技能
石家庄学院金工实训中心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工厂模式的金工实训研究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高校金工实习的改革与探讨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