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状况分析
2013-04-06张东亮
张东亮
(萧县张庄寨镇农机管理站,安徽 萧县 235251)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农机化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大幅增加,机具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样,这一政策也大幅度提高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但在抢收效率不断提高,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进而涌现出来,为此,笔者针对小麦联合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共同商讨和参考。
1 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状况的调查
关于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状况的调查,笔者选定了一些地理位置不同、交通便利情况不同的村庄作为重点调研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农民、机手进行交谈。为了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状况,我将调查重点放在农机手和普通农民,这两类与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状况直接相关的群体中进行,并根据他们最关心的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为他们“量身订做”了两份不同的调查表。
对农机手而言,作业状况主要包括作业收益、作业方式、作业环境三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农机手的作业状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就目前而言,农机手的作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参与跨区作业而只在本地区作业的作业方式。采用这种作业方式的农机手不仅收益少,而且还导致小麦联合收割机长期闲置,不能充分发挥机器的功用,降低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但这种作业方式的作业环境较好。二是农机手在本地区作业的同时还参与跨区作业的作业方式。就目前而言,跨区作业的形式主要有三种:①农机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②农机专业合作社、中介服务机构或经纪人组织的跨区作业队;③机手自发组织或单机的跨区作业模式。从调查情况来看,前两种跨区作业方式不仅收益好,而且收入稳定,风险小。这主要是因为前两种作业方式的组织者能够准确全面的把握小麦收割的时间、收割面积等有关跨区作业的信息,避免了盲目出机的情况。不仅如此,前两种跨区作业方式组织严密,作业次序安排合理,不会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而且队伍中往往配有专门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维护人员。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跨区作业方式无论是在作业收益还是在作业环境方面都远远优于第三种。因为第三种跨区作业方式往往存在盲目出机的情况,而且农机手收益不稳定,工作环境较差。
对农民而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状况主要是指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价格。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虽然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大幅增加,但其作业价格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农民普遍可以接受,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距乡镇中心较远的部分村庄的收割时间要比距离乡镇中心较近的村庄晚,这严重的影响了偏远地区农民的抢收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形比较特殊、小麦联合收割机难以完成收割任务的田地仍然需要依靠人力收获,大大降低了抢收工作的推进速度。除此之外,农机手因疲劳驾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以及拒绝给一些田地作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 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状况相关信息的分析
在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大幅增多的现状下,农民和农机手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状况的各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作业方式方面,收入较为稳定,作业环境较好的农机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和农机合作社、中介服务机构或经纪人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将更受机手所欢迎。机手自发组织或单机的跨区作业模式则会越来越少。在这种竞争下,农机手的工作环境、工作收益必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农机手之间激烈的竞争,农民将获得更优质、更廉价、更高效的服务。这也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农村中仍有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影响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3 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结合对作业状况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作业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作业次序混乱,市场竞争激烈,作业成本增加,作业环境恶化。因为有些地区存在只接机不管机的现象,再加上同一地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较多,所以导致作业次序混乱、机手疲劳驾驶、机手之间相互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混乱的局面也大大地影响了机手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收益。同时,由于缺乏有效地管理和农机手权益的保障措施,有的机手甚至被村霸、路霸敲诈过。
对策:当地的相关部门应负起责任,对参与作业的机手进行合理有序地安排。相关部门在保证机手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还应将机手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具体的地区,从而避免机器扎堆的现象。这样既提高了机手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又改善了机手的作业环境。
(2)机手跨区作业热情下降,大量机械闲置家中,造成资源浪费。由于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大幅增加,人工成本、燃油价格的上涨,跨区作业收益越来越少。这就导致很多机手放弃参与跨区作业。
对策:一是大力倡导机手加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产物,可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架起了作业机具和作业市场的桥梁。农机合作社社长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他按照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严格培训制度和作业市场管理制度,具有必要的机务常识和跨区作业管理常识,往往能够准确地把握有关跨区作业的各项信息,避免了盲目出机,提高机手收益。二是减少跨区作业范围,把作业重点放在本地区和与本地区邻近的区域,在作业技术和作业质量上做文章。
(3)新机手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由于小麦联合收割机是比较复杂的农用机械,新机手往往缺乏操作经验工作效率较低,在收益方面远远不如拥有丰富经验的机手。
对策:相关部门应加大机手培训力度,举办各种形式的作业培训,提高机手作业技能。
(4)小麦联合收割机维修人员缺乏。在作业过程中机器一旦出现问题,很多机手既无法自己维修,又不能及时的找到维修人员,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机手的作业效率,影响了小麦抢收。
对策:一方面当地的相关部门应大力培养一批小麦联合收割机维修人员,核发维修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维修质量。另一方面,农机部门还应在一些作业地区引导设立维修点,合理分布。通过这种方式,机器就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
(5)部分机手只追求利益,不注重作业质量和人身安全。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机手受利益驱使不仅长期疲劳驾驶而且擅自提高割茬高度、私改滚筒、拒绝给部分田地收割,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对策:相关部门应组织专门人员对作业机器进项严格的检查,定期巡视作业状况并与机手签订相关协议,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
(6)农村中的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影响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质量。这些客观条件主要包括交通不便利,农民乱拉电线、作业土地中有树木、石块、坟地等干扰物。
对策:相关部门在大力整治农村中的部分乱象的同时,还应尽量改善当地不利的地理环境,加强机耕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