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受挫折能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3-04-06包兴敏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挫折心理健康

包兴敏

(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变革的加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多。面对众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妨碍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引发自杀、杀人等极端事件。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背后反映的就是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普遍脆弱。很多极端事件的诱发原因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所以,只有通过挫折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才能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挫折产生。

一、挫折与心理挫折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挫折应该有两种含义:从客观上看,挫折是指导致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障碍和干扰,即挫折事件或挫折情境,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挫折一词通常指的都是这个含义;从主观上看,是指个体对挫折事件或情境所产生的焦虑、沮丧、失意、烦闷等消极不良的情绪体验,即心理挫折或挫折感[1]。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心理挫折体验就会越强烈,但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S-R(刺激-反应)过程,而是S-O-R的过程。O是指个体的主观状态,尤其是个体对挫折的认知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由于不同的人挫折认知并不相同,挫折承受能力有所差异,所以面对同样的挫折事件,个体的情绪体验即心理挫折也就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不仅是消极情绪体验强和弱的区别,也可能是心理挫折有和没有的区别。可见,心理挫折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树立正确的挫折认知就可以减少心理挫折的发生,减少挫折对人的心理伤害。

二、挫折承受能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大学生身处其中,遭遇挫折也就在所难免,学业成就、生活适应、交友恋爱、就业发展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阻碍。而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大学生们的反应却有明显差异,有的人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暂,有的人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有的人稍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颓废沮丧;有的人屡遭挫折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这种差异反映了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不同。

挫折承受能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事件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挫折承受力差的大学生,常表现为挫折反应大,稍遇挫折就容易悲观消沉、沮丧颓废、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也就是说,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挫折,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挫折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体验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影响大学生工作、学习的效率,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挫折承受能力强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有勇气去面对挫折,有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挫折,所以其产生心理挫折的可能性就很小,或者表现为挫折反应小,持续时间短,对身心的消极影响少,这样的大学生往往心理非常健康。对于他们来说,适度的挫折不仅无害反而有利,他们会把挫折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炼,由挫折引起的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有利于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发挥最大潜能,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在与挫折的不断斗争中他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心理会越来越健康。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把挫折带来的压力化为事业上的动力而功成名就的。巴尔扎克说过:“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2]

由此可见,挫折承受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尺,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就是和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普遍脆弱有关。现代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以及学校疏于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等因素,都与挫折承受能力差密切相关。所以,现实中的挫折事件在所难免,大学生唯有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才能经受住挫折打击,从而减少心理挫折的发生,减少挫折对自己的伤害。而挫折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挫折,坦然面对挫折,积极应对挫折。

三、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路径

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生理条件、生活经历、对未来目标的期望水平、挫折认知、个性特征、外界的支持等。因此在对大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时就要针对这些方面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培养大学生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具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具有战胜挫折的信念,具有挑战挫折的人格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是心理挫折产生的关键。所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是挫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挫折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①挫折情境不可避免,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情境或挫折事件在所难免;②挫折具有双重性,虽然挫折会带给我们消极不良的情绪反应,但挫折也会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第一,挫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第二,挫折能使人学会思考,它能使人充分认识环境条件的困难障碍,看清自己的某些失误或不足,及时修正目标、调整行为策略,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第三,挫折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挫折带来的适度压力能使人调动全身的力量,鼓起勇气,努力去应对困难,使人经受锻炼迅速成长。

由于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能正确认识挫折,对挫折有心理准备的人,面对挫折就不会悲观失望、消沉气馁,从而减少心理挫折的发生或降低心理挫折的反应强度。

2.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主要从实践中来,越是经受逆境磨难的人,日后往往越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高校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挫折情境来磨炼学生。如刚入学时的军训,提倡大学生勤工俭学,鼓励大学生做志愿者、义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进行远足、野营、登山、拓展训练,毕业后去贫困地区支教,等等。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艰苦,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大学生克服一定的困难,付出很多的艰苦才能完成。久而久之,当困难和挫折面临时,大学生们便有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它。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不应对孩子过分地保护、溺爱、骄纵,无条件地满足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以致使孩子们缺乏生活的锻炼,更谈不上艰难困苦的磨炼,自立、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差。哪怕是微小的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也会惊慌失措。我们应借鉴国外的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对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会有很大帮助。如日本幼儿园的“裸身训练”。印度儿童的“饥饿日”,澳大利亚的“再富也要穷孩子”,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却要求子女自己打工挣钱。这些做法无疑能给我们一些启迪: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理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让其体会家庭生活的一些压力和烦恼,如做一个星期的管家,管理家庭的日常开支等。

3.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恰当目标

大学生的很多心理挫折都源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或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如有的学生不顾条件的限制、不顾自己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为自己确立了过高的目标,虽然付出很大努力,却不能顺利实现目标,从而经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3]。因此,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就显得相当重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准确、客观地分析自己,包括自己的容貌、身高、穿着等外部特征,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特长、需要、理想等个性品质,甚至自己的家庭条件、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愉快地接纳自我。这样,就可避免因盲目追随别人、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而导致的心理挫折,避免目标过高、期望水平过高而导致的心理挫折。当然,在不高估自己的同时也不能低估自己,不能自轻自贱、自怨自艾,丧失自信心和进取心。

4.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的组织活动,让大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炼意志[4]。前面所提到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可以很好地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力。除此之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大学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自信、独立等积极的个性特征。在国外,挫折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与乐观,培养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挫折承受能力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5.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目前,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应引导大学生遇到挫折情境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在心理咨询中心,消极情绪可以得到释放,压力和冲突可以得到缓解,还可以学会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减少心理挫折对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客观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真正原因,重新确立一个恰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将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6.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指导

尤其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适应大学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对他们的行为指导可以避免很多因盲目尝试而导致的挫折和失败,使之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指导内容包括: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人际关系指导、恋爱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使他们对大学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有充分的准备和最起码的应对能力。

7.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能否从周围获得同情、安慰、理解、鼓励、支持和帮助,将直接影响到个体能否经受住打击,能否快速恢复[5],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引导大学生建立和发展一个自己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师长以及家庭、工作团队等。他们在必要时会给大学生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增强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1]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5.

[2] 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35.

[3] 李志.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及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94.

[4] 杨跃民.重视挫折教育,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50.

[5] 张付新.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与思考[J].黑河学刊,2010(2):115.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挫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特高压直流送端1.3倍过电压下调相机暂态过程与承受能力提升措施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阶段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方法探讨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