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精神动力论的三个层面
2013-04-06卢云晓刘玉军
卢云晓,刘玉军
(1.商丘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商丘 476000;2.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论有其自身的理论结构,这一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什么是精神动力?也就是精神动力的含义和基本内容问题;第二,为什么要产生、保持精神动力?也就是精神动力的价值目标问题;第三,怎样实现精神动力?也就是实现精神动力所采取的措施,即精神动力的实现途径问题。从哲学的原理维度来阐释,第一个问题是“事实判断”,属于“认知理性”,回答“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价值判断”,属于“价值理性”,回答“为什么”;第三个问题是“实践判断”,属于“实践理性”,回答“做什么”“怎样做”。这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邓小平精神动力论的理论结构。当今时代,根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实的沃土,对邓小平精神动力论进行考察和总结:有利于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解放和繁荣文化生产力;有利于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精神动力的认知理性:基本内涵
从认知理性的角度理解什么是精神动力,即精神动力的含义问题,是全面把握精神动力论的前提和第一步。通读《邓小平文选》,我们发现,邓小平有两处提到“精神动力”一词。其一:1984年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提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63其二:1990年他在“振兴中华民族”一文中提到“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358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属于社会主义精神动力;懂得些中国历史,不仅是经验教训,也是一种发扬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等优良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动力;他反复强调的还有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曾给精神文明下了个定义:“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367概括起来,精神动力是一种时代的主体精神,集中地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三个主要方面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并用这些坚定信念和理想追求把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使其为之而奋斗,从而推动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社会主义精神动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311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是中国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在革命时期,由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人民在一盘散沙的旧中国里团结起来,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迎来了新中国。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1]110“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63由此足见,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精神动力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同时,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357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仍然是最重要的主体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动力,中国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才不至于走到邪路上去。早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邓小平就说:“要引导人们向兴旺的道路走。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人穷志不要短,越到困难的时候,越要有志气。在青年里面应该广泛地宣传这些思想。”[3]290时至今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种精神仍然不过时,仍然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克服诸如金融海啸等困难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和财富。
2.爱国主义精神动力
邓小平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357懂得中国历史,就是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是要知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来之不易,就是要居安思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而倡导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一面旗帜,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富国强民、振兴中华,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讲:“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2]369所以,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精神一致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里,爱国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一起努力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精神动力。
对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公民来说,爱国主义精神动力就是要把爱社会主义、爱国家、爱集体的理想信念作为坚定的追求,就是要把这些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来说,爱国主义精神动力就是倡导“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2]206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就是倡导“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2]206以祖国的国家利益为大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集体主义精神动力
邓小平说“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1]190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就是一种高尚的集体主义。在邓小平的文章和讲话中,反复强调要树立集体主义的信念,早在1958年,他就注重学生和青少年的集体意识培养,指出:“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学校要把劳动定到课程中,每周规定半天,主要是使娃娃们养成劳动习惯,加强集体观念。”[3]281同时还注意妇女的集体意识培养,并指出:“有了强盛的国,家才会富起来。首先是勤俭建国,其次是家要管好。”[3]294“经常工作中有政治,有思想,勤俭建国就是大事,这里就有思想。只看到一个家,不看到国,那怎么行。”[3]296
邓小平一直重视、强调并反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这种集体主义,就是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就主张和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邓小平指出,“只有党内党外上上下下人人都注意照顾大局,我们才能够顺利地克服困难,争取四个现代化的光明前途。”[2]176并且“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2]337这里实际上把集体主义当做了又一种重要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与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动力内在上是一致的。
二、精神动力的价值理性:价值目标
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理解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论,就是要把握为什么要保持精神动力,即精神动力的价值意义何在。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就是精神动力: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需要;是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需要。
1.精神动力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需要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林彪四人帮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歪曲和破坏,使中国陷入了亡党亡国的边缘。面对中国当时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乱摊子,面对中国当时精神扭曲、空乏和混乱的境遇,首先就要在思想上肃清文化大革命留下的思想流毒,批判“两个凡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而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确立了理论依据,也提供了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的精神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邓小平指出:“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还在影响着人们。这种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2]142并反复强调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279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实事求是地解放思想,就是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就是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是要恢复发扬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所形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谈到,“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1]382-383这正是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立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才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及相应的正确信念的精神动力。所以,精神动力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2.精神动力是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社会主义的工作重心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物质文明。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1]28但是,他同样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主张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相应大力发展精神文明。邓小平又指出:“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1]28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不仅仅意识到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精神文明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到精神文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动力。
邓小平讲:“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个真理,有些同志已经不那么清楚了。这样,也就很难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1]144这就是精神文明的动力反作用。实际上,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那里,有明确而清楚地表述,这里不再赘述。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放眼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立足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特别地强调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成果。同时,这一成果对于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3.精神动力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需要
邓小平说,“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144这就说明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自我约束的纪律,就能够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自觉地将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不仅如此,在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就能够以大局为重,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化解调和各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1]63后来,邓小平又要求“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190有了坚定地信念,也就是有了共同的理想,就有助于化解调和各种矛盾,就有利于维护团结稳定。邓小平曾说,“我们要解放思想,也要恢复我们长期已有的好的社会风尚。我们说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也有个条件,就是要实现安定团结这样一种社会政治局面。”[2]233所以,安定的政治局面需要有好的社会风尚来保证,好的社会风尚正是我们有共同理想的体现。有了共同的理想,有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信念,我们就会为这一目标而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就会恢复,这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抗拒腐败、团结奋进。邓小平多次强调这一点,尤其在1989年政治风波后,他痛心地认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思想政治教育没抓好。所以,我们提倡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的精神动力,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需要。
三、精神动力的实践理性:实现途径
精神动力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实践理性的角度把握精神动力,弄清楚怎样保持精神动力,是邓小平精神动力论留下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曾强调要发扬那些体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各种优良高尚的精神,他说:“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2]368实现邓小平的这一愿望,就回答了如何保持精神动力的问题。邓小平对这一问题谈得很多,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肃清腐朽思想的影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要懂得中国历史,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肃清腐朽思想的影响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持精神动力的首要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亦是精神动力保持的前提。邓小平指出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2]173具体来说,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164-165在操作的层面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保证文明动力论的制度基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层面确保精神动力在时间上延续和在空间上传播到人民大众中去;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精神动力才能有其发挥作用的厚实物质载体,才“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2]267;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在精神上保持正确的方向,能够保持精神动力的正确发展。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的同时,必须肃清腐朽思想的影响,即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批判和摒弃各种腐朽思想。要批判和摒弃各种宗法观念、等级观念、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封建思想;要批判和摒弃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他反复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1]39,“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1]44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4]历史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并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发展,从而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发展。物质文明整体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尽管马克思曾指出意识形态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5]。但是,从人类社会的总体进程上看,物质文明仍然起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并且邓小平反复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早在1978年他就说:“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2]128还讲到:“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2]146”所以,本文对精神动力论作初步的探析,并不否认物质利益的决定作用。应该看到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线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不可陷入唯心论的主观抽象之中。纵观邓小平的著作和他一系列的讲话,我们发现邓小平十分重视科技作用,重视知识的作用,致力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所以,促进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前提。但这并不是要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极分化,而是在反复强调要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共同富裕,同时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共同富裕。
3.要懂得中国历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曾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6]“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2]292。有学者也指出:发扬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就是要“背靠五千多年,坚持‘三个面向’”[7]。背靠五千多年就是要在时间上背靠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坚持三个面向就是要在空间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坚持发展精神动力,就要从历史中吸取养料,反思和尊重历史,才能培养爱国情感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才能使我们的理念和精神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保持精神动力,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教材,我们在反思历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对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挑战,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145“89政治风波”后,邓小平说,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搞空洞的形式教育,使“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1]144-145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5] 恩格斯.恩格斯致康·施米特[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5:704.
[6]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7] 杨叔子.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这里的凝视[J].新华文摘,2008(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