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晋商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2013-04-06拜秀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晋商商人

□拜秀萍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06)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又说为“中国旧时山西省籍的商人”。[1]我们现在所说的晋商,通常意义是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山西商人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自雷履泰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经营金银票据的日升昌开始,到清末1904年,山西商人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开设了450余家票庄,经营达七八亿两白银,从而获得了“汇通天下,九州利赖”的美称,创造了海内最富奇迹。晋商在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中排名第一,他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而且推动和造就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晋商精神内涵

“山西商人在漫漫的经商过程中,其特有的经营风格和行为精神,是其取得辉煌成就不可忽视的因素。晋商研究者们把山西商人的这种情操称为‘晋商精神’。晋商精神是晋商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行为范式和价值观念,它是晋商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体现为晋商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利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2]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析晋商精神的内涵实质。

(一)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临汾以北的广大地区,多山谷地带,土地贫瘠加之气候寒冷,许多生活必需要靠从外地运输而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山西商人,骨子里就有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积极进取、创业立业的抱负和不成事业誓不归的执着精神。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载:“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由此可见,山西商人是把经商作为自己的事业来看的,他们通过经商来实现其创家立业,光宗耀祖的报负。而这种观念正是其在商业上不断进取重要的精神力量。

(二)重商立业的敬业精神。晋商对所做事业的执着、认真、不折不扣,全国闻名。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的观念是重儒轻商,重农抑商。民众分为四等,商为末等。然而,山西商人却不这样看待,他们把经商和从事其他行业视为同等重要,而且本着即从之,则敬之的理念,对所从事的事业抱着始终勤奋、刻苦,为之尽心尽力的态度。以山西榆次车辋村的常氏家族为例,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常氏家族内许多子弟都在科举中屡屡得中,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弃商从官或轻视商业,反而是让许多学业优秀的子弟去经商,并且一些已经做了官的人也弃官从商。常家的第13世、14世东家常维丰、常旭春等就是典型的代表。与此同时,山西商人还把儒家教育的诚信、仁义、忠孝精神引入商界。因此种种,成就了晋商之繁盛。

(三)同舟共济的群体精神。山西商人崇尚“和气生财”,他们注重同社会各方保持和谐,在同行业往来中即保持公平竞争,又相互支持和关照。他们用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这些商帮群体,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票号经理李宏龄在他的著作《同舟忠告》中写到:“区区商号如一叶扁舟,沉浮于惊涛骇浪之中,稍有不慎倾覆随之……必须同心以共济”。“山西商人的整体素质应称为“商人人格。山西商人的商人人格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十分引人注目:坦然从商;目光远大;讲究信义;严于管理。”[3]

(四)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山西商人为商的诚信不欺,是他们经商长久取胜的法宝。山西商人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在“重商立业”观念的指导下,对“义”和“利”有其独特的理解和把持。山西商人崇尚关云长的“忠义”,将关云长尊奉为“财神”,尊称其为“关公”、“关爷”,用关云长的“信义”教育员工及同行,并把关云长超凡的武功作为自己商业利润的保护神。山西商人重信义,鄙虚伪;讲忠诚,憎利己。在晋商史料中,多有记载为保住商业信誉而不惜折损亏本的事例。

二、晋商精神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启示

“在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进行教学的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他们正确的工作态度。在培养他们安全生产、高效率劳动以及相互合作等意识的同时,必须教育他们养成对雇主的诚实和忠诚态度。”[4]纵观我们时下的高职教育,多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以致出现不少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模糊,对未来就业没有信心,学习缺乏动力等。如何改善目前高职教育现状,我们不妨通过对晋商发展之路的探寻和对其精神内涵的解析,从中找寻可以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一)山西商人的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励志教育意义。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必备素质,尤其在今天之中国,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对青年学生的励志教育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空洞的说教往往是苍白的,而榜样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山西商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应该成为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以此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二)山西商人“重商立业”的敬业精神,是高职学生创业、立业的榜样。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并呈现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特殊使命。现阶段社会出现的就业难及用工荒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层次的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倾向问题。许多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我评价过高,对工作挑三拣四,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能吃苦,不愿付出,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报酬,厚待遇等。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与当代大学毕业生“敬业精神”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山西商人的敬业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最好的教材,用山西商人成功的典型事例和敬业精神来教育、引导、鼓舞学生,把山西商人敬业精神的内质转化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行动,以榜样力量来影响、带动敬业精神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山西商人“同舟共济”的群体精神,是培养高职学生“协作意识、团队意识”的绝好教材。山西商人“同舟共济”的群体精神一向为世人称道,天下晋商是一家,这种团队协作意识,正是山西商人打造百年商业帝国的法宝。要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扩大战果,单打独斗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同舟共济,团队作战,聚智聚力,方能战无不胜。纵观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从小养成了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强烈自我意识,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淡漠等,这样的思想意识直接导致他们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的不适应,也是他们择业、就业、创业以及适应工作的最大障碍。山西商人的群体协作精神及其取得成功的范例,正是我们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现实成功案例。

(四)山西商人“诚信义利”的价值观,是培养高职学生做人做事的思想根基。不能信任也不能被信任,当信任成为社会的一种“奢侈品”的时候,诚信危机无处不在。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让诚信危机占据其各种观念的主阵地,那将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山西商人崇尚“管鲍遗风”,视经商为“陶朱事业”,讲究一诺千金,以诚信造就晋商帝国。梁启超曾评论说:“晋商笃守信用。”诚信义利是晋商雄霸商界的基石。面对无处不在的诚信危机,我们的教育就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把信任的理念灌输给学生,用晋商“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及成功典型,对青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他们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真正担当起社会、国家赋予他们的历史重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三、传承晋商精神,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晋商文化带给我们的是在精神与物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传承与影响。它带给人们的是启迪、思索、吸收、借鉴。对历史文化的重拾和对文化遗产的传承,绝不可以忽视创造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作为晋商后人,站在晋商曾经创造辉煌历史的土地上,我们应该有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再创新辉煌的冲动及梦想。那么,怎样挖掘晋商文化精神,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晋商文化是在有着2500年历史的三晋大地上孕育绽放的一朵奇葩。是一代又一代三晋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三晋历史的光荣和骄傲。作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职院校,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多来源于省内,在传承晋商文化,光大晋商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同时,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多数在于教会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对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及职业素养培养,还需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把晋商精神植入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之中,使传统文化学习与知识技能培养相结合,通过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辩论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等渠道,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晋商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对所需要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传承和宏扬历史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二)融职业素养教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对晋商文化、晋商精神的研究探寻,其目的是要借助晋商文化、晋商精神所蕴涵的历史及现实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晋商文化是一个包容了诸如经济、管理、心理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庞大知识系统和文化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探寻过程中,不拘学科,广开视野,在不同层面、不同方向,通过不同渠道,运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打破学科门类,不仅在人文类或公共性课堂,而且要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各种实习、实践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学科体系,实现真正意义的教书育人。

(三)改变重技能轻素养观念,坚持素养与技能并重的原则。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发挥高技能的前提和保证。从目前的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现状来看,首先,学生选择高职学校的初衷,是为了就业,即学一技之长,拥自立之本。学生在校学习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为主,其他方面则不重视。其次,学校方面则以就业率为主要关注点,只要就业率高,其他一切都可满分。种种现状的背后是,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等。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特定时期,高职院校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改变重知识技能培养轻职业素养教育的观念,坚持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把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深厚职业素养、富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职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本质。

(四)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学习有效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要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需摆脱纯课堂书本知识的教育学习模式,把课堂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需注重“知行统一”,“技能和素养并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而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互为并存不可割裂的,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把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要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对自身、对社会、对责任等,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和把握,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感恩。”不只停留在口号或概念上,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学为所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1.

[2]孙长青.晋商学说史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余秋雨.山居笔记·抱愧山西[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8.

[4]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晋商商人
敬业精神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医学生敬业精神现状与对策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意识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