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青少年足球体教结合模式比较研究

2013-04-06□贾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足球运动足球

□贾 辉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当今足球运动科学化训练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所以足球运动员文化的缺乏制约了足球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运动员的水平,必须加强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一、加强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文化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文化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前提条件,文化教育也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中必须的教育过程。如果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没有文化素质,也许在一开始会因为身体素质而领先,但由于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未来发展中他将会受到限制。而文化教育的加强是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养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文化教育是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战术素养的基础。足球的技战术既要求足球运动员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又要求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这些素质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理解足球运动的技战术,而且能进行灵活的实践,并可以使他们在比赛中有超常发挥。足球运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已不再是体育运动那么简单,更是对于运动员复杂思维能力进行考察的过程,是力与智的结合,具有考验运动员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指标。

(三)加强文化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足球比赛要求运动员思维敏捷,有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具体表现在足球运动员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场区和时间,抓住机会,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因此,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水平,就同时提高了运动员在各种比赛中的反应能力。

(四)加强文化教育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身受教育经历有限,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短期内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就会面临失业的窘境。所以,在青少年运动员早期训练过程中,文化教育应该放在首要位置,绝不能被忽视,更不能被专业训练所取代。

二、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现状

(一)球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据调查发现,在我国有将近80%的球员都是从小学就直接进入足球学校或俱乐部预备队的,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可想而知他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有多少,他们的文化素质有多高。这些年,体育圈内各种低素质事件频发,足球比赛中让人无法理解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现在中国足球事业正处在低谷,这也表明足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与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的背道而驰。而球员整体文化素质的低下会对球队的发展造成某方面的影响。

(二)“高”体能,“低”修养的现象严重。大部分中国运动员的通病就是专业技术掌握得很好,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而文化修养弱一些。中国足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束缚之处,很大一部分归咎于很多进入专业队的运动员在业余训练的时候便放弃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在正式入队训练后又由于其文化基础的薄弱,进入大学后文化知识学习赶不上进度,经常“挂名”却不上课。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都认为退役的运动员应该具备专业和文化双重优秀的条件。文化素质低,分配困难等一系列的不良因素致使在新的社会用人机制下,把退役运动员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也使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艰难的选择。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对运动员重新定位,不得不为运动员的“高”体能,“低”修养的现象担忧。

(三)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越来越游离于训练体制之外。运动员的成才模式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从业余开始,经过少年养成,青年努力,成年培训,最后进入国家队。也许对运动员来说只要进入国家队就是优秀的,至少在专业技能方面是优秀的。但你是否发现,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早期专门化的训练,而忽视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学习,故而出现了年龄越来越小的现象。业余训练进入体工队之间的过程却成为专业训练强化,而文化知识的薄弱,使得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越来越弱,它违背了体育部门文化教育的初衷,从而使文化教育出现偏差。这就导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越来越低。例如,训练体系在职业俱乐部梯队体系中,U—15年龄段为半天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半天时间的专业训练课设置。而U—19和U—17年龄段由于与成年职业队基本接近,所以训练课的设置与职业队相同,对学业并无要求。

三、对国内外足球运动员受教育程度的比较

(一)我国足球运动员的受教育情况。我国足球运动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基本上是初中文化水平。而且当他们进一、二线队伍之后,就停止了文化学习,在体育学校或是足球学校学习。过早地专业化、职业化训练使得文化教育形同虚设,课后基本就没有作业也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因此球员的文化水平根本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而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个适龄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过程,所以它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我国足球界却一直对它熟视无睹,后果可想而知。因其在这种单调的环境中成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与发育就比同龄人晚熟,自控能力较差。这就妨碍了运动员思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其竞技水平的发展。

有人曾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进行专门调查,其结果:文学常识占总分比例15%,自然常识占12%,历史知识占10%,时事新闻占8%,电脑知识占55%。可以明显看出在文化素质领域,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电脑知识得分最高,文学常识、自然常识、历史知识以及时事新闻得分则少得可怜,这也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过低。

(二)国外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在世界上足球发达以及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与大多数中国小球员不同,欧洲小球员在踢球的同时,也要按照年龄进行正常的文化学习,足球学校必须既要请最好的文化课的老师上课,又要在课堂的基础内容上下大工夫,作为老师,不仅仅是完成既定的上课任务,更要不定期不定时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检测。在欧洲,所有的足球学校都有一条硬性的规定,就是16岁以下的运动员训练量必须小于3小时/天。因为过量的训练不但会对孩子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比如巴西,运动员训练之余,还要接受文化教育,包括为人处世的原则、道理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努力上进等多方面的教育。

而世界上某些发达的国家不仅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同等对待。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运动员不能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与素养,那么即使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再过硬也是徒劳的。如在德国就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排在首位,而训练则是其次的。

(三)对比结果分析。通过对比结果分析,我们或许从中可以找到为什么中国足球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答案。如果我们不改变现有的这种畸形的运动员的培养模式,那么众多成绩不突出的运动员以及功成身退的老运动员们会由于文化素质低而降低社会生存能力。中国体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体坛上立于不败之地,正是来自于被很多人甚至包括外国体育人士所肯定的“少体校→专业队”的培养机制,但这也是把双刃剑,这种体制所暴露出的弊病,也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不在这种弊病产生更大的恶性循环之前予以解除和改革,那么它既会影响中国体育发展,也会给未来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同时,也会使家长们为孩子的未来担忧。这就是现在许多家长之所以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足球运动之路的重要原因。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解决足球运动的人才贮备问题以及解除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必须重视体教结合,借鉴外国足球运动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给运动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平台,使其综合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一)政策支持。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与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足协作为管理者,应该本着对中国足球负责的态度,出台一些规定,使在俱乐部踢球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否则将不予注册。同时应该让青少年运动员意识到文化知识对其的重要性,增加这方面的讲座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运动员的大纲,把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作为重点来抓,努力培养“文武兼备”的足球人才。

(二)建立体教结合的模式,彻底改变“重武轻文”的思想。对于足球学校的不规范的教育、培养体系,应当予以正确的规范。同时,为了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为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职业生涯未来的发展,全社会以及相关的部门应当予以正确的引导,真正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健康、快速的发展,继而使中国足球真正走向强大。对于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教育,无论是体校还是运动队都应该重视培养运动员的战术与文化知识。甚至在一定的阶段上它的重要性要比技战术更高。在职业运动队中可以配备文化教师,在业余时间可以指导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不光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保证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测试,并建立奖惩制度,将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加入到考评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教练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一个优秀的足球教练员不仅要具备足球专项技术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且要不断地汲取新的养料,对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这些信息完整地传授给自己的队员。教练对运动员的各方面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影响一个球队的成绩。在我国,足球教练员大多是从专业运动员退役而来的,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他们的文化素养较低,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足球的发展。因此中国足协应出台相关的规定,例如国家队的教练员必须具备大学以上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足球专项技能。

(四)借鉴国外的足球发展经验。韩国每年都要派出大量教练员到世界足球先进国家进行学习,并把教练学习所带回来的材料和研究成果编写到足球教学大纲中,这种教学与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学习足球的兴趣与基本技术,以此来打好基础,而不是通过比赛来取得成绩。古人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借鉴国外青少年足球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从而探索适合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的方法。

(五)注重培根教育。中国现在有3亿多青少年,但在中国足协备案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却只有几万人。因此,要使足球运动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通过培根教育使青少年对足球感兴趣,并将足球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真正感觉到足球就在身边。

五、结语

在当今世界足坛足球运动员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足球队必然成不了高水平的队伍。文化水平不高,必定影响足球运动员对技、战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只有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与素养,才能在人才辈出的足球界中脱颖而出,取得常人无法比拟的成绩。因此,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提高运动员们的文化素质。

[1]刘浩等.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407 ~419.

[2]陈浩等.我国青少年足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8,(2):85 ~87.

[3]刘兵.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文化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3,(3):21 ~23.

[4]刘志云.足球与社会[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5]杨继林,王御勇.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比赛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27 ~29.

[6]周璋斌.论提高国内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重要意义[J].广西大学体育部学报,2004,(1):112 ~113.

[7]张庆春等.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52 ~55.

[8]张辉.德国足协促进青少年人才发展计划剖析[D].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15 ~20.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足球运动足球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