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侪辅助学习在软件界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06林叶郁

关键词:同侪界面设计界面

林叶郁

(闽江学院 计算机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同侪辅助学习在软件界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林叶郁

(闽江学院 计算机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所谓“同侪辅助学习”是指经由同侪积极的协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对软件界面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把同侪辅助学习模式应用于界面设计教学当中,让同侪互助的精神融入课程的学习环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侪辅助学习;软件界面设计;教学;互学群体

一 界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软件界面设计课程是我系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软件界面设计的认识,提高判别界面优劣的能力以及设计良好用户界面的能力。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该门课程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该课程以人机界面学为背景,涉及计算机、艺术设计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不少学生误认为这是一门技术含量低的课程,学得再好也展现不出自己的技术水平,没有成就感。而且,他们会以为界面设计应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才能胜任的工作,对自己的设计能力表示怀疑。因此,在本门课程教学当中,除了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生动合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组织一般会采用基于案例的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期末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课程大作业作为主要考核成绩。这种教学形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参与性不够。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中,经常是小组中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承担了绝大部分工作,有的成员极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实验。倘若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缺乏和同侪之间的有效互动, 不仅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甚至会失去对课程的兴趣,学不到软件界面设计的要点与精髓。

为此,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基于同侪辅助学习模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性与创新性。

二 同侪辅助学习

1.同侪辅助学习模式概述。

“同侪”也称“同伴”,所谓“同侪辅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简称PAL),是指经由同侪积极的协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1]它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或学习模式。同时,随着自身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同侪指导(Peer Tutoring)、同侪示范(Peer Modeling)、同侪教育(Peer Education)、同侪咨询(Peer Counseling)、同侪监督(Peer Monitoring)与同侪评价(Peer Assessment)等多种有效形式。

同侪辅助学习模式的出现,使传统的学习观发现了重大变革。从以前认为知识由教师流向学生开始转变为一个更加接近社会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即学生知识的获得除了教师传授及个人自省,也可来自于人际网络。[2]

从教师角度分析,同侪辅助学习是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一种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学活动。[3]它可看作教师传统授课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教学策略,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主导角色。[1]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考察同侪辅助学习,其根本特性就是一种学习活动,[4]以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展规律,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2.教学中引入同侪辅助学习模式的意义。

在课程中引入同侪辅助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继承与发展。它不仅仅强调同侪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指导,同时也注重同侪之间的相互监督和评价,对课程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

(3)有助于提升不同程度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业成就。

(4)有助于形成基于共同研究兴趣与学习目标的互学群体。借助教师的有效引导与管理,可使互学群体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具有德育引导意义。

三 同侪辅助学习模式的应用原则

1.互助小组划分要合理。

在划分互助小组时,教师应当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这样可以保证在学习中让各个学生各展所长、互相帮助,得到不同的锻炼。小组人数以3-4人一组为宜。为了体现竞争的公平性,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应尽量保持一致。

2.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

在同侪辅助学习模式下,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发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小组成员之间要做到荣辱与共,不能越俎代庖。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组织同侪合作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并且,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支持、个人感染力、群体气氛创造等途径对互学群体进行积极地引导与管理。

3.强调激励机制的运用。

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更能促进同侪之间相互督促,实现共同进步。坚持以表扬、鼓励、引导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的乐趣、创新的渴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和谐地发展。

4.注重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的评估可以采取个人评估与集体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与相互评估相结合的形式,并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不断的进步,进行动态的评价。软件界面设计教学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互动评价、教师评价,作品设计与答辩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四 同侪辅助学习在界面设计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1.同侪辅助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在软件界面设计教学中,同侪辅助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主要归纳如下。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3-4人。由小组长负责任务的具体分工和监督工作。

(2)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向本学习小组发出求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导和帮助(不同组的成员也可互相帮助),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进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经验,进行个人知识建构。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任务成果,并可进行组间相互监督与评价。

(4)教师充当指导者、监控者与激励者多重角色,在小组无法解决学习问题时提供指导与补充,并在学习任务结束时提供综合性评价。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群体流程进度与氛围,通过管理引导群体的发展方向。师生及生生交流与协作功能形成一种互学、互助、互评的活动机制。

2.同侪辅助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以上提出的方案,笔者使用以下途径将同侪辅助学习融于教学活动中。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小组主题选讲。

小组主题选讲,即让学生参与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课初期,教师会给学生布置若干与用户界面相关的主题,作为各章知识点的拓展。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组建数个互助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选讲的主题包括:搜集不同类型用户的习性、技能、知识和经验,分析和预测不同类别的用户对人机界面有什么不同的需要和反应;介绍现有流行的某类软件界面的交互体验;介绍流行的界面开发工具的使用心得等。组员之间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搜索资料,有的负责设计演示小实例,有的负责整理文档及课件,经过积极沟通达成共识,然后以课堂10分钟小组主题选讲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达到互学群体成员及群体之间的交互知识建构。以WEB用户界面知识点介绍为例。对于选修JAVA方向的学生,教师平常在课堂上主要介绍ZK开发框架及其应用。在小组主题选讲环节,就出现了两个学生小组分别利用课堂10分钟介绍了JQUERY和FLEX这两款流行RIA开发框架的使用心得,展示他们协作完成的界面小实例。他们利用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让同侪增长了见识,调动了更多学生去研究多样开发框架的兴趣。

(2)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为培养与考核学生的用户界面设计能力,在设计性实验中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小组完成一个界面设计项目:针对某一软件系统(至少10个界面)的界面进行分析、设计、实现。小组长要负责组员的分工与监督,要求组员制定工作计划,保证本小组任务按时执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体验软件界面设计的流程,并且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要及时记录,教师在为这一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各小组在任务完成后要提交可操作的界面原型及相应的《界面需求分析报告》《界面设计报告》,以及《界面评测报告》。在报告中要求标明各个组员的贡献度。教师在考核小组成绩时,对于互助过程也须记入考核指标。

(3)综合任务检查过程中的应用——小组界面原型互评。

软件界面的评测需要在软件开发的各个关键点进行迭代,以便及时地产生反馈信息用以修改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而本活动适合在总结性评测环节,在教师对各小组作品做综合性评价之前开展。教师先指导学生根据一定的用户界面设计规范,通过使用多种评测方法进行小组界面原型的组间互评,各小组撰写评测报告(针对他组作品的评测)。这种同侪互评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发现对方作品中的优缺点来反思本组作品的特点与不足,也可以借签他组的成功经验,从而改进和完善本组的界面原型。最后,由教师在互评的基础上提出小组界面原型修改意见,并给出最终评价。

五 结语

将同侪辅助学习模式应用于界面设计课程教学,收到一些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同侪辅助学习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观其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团体协作能力和交流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不同程度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生用户界面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并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旨在探讨同侪辅助学习与界面设计课程教学的结合与运用,让同侪互助的精神融入界面设计课程的学习环境中,希望对教授这门课程或者相关课程的老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Topping K., Ehly S.. Peer-assisted Learning [M].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1998.23,313.

[2]阮高峰,林叶郁.同侪辅助学习模式与网络互学群体构建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34-37.

[3]Maheady L., Harper G F., Mallette B.. Peer-mediated instruction: A review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special education[J].Journal of Reading, Writing,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1991,7(2):75-103.

[4]左璜,黄甫全.国外同伴互肋学习的研究进展与前瞻[J].国外教育研究,2010(4):53-58.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pplicationofPeer-assistedLearningModelinSoftwareInterfaceDesignTeaching

Lin Yeyu

(Department of Computer, Ming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Peer-Assisted Learning refers to obtain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the assistance and support of peers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teaching .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it discusses how to apply Peer-Assisted Learning model to the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teaching . The purpose is to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peer coaching in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create posi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peer-assisted learning;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teaching; group of mutual learning

林叶郁,硕士,讲师,闽江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相关教学。

闽江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立项(MJW201122066)。

1672-6758(2013)09-0025-3

G642.0

A

猜你喜欢

同侪界面设计界面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寄同乡吴远道兄(孤雁格)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同侪互助 职初教师发展新动力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同侪互动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