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

2013-04-06安春芳程树明

关键词:全球化民族文化

安春芳,程树明

(1.河北玉田一中,河北 唐山 064100; 2.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水利工程系,河北 沧州 061001)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

安春芳1,程树明2

(1.河北玉田一中,河北 唐山 064100; 2.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水利工程系,河北 沧州 061001)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它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必须科学地看待全球化,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融入全球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和谐的人类文化世界。

全球化;文化;机遇;挑战;文化创新

一 简述全球化大背景

全球化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进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如今的全球化已是汹涌澎湃,正如王哲平、何玲华所言“世界性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国际分工新体系的重组,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①如此可以想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今全球化早已越过当初仅限经济和金融的领域而逐步向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据以更新的方式增加了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在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的联系,使得地球上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全球化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而它的实质仍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主导的,面对全球化我们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二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也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亦如刘德龙语“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本、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界的流动与配置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来各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改变,使各国文化呈现出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态势。”②而翻阅马恩经典著作,我们亦能找到答案,“经济上的全球化也会带来文化上的全球化”。总之,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行着。

1.全球化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的新机遇。

(1)中国文化将在交流中得到传播。

全球化拉近了各民族间的文化距离,促进了我国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为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全球化下,各国家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将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文化传播无处不在。尤其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将使文化传播无处不在。中华文化本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全球化,它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让世人得以了解。

(2)中国文化将在碰撞中得以整合。

全球化下,各国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实现相互渗透、冲突,以致逐步得到整合。这种整合将是更广范围的整合,是不同文化间全方位的整合,它不仅是指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整合,在深层意义上更是不同文化内涵的整合,是各种文化在民族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整合。在文化间碰撞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将会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与其他各种文化实现互补共处、整体和谐。

(3)中国文化将在对话中发展创新。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借鉴,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创新之必然。全球化下,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日益加深,为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文化对话的过程将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过程,更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也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中国文化本身将会博采众长,在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促进内容与形式上的发展创新。

2.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1)文化冲突与侵蚀。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以加速度的形式交织在一起,它们在相互融合的同时,也会发生冲突。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的背后总包含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民族习俗、民族文化。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与农业大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化下使得以不同经济基础为背景发展的文化将会产生激烈的冲突,而农业大国的发展相对以工业为主的大国来说,不管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是处于弱势的,这样一来,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国的文化所处的地位便是劣势的,极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

(2)文化霸权与渗透。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旧的国际秩序的存在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全球化实际上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极大压力。冷战结束后,国外敌对势力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实行文化霸权,使得我国面临严重的文化安全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改革”等旗号,利用各种手段,极力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极力宣传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否定社会主义价值观,动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试图削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③

(3)文化输入与逆差。

全球化下,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在文化交流的同时文化的输入与输出逐渐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文化大国,然而在全球化下,我国的文化却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面对全球化我们更多的不是文化的输出而是文化的输入,是文化发展上的逆差。在日益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文化逐渐被削弱,被溶解,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当今网络的发展使得这一事实更加迅速。这的确需要我们深思,更需要我们解决。

三 中国文化面对全球化的选择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积极地去应对。

1.顺应形势,调整心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是任何民族文化都不能回避的历史趋势,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对待全球化,而应该顺应形势,以自觉的、健康的、宽容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过程中去。封闭只能更落后,唯有交流才能彰显活力。作为文化大国,中国要想保持文化发展的活力,同样必须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必须虚心向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学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扬弃,为自身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注入更多的营养和动力。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④

2.弘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精神,提高我国民族文化创新能力。

文化具有民族性,正是文化的民族性,才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预言,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的发展,“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而法国人也会更法国化。”⑤当然中华民族的发展更离不开本土文化,离不开本土文化所培育的民族信念。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把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在全球化条件下,民族文化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创造属于当代中华文化的新概念和新理论、新艺术、建立新国学,全面寻回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自信”,⑦我们要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创新能力,不断从内容、观念、结构上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改善民族文化的质量,增强民族文化的发展力。我们要立足社会实践,这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更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取长补短,提升文化生命力和竞争力。

3.警惕和抵制文化霸权,提高文化软实力,确保我国的民族文化安全。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旧的国际秩序的存在,西方国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主导地位,它们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我国,必须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并自觉抵制,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我们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增进文化安全意识,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的准入管理,实行反霸权的文化战略。

4.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

全球化不是实现单一化,全球化下不论文化的冲突、文化的融合,都不能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各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与渊源,正是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化。全球化下,文化是“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统一,是各民族文化间互存共荣的一种新型关系。每一种文化都不能孤立于世界,都需要和其他文化相互交流、求同存异。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以自信与自觉的心态,学会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化多样性,我们还要以包容的思想宽容的精神,通过平等交流与对话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要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必须科学地看待全球化,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融入全球化。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它的价值与力量、展现它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注释

①王哲平,何玲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8).

②刘德龙.正确认识全球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挑战[J].管子学刊,2006(4).

③长子中.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领域面临的隐忧[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2).

④费孝通. 反思、 对话. 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1997 (3).

⑤约翰· 奈斯比特.大趋势[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5.

⑥董根洪.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J].资料通讯,2003(01).

⑦胡惠林. 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J]. 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 2000 (2).

[1]赵俊.文化全球化分析——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文化全球化[J].社会科学,2003(3).

[2]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J].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2000(2).

[4]张森林.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2007(5).

[5]胡召音,姜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J].理论参考,2007(3).

[6]万本根,蔡方鹿.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2000(6).

[7]朱宏斌,刘彬让,王有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1).

[8]刘德龙.正确认识全球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挑战[J].古今论坛管子学刊,2006(4).

[9]许士密.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J].改革研究理论导刊,2006(4).

[10]李梦生.左传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ClassNo.:G127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theIssueofChineseCultureDevelopmentUndertheBackgroudofGlobalization

An Chunfang1, Cheng Shuming2

(1.Yutian No.1 Middle School,Tangshan, Hebei 064100,China; 2.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 He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Cangzhou, Hebei 061001,China )

We live in a world of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which bring u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In order to develop our national culture, we must take the rational and objective vis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Moreover, we should integrate ourselves into the globalization actively It is the only way to create the harmonius human cultural world.

globalization; cultur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cultural innovation

安春芳,硕士,中学二级,河北玉田一中。

程树明,硕士,助教,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1672-6758(2013)08-0148-2

G127

A

猜你喜欢

全球化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全球化陷阱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