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统一以来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2013-04-06周晓萱
周晓萱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意大利统一以来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周晓萱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意大利是位于欧洲南部的一个靴形半岛。在古代早期,是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在中世纪是欧洲文明的首善之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是新思想核心文化的摇篮。虽然16世纪之后,意大利曾被异国统治三百多年,并在20世纪书写了法西斯的罪孽。但意大利交替频繁的政府,却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此外意大利在二战后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意大利的政治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意大利;文艺复兴;法西斯;经济腾飞;政府更替
意大利统一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其政治的对外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欧洲独具特色。1946年意大利首次颁布宪法以来,政府更迭异常频繁。但直到1994年政府危机产生之前,天民党始终是意大利政府的核心力量。“尽管意政府更迭频繁,意大利各党团对外则始终坚持统一政策,对诸如加入北约、欧盟问题、地中海沿岸地区和中东地区的看法和立场基本保持一致。”[1]意大利的政治发展道路给它带来了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南欧社会和经济生活基本指标分析,1997年,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5万亿美元①,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属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意大利取得的成就,与其统一以来的政治发展道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意大利统一以来的政治发展道路
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不断有印欧民族迁入意大利。公元前27年至476年为罗马帝国时期。11世纪诺曼人入侵意大利南部并建立王国。12-13世纪分裂成许多王国、公国、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领地。从16世纪起,意大利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占领。1861年3月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9月王国军队攻克罗马,最终完成统一。意大利获得统一已近两个世纪,其政治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意大利复兴与统一。意大利战争结束后,落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中。在随后近三百年间,意大利始终处在被列强争夺的状态。直到1796年,拿破仑入侵,建立了意大利王国,这是意大利近代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在拿破仑战败,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后,意大利再次陷入分裂。自此后意大利人就不断为国家统一努力。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直到1870年9月20日,罗马城被并入意大利,意大利至此宣告完全统一。
第二阶段:自由国家在意大利统一伊始。国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相对落后,二是社会隔阂严重。除了建设国家外,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深化“法律上的统一”。马西莫·达泽里奥(Massimo D’Azeglio)说:“我们创造了意大利国家,现在我们得创造意大利人,要想创造出意大利人的意大利国家,不能操之过急。”[2]1861至1887年是自由国家初期。社会衰败、经济萧条。想解决这种困境,取决于国王和新议会。新议会分裂为“左翼”②和“右翼”③两派。王国初期15年间,右翼一直掌握政权。由于想“创造意大利”,解决国家落后问题,右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876年,以阿戈斯蒂诺·德普雷蒂斯为首的左翼当权。德普雷蒂斯采取 “变质”手段。不同派系议员,受各种“诱因”驱使而投票支持政府。“变质”导致了道德水平下滑但保证了政府稳定。德普雷蒂斯死后,弗朗切斯科·克里斯皮任总理。克里斯皮给沉寂的意大利政治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措施本质是牺牲议会以加强行政管理,扩大国家独裁权力。1894年,克里斯皮共取缔271个社会主义组织,独裁倾向日益暴露。最终,1896年在阿杜瓦丧命。继而国家领导人乔瓦尼·焦利蒂被同时代人、历史学家埃塔诺·萨尔韦米尼称为“黑社会总理”。焦丽蒂为巩固统治沿用了“变质”做法,甚至变本加厉。但讽刺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意大利的状况有了改善。有人将20世纪初的几年称作意大利的“美好时光”。可这段美好时光无法避免的特点就是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侵略倾向日益增长。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和法西斯主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本来与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签订了三国同盟,但却在一战中加入了协约国一方。意大利在战后未完全得到应允的土地。谈判失败和战争给意大利带来巨大冲击,导致自由国家垮台更进一步。右翼分子因此得到了社会上关键群体的支持。法西斯党利用这一时期崛起掌权。1921年,墨索里尼组织了国家法西斯党,1923年法西斯主义转为专制统治,1925年至1929年,意大利完成了向独裁统治的转变,口号是:“一切属于国家,不得超越国家不得反对国家。”[2]1943年,国内形势已极其严峻,同年7月墨索里尼被推翻。在二战战败后,君主制度被废除,意大利共和国建立。
第四阶段:战后及当代意大利。1946年君主制被废除,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战后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直到1994年政府危机产生前,天民党始终是意大利政府的核心力量。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从很多方面看是让人激动兴奋的时代,但与此同时经济奇迹停止,社会组织支离破碎。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社会重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东欧和俄国共产主义倒台,随后冷战结束,德国实现统一,美国出现财政赤字,货币主义经济瓦解。世界经济在经历这些事件后进入萧条期,因为政治和官僚体制腐败无能,意大利受害严重。从1992年至2009年,人民对于政治纷争感到厌烦,国家背负庞大的负债。意大利在经济危机的热浪中翻滚不前,国家面临重大挑战。
二 意大利统一以来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
说起“南欧”,在某些特征上它就好像是单独而统一的地区。南欧四国是否拥有共同的社会和政治文化传统,这一问题颇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南欧各国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双层阶级结构,由此带来的结构刚性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3]但是意大利的一些特点与南欧其他国家也有着不同之处。意大利的统一以来的发展道路,有以下鲜明特点:
1.意大利政治体制的相对稳定性。
意大利政府实行的是多党制,意大利大小政党众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 7个。天主教民主党是第一大党,但在议会中从未获得多数议席,只能与其他政党联合组成政府;意大利共产党(1991年2月3日更名为左翼民主党)是第二大党,长期处于反对党的地位,因为没有一个政党能获得议会过半数席位而单独组成政府,所以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虽然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但是其政治体制却有相对稳定性。意大利共和国诞生于于1946年。《宪法》声明意大利是实行议会制的单一制国家。意大利总统主要是一个仪式性的角色,但也拥有一些剩余的权力,特别是在危机时期或政府瘫痪时期。同其他议会制国家一样,意大利掌握实权的是首相。首相负责政府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的制定,并负责组织和协调内阁工作。在共和国创建后的第一个五十年,首相职位几乎都被基督教民主党占据,但首相地位在共和国政治生活中极不稳固,因此极难产生强有力的领导和制定实施长期性的政策计划。“意大利首相平均工作大约一年后就被迫离职。是政党而不是议会导致快速换届,政党起初支持政府,而后又收回这种支持”。[3]首相虽更迭频繁,但内阁部长通常可以在下一届政府中留任,这给意大利政治体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对意大利政治体制也起到一定稳定作用。另外意大利体制中最主要的稳定因素是文官系统,其成员是上下一贯且长期稳定的。通过多方面的阐述,可见意大利的政府虽然更换频繁,但意大利的政治体制具有相对稳定性。
2.经济结构特点:中小企业为主体并以家族为基础。
意大利的经济首先具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共性,即在其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小,第二、三产业的比例高。按国内总产品计算,1994年意大利农业所占比例只有3.3%,工业比例为33%,而服务业则占63.7%;按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2,285万就业者中,其中农业劳动力只占7%,工业劳动力占32%,服务业劳动力占61%。从另一方面分析,意大利经济又有自己的特点,即意大利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其成功的技术创新模式曾被日本学者誉为“新世纪工业发展模式”之一。“根据欧洲委员会1990年公布的材料,在制造业部门中,意大利大企业的比重仅占0.13%,中小企业占99.87%,而欧洲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平均比例分别是0.39%和99.61%。”[4]由此可见,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比重都高于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意大利中小企业所具有的集团化特色在形式上有两大类:一类是在产权上相互交错,由其中一家中小企业控制和指挥其他企业运行;另一类是家族企业的变种。因而中小企业发达的意大利,以家族为基础的私营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全国430多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8%,以家族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占绝对优势。这些企业覆盖面大、产品丰富,包括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鞋类、首饰、家具、食品、大理石产品等。意大利资源缺乏,加工业地位重要,因此中小企业发展符合国情,加上意大利政府积极扶持的政策。中小企业成为了企意大利对外贸易的支柱并为意大利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3.意大利南北差距问题。
意大利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早于其他南欧国家,同时也表现得较为一贯和彻底,这使得意大利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之一。但意大利的财富却因为工业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而分布得极不平衡。意大利在战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虽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却未能消除南北差异和南方地区落后贫困的现象。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诸方面,南方都远远落后于北方。北方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同西欧其他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南方则近似乎北非某些发展中国家。在战后初期,意大利南北差异就很突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1951年,南方仅为北方的55%,25年后的1975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1.5%,进入90年代后,南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又降到仅为北方的57%的水平,1991-1995年间,北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8%,而南方只增长了1.7%”,[4]从现实的数据可以轻易看出南北之间的差距之大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意大利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中,虽然国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南北差距并未被消除而且越来越大。对此现象,意大利为改变南方落后的面貌,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中曾做出了很大努力。一方面颁布了开发南方地区的二十多项法律,制定了在南方投资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南方投入了大批资金以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意大利政府的努力却未能完全改变南方贫困的状况,南北差异未能缩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然条件,意大利北方土地肥沃,占国土面积15%的全国最大的平原——波河平原就分布在北方。在工业方面,北方有两大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且电力资源丰富,又紧靠工业发达的西欧国家。相反,南方不仅多山地和丘陵,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缺乏淡水灌溉,农工业都十分落后。南方落后的主观原因有天民党、社会党等几个执政党侵吞了开发南方的资金,黑手党等犯罪集团以承包工程等名义掠取等。政府拨放的资金并未用到实处也是导致南方迟迟得不到发展的一大原因。由此可见,意大利的南北差异有与生俱来的因素,并持续伴随着意大利的发展。
三 意大利独立以来政治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通过对意大利统一以来政治发展道路的分析,以及意大利的差异性,为我们未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1.政治体制稳定的重要性。
意大利早期的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在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是扭曲的。但在意大利统一以来,虽然政府的更替是频繁的,但其政治体制却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然政治稳定必须服从人类社会生产矛盾运动规律,服从经济发展。当政治制度形成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性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意大利的政治相对稳定性就为意大利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意大利摆脱了早期落后的境况,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由此可见,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的稳定性也很重要。
2.意大利展览会兴旺发达。
意大利是一个以加工业为主的国家,其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另一方面,众多的中小企业无力单独承担向国际市场促销的巨额广告费用。为扩大出口,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无数次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各类展览会对宣传本国产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展览会上有成千上万厂商聚集,便于直接交流,大大降低了促销费用和缩短了时间。意大利每年约举行40个国际交易会,约700个全国和地方的交易会。大型的展览会为意大利制造提供了定期在国际展览中组织新产品展出的最佳途径,也是推出成熟的新产品准备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佳场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点主要集中在米兰、波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城市。此外,这些城市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参展商和观众不仅能从展览会上联系业务,还能在业余时间参观旅游享受文娱生活。意大利的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意大利打开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意大利展览会的成功经验也可被运用到自己国家的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优势开展不同的展览会,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宣传本国的商品从而推动出口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展览地开展文化旅游产业也可连带地为本国的旅游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展览会可以作为一种促进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手段。
3.旅游文化及对文化产业的保护。
意大利的旅游文化举世闻名。意大利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与国民生活的现代化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发展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旅游设施建设、交通等部门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大利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总结与吸收的。意大利是欧洲文明古国,因此意大利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维修、发掘和利用。意大利政府为此开办了专门从事对文物古迹的修复保护工作的机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意大利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此外,意大利节日之多,在欧洲首屈一指。在它的年历上注明的全国性节日就达19个。随着参加节日活动人数的增多。有关当局也日益将一些颇具特色的节日活动用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在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的同时,使本国的文化得以保存、发扬。并也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注释
①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98-1999)(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②左翼:在政治中,“左翼”,又称“左派”,与“右翼”相对。是用来称呼一些政治信仰的专有名词,在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则有不同的意义。在此文中包括前马志尼共和派和各个加里波第派系的集合。
③右翼:指一帮皮埃蒙特的议员。
[1]张敏.意大利驻华大使谈当前意大利和欧盟的政治经济形势[J].欧洲研究,1996(6).
[2][意]瓦莱里奥·林特纳.周末读完意大利史[M].郭尚兴,刘亚杰,齐林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72,193.
[3][美]霍华德·威亚尔达.全球化时代的欧洲政治[M].陈玉刚,陈晓翌,左克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5,320.
[4]黄昌瑞.意大利文化与现代化[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207,277.
[5]克罗齐.1871-1915年意大利史[M].王天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意]路易吉·萨尔瓦托雷利.意大利简史—从史前到当代(上册)[M].[英]赫·赫德,德·普·韦利,编.罗念生,朱海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7]田时纲.远与凝练—二十世纪意大利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8]韩灵.战后秀社会党与共产党比较研究—以法、意为个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ClassNo.:D754.6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haracteristicsofItaly’sPoliticalDevelopmentSinceItsUnityandEnlightenmentforDevelopingCountries
Zhou Xiaoxua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China)
Italy is located in southern Europe, a boot-shaped peninsula,which had been the core part of the Empire of Rome. In the middle ages ,Italy has been the enter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 and the cradle of the new culture. After the Sixteenth Century, Italy had ever been ruled by foreigners for more than 300 years. Although it experienced the frequent alternation of government, but Italy can maintain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continuity. After World War II, Italy has exceeded Britain in the amount of GDP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rosperous and powerful nation. Therefore, the path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Italy has a certain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taly; Renaissance; fasc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e of government
周晓萱,首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
1672-6758(2013)08-0039-3
D754.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