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2013-04-06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主马克思主义

高 娟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时代,是一个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坚持原则前提下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一)党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党性表现为它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任务。其基本价值取向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道德;基本立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基本目标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了解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坚定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二)有效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受益,表现为学生形成价值认同并且在知识上有收获。在教学中,第一,从外部环境入手,做好关于价值现象的感性铺垫。教师须向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和合适的外在刺激,激活学生已有感性经验;第二,促进学生价值性概念和观念自我建构。教师要检析出知识中的理性思维方法,当然也要了解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方法,以知识中所蕴涵的方法来改善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方法;第三,了解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价值认知的自我矛盾运动。在教学每一环节上,教师都要有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坚持有效性原则,关键在教师,重在落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教师无论在校内的课外活动还是校外的社会实践都要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民主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主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是方法论上的疏导原则,即平等相待,尊重受教育者人格和民主权利,让受教育者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集中群众正确意见,同时针对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求,加以正确引导。“疏”侧重于发扬民主,“导”侧重于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要坚持民主原则,首先要正确理解民主原则。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民主原则。民主原则不仅体现在教育者的观念和态度上,而且还要表现在具体做法上。那种认为民主原则不包括思想斗争和批评的观点是不对的。民主原则的贯彻既要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又要帮助他们分清是非。邓小平强调“坚持对思想上有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但作为辅助手段他又强调:“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5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一)“教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万能论”现象仍然存在。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还是在方式方法上,马克思主义被“一刀切”,反复被提及、应用。似乎只要提到马克思主义,就意味着权威、真理,意味着事物、观点等存在的合理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政治需要,更是科学的探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就不能同时作为这种方法的评价标准,因为以方法去评价方法本身,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客观的评价,也就不能全面合理地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全盘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是在“非真空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寻找适合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学马列要精。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特征,批判的前提是怀疑,怀疑的结果是否定,否定之后才能继续创新,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理论得到持久的生命力。“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而教条式地应用只能导致“枯藤老树”。如果我们固守马克思主义“本源”,又哪里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在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做到重问题,而不是解释;重分析,而不是结论;重方法,而不是教条。

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增强针对性,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新动向,把握时代脉搏,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现实感和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要搞清大学生们在想些什么,我们面临哪些现实问题,还要考虑不同地区学生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情况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彻底沟通,才能达到“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研究问题的积极性,真正把各种消极、庸俗的思想驱赶出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但同时也要立足实践,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应用需要的是“思维者的悟性”。

(二)“僵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阶级性决定了它的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其改革在这种“政治性”束缚下变得“僵硬化”。这种来自政治“束缚”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避开了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政治性”不等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政治化”,也不等于教材和教学的封闭性。如果首先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扣上一顶政治的帽子,那么其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就会受这种“政治性”约束而走“政治化”道路。而这种教学方式无异于以往高高在上的说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效果。

上面已经提到,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积极大胆创新才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样,基本政治原则我们一定要坚持,但在这个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不应该受到所谓的政治性的束缚。思想政治教育,如不谈政治,何来教育?“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政治多极化条件下中国该何去何从”、“谈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这样类似的较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应该多多出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而不应被避开。在讨论此类问题时,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了解了学生思想动态,教师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在发言后的总结中。

在总结的时候,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本位”又要灵活创新。比如,党内“极少数分子”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而贪污腐败甚至做出背离祖国、背离人民的事情。对此类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把对党内“极少数分子”的不满情绪带到对全党的不满之中。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理论性为党“歌功颂德”,说服力就会大大降低。教师要“就事论事”,让学生明白,确实有个别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但是我们党也在“反腐倡廉”,而且“腐败分子”也都受到了法律严惩。教师还要“回归马克思主义本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的地位是其他任何政党都取代不了的,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当然,教师要做好这一“总结者”,必须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坚持基本政治立场前提下解放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世界。知识无国界,教育无国界,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相互吸收教育经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东西可以借鉴利用,对没有具体制度属性的东西可以借鉴利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只要是对我们有利的也要借鉴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片面式”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因此有人大呼:“是革命就要彻底!”孰不知“此革命非彼革命”,二者有着质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在“不忘本”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要彻底推翻什么。近些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确实收到了很好成效。但在教学中由于急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而把一些并不与新的方式对立的、现在还可以用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如我们现在提倡“启发式”教学,就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种教学方式上,探索它的合理性以及以这种方式教学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效果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灌输式”教育。

以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从全国各地不同大学不同专业考到同一个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考试成绩上都是胜出者,但是对在人数上占一定比例的跨专业学生来讲,基础理论还有待提高。而研究生阶段教育大都以讨论或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对于一部分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学生来讲,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甚至有时候会感到无所适从。灌输式、启发式这两种教学方法完全可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专业教学初级阶段,应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启发式教育为辅;在学生有了一定专业基础后,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灌输式教育为辅。这样既能克服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的盲目性,又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只有先由“师傅领进门”,才能“修行在个人”。只有先学会走路,才能进一步去摸索怎样把路走好。只有打好“灌输式”教育基础,才能取得“启发式”教育良好效果。在学生专业理论水平还不够情况下急于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必然会感到迷茫,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以高校教育初级阶段还是应该以理论灌输为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方法,但是也不能忽略原有方式、方法的作用。

[1]李建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李建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衔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李轶楠.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主马克思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好民主 坏民主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