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分析的外语教学初探
2013-04-06何娇飞
何娇飞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
外语学习是一个艰苦复杂的习得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的过程。外语教学不仅是一个劳动付出的过程,也是创造、欣赏劳动成果的过程。教与学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学生外语成绩好坏,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兴趣和焦虑等因素对外语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不仅应该探讨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及特点,还应该分析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不仅要研究常规教学方法,还应该研究中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外语教学特点,根据外语教学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特点,把常规教学方法融于外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外语教学实际效果。
一 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外语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能够引起学生外语兴趣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其学习外语的动机。外语学习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外语教学内容、外语教学环节的兴趣是直接兴趣。对外语考试、工作需要外语以及出国深造等感兴趣而学习外语则属于间接兴趣。外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积极性。外语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积极、十分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外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对外语有强烈求知欲,会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激活整个认识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不仅应注意培养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而且还须在教学中随时激发学习者已形成的外语学习动机。
(一)学生外语学习直接兴趣
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学习外语来自于直接兴趣,他们对外语国家的文化抱着好奇心,希望通过外语学习,熟悉特定国家、民族的文化,以及得到该文化语言群体认可,从而能够与该语言人群进行交流与沟通,这部分学生相对于间接兴趣学习者来说,在课堂上能更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乐于学习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同时,教师热情积极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自尊心和学习动机,而强烈的学习动机能降低对语言的焦虑,使学习态度更为积极,学习动力十足、兴趣浓厚、心情愉快放松。
(二)引导学生外语学习直接兴趣,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1.提供丰富的外语教学内容
对于直接兴趣外语学习者,教师要不断在外语教学中给予新知识刺激,满足其求知欲。有直接兴趣的学生希望学到更多外语知识,而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仅传授外语语法规则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适当讲授这些外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
2.创设多样化外语教学情境
理想的外语教学是一个自然、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外语教学真实情景,用外语组织课堂教学,把外语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交际化环境,在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创设购物、晚会、问路、看医生、打电话等日常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当然,如果有条件,有外教参与的外语教学情境能更有效促进外语教学质量提高。
有强烈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常常不受外界诸多因素影响。外语学院的学生有外教授课,有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有机会充分接触外教所带来的文化风格,一般能促使他们产生融合性学习动机,因此他们的外语学习往往是持久性的,他们更注重外语学习整个过程,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三)学生外语学习间接兴趣
部分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来自间接兴趣,例如想通过某项考试,或者想取得更高学历深造机会,或者为了晋升职称,也有的仅仅是为了出国旅游。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一旦通过了考试,或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往往就中断外语学习。例如:大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并不是因为喜欢外语,而是不得不考,因为这是许多本科院校对大学生毕业的硬性要求。这部分学生外语成绩短时间内可能会快速上升,但不能获得持久的习得能力,达到目标后很快会忘掉所习得外语,并把其抛到一边。
另外一部分学习者是由于高分、奖励、别人赞许、升学等因素影响使其对外语产生了兴趣。他们学习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外界力量,这种力量有时候会对学习者产生压力,而如果他们所承受的这种压力得不到转化,则极有可能变成消极因素,从而对外语学习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相反,如果这种力量能够转化成正性动力,就会起正性心理强化作用,从而对外语学习产生强大正面作用。
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实现将来的某种愿望,这部分学生常常具有学习稳定性,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外语的强烈兴趣。例如:青少年中有部分学习者,在家长和教师鼓励下,制定远大目标,更希望将来能够从事外事工作或有机会出国深造。外语教师对这部分学习者只要科学引导就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四)探索教学活动规律,激发学生外语学习间接兴趣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听外语讲座、看原版外语影片、唱外语歌曲或者举办一些外语晚会等,也能够减少学生对外国文化的陌生感,从而增强对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外语学习。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对外语的学习兴趣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外语语言以及文化感兴趣,二是对外语教师和外语语言环境感兴趣。如果外语教师具有丰富学识,尊重学生,课后与学生多交谈,授课语言生动幽默,同时具备灵活驾驭课堂能力,就会受到学生欢迎。因此,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外语学习气氛,外语教师要注意自身学识和人格修养的养成,要努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兴趣。
二 降低学生外语学习焦虑
(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时常常会产生语言焦虑,它是情景型焦虑的一种。引起语言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教师的提问;考试失败;负评价心理等。
焦虑更多来自担忧和紧张,如担心自己不能够完成任务,害怕失败从而造成自尊丧失等。外语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多数会产生焦虑情绪,担心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让教师失望。一部分学生当意识到教师要点名让其回答问题时,就会非常紧张,甚至紧张到不知道教师提的是什么问题。
担心考试考不好也会出现焦虑。一部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总是被以往考试结果所困扰,从而感到焦虑,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由于在过去的考试中经历了太多失败,导致自信心受挫,以至于在考前不能集中精力复习,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造成考试结果不理想,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按照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我们把焦虑分成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促进性焦虑使外语学习者对外语学习产生心理动力,并促使学习者想尽办法努力克服焦虑情绪,去面对新的外语学习任务;退缩性焦虑则使学习者逃避外语学习任务。学生出现退缩性焦虑,主要是对自己常常产生负性评价的结果。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常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经常会暗示自己不如人,从而挫伤了自信心,出现退缩行为,表现为不能充分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只能获得较少的语言信息输入,从而显得更加焦虑。总而言之,适当焦虑会促进外语学习,而过分焦虑则会阻碍外语学习。
(二)爱护学生自信心,降低语言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焦虑在学习外语中能起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作用,能够维持一般的完成任务心境。但是高焦虑状态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妨碍作用,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例如复杂的、枯燥的、难记忆的外语知识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高焦虑。这时就需要教师注意保护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认同感,从而降低其焦虑程度。
学生课堂上发言时,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感到困惑时要及时给予提示,从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要善于用暗示、提醒方法指导学生找出错误、自我纠正,从而保护学生自尊心,提高其语言学习效果;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减少其自卑感,同时多提供语言实践机会,以提高其学习自信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降低语言焦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过度的语言焦虑不仅影响外语能力自我评估,也影响语言学习成就感,加大外语学习心理障碍。教师用赏识目光看待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其克服语言焦虑。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来调节课堂气氛。当学生有进步时,应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时常有成就感,以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减少负评价心理,降低焦虑情感。
当然,外语学习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学习动机,有时候会出现同一时期并存几种学习动机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多方面加以正确、科学指导,以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
[1]李鸿雁.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玉梅.论外语教学心理学[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1).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