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网的施工企业交易成本管理研究

2013-04-04琚荣兴

建筑设计管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价值成本

琚荣兴, 陈 洁

(1.龙湾中央商务区管委会,辽宁 葫芦岛 125000;2.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入世、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行、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施工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行业间恶性竞争激烈、效益水平低、资源配置效率低、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施工企业在建筑业稳步上升的大好局势下仍然效益低下,生存发展困难。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只有加强对企业成本科学管理,具备低成本竞争优势,才能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获得市场生存空间。

鉴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导致了其交易成本要比其他行业高得多,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成本效益的高低以及经营战略的选择。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以往的大部分学者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重点都放在施工作业成本管理上,而在交易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甚少。杨艳、王敏、张勇等人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理论,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知识等,对工程项目交易成本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建议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朝着降低交易费用,优化治理结构的趋势发展[1-3];牛博生介绍了建筑业中存在的各种交易费用,并分析了其产生根源以及降低措施[4]。综合看来,在理论研究方面,很少有学者对施工企业的交易成本进行分析研究。

在实际应用方面,我国目前施工企业大多都还不具备运用新模式的能力,例如同时具备设计和施工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因此本文从分析施工企业存在的交易成本出发,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的施工企业动态联盟,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交易成本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 (Coase)1937年在《经济学》杂志上撰文“企业的性质”时首先提出了“企业交易成本”的思想,他认为企业交易成本决定了企业存在,企业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支付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5]。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是经济系统运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费用,并把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签约的交易费用;二是签约后的交易费用。

对于交易成本在企业成本中的构成目前在理论界是有争议的,崔松、张宏、周文豪认为企业总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然而曾维君则认为企业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不是完备且不重复的,企业成本应该分为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施工企业成本是施工企业从事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从广义角度来看,不仅包括企业为完成项目可交付物所支付的施工项目成本和企业间接成本,还延伸至企业战略层面,包括与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关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交易的成本。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在施工企业中,交易成本是施工企业与各利益方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不是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也不由工程项目的生产技术因素决定,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一定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且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无论如何控制成本,它都会发生,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交易成本不可能避免,只能尽量降低。

2 施工企业存在的交易成本

以价值网为工具,根据施工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联系,来分析企业存在的交易成本。价值网这一概念是由mercer顾问公司的著名顾问Adrian Slywotzky在其《利润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可以理解为是以企业为平台的若干价值链结合成的网,是以顾客为中心、以共赢为准则的新商业模式[7]。价值网是价值链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优势在于反应更灵敏、流动更迅速、价值创造更巨大,可以使网上的各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和知识,进行优势、资源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生态学已经证明建筑业类似于一个生态系统,由许多紧密相连的有机体组成,施工企业作为系统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之间广泛地发生着价值联系。这些施工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和施工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企业之间的价值活动就形成了一个快速反应的网状价值创造体系——施工企业价值网。

施工企业价值网涵盖了施工企业内外部所有的价值活动,从而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分析施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交易成本,确定并消除非增值活动,寻找成本动因,发挥成本管理功能。施工企业作为结网企业组建价值网络并整合相关企业,由价值内网和价值外网组成。其中,内网主要提供企业辅助活动,由施工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如技术部、财务部、物资采购等部门和工程项目部之间的关系组成,需要对这些内网中的价值链认真分析,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共同为项目目标的实现而工作,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增加价值的目的。施工企业作为项目运营的核心,各利益相关方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与项目发生着关系,其基础活动包括建筑项目的招投标、工程设计、物料的采购、存贮与配送、施工以及项目交付后的服务等。因此,外网由建筑市场各相关利益参与方组成。分析施工企业价值网的目的就是要确定网内各个战略环节及其成本的构成因素,通过价值网分析价值链上产生的交易成本,培养成本竞争优势,具体见图1。

图1 施工企业价值网

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和市场位于一个连续制度谱系的两端,无论市场机制还是科层制都产生交易成本。杨书奎在其文章中也总结了建筑企业交易成本产生的3个根源:建筑生产的不确定性、建筑产品生产的协作性以及建筑业中信息不对称所致的机会主义[4]。正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其建筑产品是一个工程项目,项目具有实施一次性、生产周期长、资金受限制等特点,因此,决定了施工企业若采用科层制,反而会增加高额的企业管理费。正如杨书奎总结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采用科层制来进行企业资源内配置,而应该选择市场。虽然在市场机制下,与建筑业各方的交易行为仍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但是却比科层制节约管理成本。

建筑市场参与主体较多,施工企业作为项目的实施者,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施工企业与上游建设单位,即业主,以及下游分包单位和供应单位发生一系列的交易行为,彼此之间有密切的价值关系。业主作为项目的发起者,为施工企业提供业务来源,施工企业与业主发生的交易费用大部分集中在工程项目的承揽阶段,包括搜寻项目信息、项目招投标、合同谈判、签订、履约保证等成本。分包方和供应方作为施工企业的辅助协作者,为项目施工提供人工、材料、机械,以及专业工程等内容的服务,施工企业与供应方(劳务、材料、机械)和分包方发生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搜寻成本和合同谈判签订成本以及协调成本。设计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虽然受聘于甲方,为甲方提供设计服务,但是由于一个是设计者,一个是工程的实施者,两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会因为会审、变更等发生价值联系,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发生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双方的协调成本、纠偏成本等;除此之外施工企业的交易成本还包括与各个相关利益方发生的争议仲裁与诉讼成本等。在交易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交易的次数越多,发生的交易成本就越多。

对于施工企业,虽然选择市场会比选择科层制能减少交易成本,但是未来的世界并非是一些独立的单体企业,在长期的竞争行为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环境下,出现了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的中间组织,它比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比科层制节约管理成本;既优于传统的企业,也胜过无组织的市场,因此,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基于价值网的施工企业动态联盟

3.1 基于价值网的施工企业动态联盟的构建

根据中间组织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以契约的形式组建一个以施工企业为核心的联盟,利用建筑业各方的价值网关系,把散乱的各成员凝聚到一个组织中,即构建一个以施工企业为核心的动态联盟体,可以把不同企业的管理问题转化为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充分整合资源,依靠现代化的网络通信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参与者们通过高度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所有参与者的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8]。

施工企业动态联盟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点,例如设计和施工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设计变更,引起争端。基于价值网的施工企业动态联盟在充分分析各个参与方之间价值联系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非增值活动,通过契约方式将项目的各参与方凝聚到一起,本着自愿互利、目标一致、高效协调、资源共享、信誉至上的原则,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减少成员间交易的不确定性,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特点是:①适用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②联盟各参与方以盟主企业为核心,地位平等;③各参与方之间以合同为准绳,相互信任;④参与方之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担风险;⑤基于现代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基于价值网的施工企业动态联盟见图2。

图2 基于价值网的施工企业动态联盟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以施工企业为盟主的动态联盟,并且根据上述对以施工企业为核心的价值网的分析,在图2中,与项目有关的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金融机构被视为联盟的外围机构,不包含在上述联盟中。联盟委员会由施工企业牵头,其余成员由各参与企业派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制定动态联盟运行总方针。施工企业通过建立动态联盟组织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尽管动态联盟是根据市场需要产生的,具有临时性,但是从其内涵来看,理想的施工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长期的、间续式的合作关系。

1)施工企业和分包商之间经常发生的交易成本表现在搜索信息、寻找目标、招标、谈判、签订合同、监督管理、变更处理、争议仲裁与诉讼、协调等环节。通过联盟,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分包商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得双方之间的信息透明化,施工单位在寻找分包目标、签约、谈判时减少了不确定性,多次合作之后,彼此的信任度增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但减少了冲突的次数,大大降低了由于分包产生的交易成本。

2)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之间发生的交易成本表现在设计变更、图纸会审、沟通协调等方面。通过联盟,施工单位可以及时地和设计单位沟通,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施工质量,便于工程顺利施工,同时降低变更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

3)施工企业和同行企业之间的联盟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具体表现在联合体投标上。施工企业树立了品牌效应的同时也彼此从伙伴那学到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

4)施工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表现在搜索目标、讨价还价、谈判、签订合同、争议仲裁与诉讼费、协调等环节。双方通过联盟形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信任机制的同时也保障了供应商的业务来源,减少了谈判次数和冲突发生的频率。另外通过长期的合作,双方之间有了固定的合同范本,减少了签订合同的费用,从而实现共赢[9]。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利益者建立契约合作关系,应用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地传递交易信息,使联盟内部大量信息流通的中间层面被削减,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联盟整体的反应能力。施工企业动态联盟是一个参与方多、规模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交互信息大的复杂系统,涉及的问题也很多,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不好就会导致联盟契约关系恶化,甚至解散,因此,从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看,保证动态联盟的稳定性是必要的。

3.2 施工企业交易成本控制的核心和关键点

建筑施工企业交易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特别是现行建筑市场中,设计与施工分离、公开竞争性招投标等一系列交易方式对成本控制是不利的。正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和市场是不同的交易机制,市场机制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企业机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企业虽然比市场更有效率,但是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企业无限扩大时,企业管理费用会猛增,因此,不利于成本控制。特别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种建筑产品具有特殊性的企业,更不利于选择企业机制来降低交易成本。

因此,控制建筑施工企业交易成本的核心和关键点就是利用价值网最大限度地挖掘、优化与共享资源,在价值网内形成核心团队,聚合价值网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通过行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结作用来寻找成本降低的机会。通过价值网的整合,在多赢的原则下,建立以施工企业为核心的动态联盟,改善施工企业与上游分包商、供应商,以及与下游业主的联结关系,使企业更快地开发与供方和买方的关系,改善彼此的作业链,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联盟内的各个企业成员,既要与施工企业协同实施策略研究,考虑各自的利益,同时也要以联盟的共同利益为目标,保证联盟和谐发展的稳定性。

4 结语

本文以价值网为工具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交易成本进行了分析,在价值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间组织理论与价值网理论的思想一致性,构建了施工企业动态联盟,进一步分析并阐述了通过联盟降低施工企业交易成本的优势。各盟员企业通过几次合作,彼此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利、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关系,利用优势互补来增强彼此的核心竞争力,克服了目前存在的中小型施工企业不具备设计等专业能力的弊端,减少了由于非价值活动产生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整合了建筑业市场,促进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1]杨艳.基于供应链的工程项目交易成本分析及控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2]王敏,王卓甫.中国建设工程交易模式发展及创新研究[J].人民长江,2007(1).

[3]张勇,傅纯.建筑交易制度探析[J].山西建筑,2008(1).

[4]牛博生,杨书奎.建筑业交易费用的节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

[5]Coase.R.H.The Natureof the Firm[J].Econom ic,1937(11).

[6]曾维君.企业交易成本的构成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5).

[7]何刚成.企业应重视价值链管理[J].价值工程,2004(2).

[8]宋金昭.动态联盟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9]王国贤,陆惠民.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6).

[10]王莉.虚拟建设动态联盟组建过程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价值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一粒米的价值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给”的价值
阿里巴巴并购新浪微博的动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